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57

第57章 索无物喻——放弃小利,发扬善心

“佛语”

昔有二人道中共行,见有一人,将胡麻车,在崄路中,不能得前。时将车者语彼二人:“佐我推车出此崄路。”

二人答言:“与我何物?”

将车者言:“无物与汝。”

时此二人即佐推车,至于平地,语将车人言:“与我物来。”

答言:“无物。”

又复语言:“与我‘无物’。”

二人之中,其一人者,含笑而言:“彼不肯与,何足为愁。”

其人答言:“与我无物,必应有‘无物’。”

其一人言:“‘无物’者,二字共合,是为假名。”

“译文”

从前有两个人在路上结伴而行,他们看见一个人拉着一车胡麻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前进不得。这时拉车人对这两个人说:“请帮我把车推出这段险路吧。”

这两个人回答说:“你给我们什么东西作为酬谢呀?”拉车人说:“无物给你们。”当时这两个人帮助将车推到了平坦的地面。他们对拉车人说:“把你答应的酬劳给我们吧。”

拉车人回答说:“无物给你们。”他们又说:“把‘无物’给我们呀!”他们二人中的一个人笑着说:“他不肯给,那就算了吧。”

另一个人说:“他答应给我们‘无物’,那一定应该有‘无物’的。”

前一个人说:“‘无物’两个词合在一起,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意思,你叫他怎么拿得出呢?”

“禅心”

我们往往纠结于是谁的过失造成了错误,而忽略了应该怎么样去及时改正错误,从而达到把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这两个过路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动机本身就不纯,到最后却还吵嚷着要“无物”,越是大声地辩解就越是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行善,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如若为此加上一顶金钱的帽子,那么善将不善,你所行的“善”也仅仅成了一种赚钱的手段而已。一旦自己得不到当初预想的回报,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恶的本性亦将暴露无遗。而故事中拉车人同样怀着一颗邪恶的心思,妄图以最低的报酬欺骗施予自己帮助的人们,如此斤斤计较,在遇到真正的困难时又怎么会求得真心实意的帮助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本无可厚非。但倘若一个人眼中只剩下金钱的时候,那么满身的铜臭气终将成为自己最大的污染源。钱财只是让自己活得更为自在的外在手段,若是把生命中的一切都金钱化,终究会淹死在自己的金钱沼泽里面,成为另一个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在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时候,不妨把金钱放在第二位,用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别人,做更多的公益事业,那么你所能收获的将是心灵上无法比拟的满足感,而一辈子执迷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翻滚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那份崇高。

有一个农夫死了妻子,请无相禅师超度亡灵,并问他的妻子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

禅师说:“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说:“我的妻子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吧。”

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土里一粒种子,终生果实万千。一根蜡烛引燃千万支蜡烛,光亮增加了千万倍,而最初亮的蜡烛并不因此减少亮光,何乐而不为呢?”

农夫仍是顽固地说道:“您说得很好。但有一位邻居老是欺害我,能把他排除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说一切,哪有例外?”

用一己私利去度量别人,那么整个世界都是自私自利的;用一颗善心去普照万物,那么世间众生都会传承恩泽。用一根蜡烛去引燃千万根蜡烛,光亮就会增加千百万倍。时刻用自己的善心去点亮别人,一点一点延续下去,整个世界必将为之光明起来。放弃一点蝇头小利,生活中才会出现另一番景象。用善心对待自己与他人,那么善的光芒必将呈现出五彩的霞光。

放弃的美丽,只有在你尝试过之后才会有真正的体验。放弃之后,才会为自己腾出足够的空间珍藏更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