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30

第30章 贫人烧粗褐衣喻——识破假象,立足当下

“佛语”

昔有一人,贫穷困乏。与他客作,得粗褐衣,而被著之。

有人见之,而语之言:“汝种姓端正,贵人之子,云何著此粗弊衣褐?我今教汝,当使汝得上妙衣服。当随我语,终不欺汝。”

贫人欢喜,敬从其言。

其人即便在前燃火,语贫人言:“今可脱汝粗褐衣,著于火中,于此烧处,当使汝得上妙钦服。”

贫人即便脱著火中。

既烧之后,于此火处求觅钦服,都无所得。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家境贫困,靠给别人干活,才得了件粗布衣裳,经常穿在身上。

有个人看见后,对他说道:“你是上等家庭出身的人,是富家子弟,怎么穿这样破旧的布衣?我现在教你一个使你得到好衣服的方法,你要听我的话,我保证不骗你。”

穷人听后很欢喜,恭敬地听从那个人的吩咐。

那个人很快在前面点起一堆火,对穷人说:“现在脱下你的破衣服放在火里,烧掉之后,你就能从火堆里面得到好衣服了。”

等到烧完之后,在烧衣服的地方寻找,不但好的衣服没有,连自己破旧的衣服也没有了。

“禅心”

诱惑总是披着华美的外衣在微笑着向你招手,学会拒绝,才能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天堂。

中国有一句古话,富不过三辈。风水轮流转,什么样的出身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现在的你只有那一身破衣蔽体,岂可相信旁人的胡言乱语而烧掉自己唯一的财产呢?如果向往有华美的衣服,就应该努力去工作,通过正当的方式来赚取足够的费用。即便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还不足以购买更为精美的衣服,但是你身上穿的粗布衣服曾陪着你走过最艰苦的岁月,又怎么能为了虚无的诱惑而使之付之一炬呢!

面对诱惑,难的是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应对。当你看透诱惑背后的丑陋,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今天,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镜中月,水中花,固然都是很漂亮的事物,但却只能是可遇而不可得的假象。只有你手中握着的不起眼的火柴,才能在你人生最危难的时刻点亮指引方向的蜡烛。

一日,一个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代大禅师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信仰的人认为是不可思议,怎样理解才算正确呢?”

慧忠国师回答道:“这是文殊普贤等祖师的境界,不是那些修习小乘佛教的凡夫俗子所能信仰接受的,所以《华严经》说: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不明白这些高深的理论,再问道:“这些说法相信它们是对的呢,还是不信是对的?”

慧忠国师言简意赅地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失色,疑惑地问道:“不信者被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

慧忠国师做总结道:“不信的自己不信,真谛仍然是真谛。正因为是真谛,凡夫俗子难以理解,扩之为邪见。对于邪见者,怎么能够对他们说真谛呢?”

慧忠国师一番深奥的见解都在阐释一个问题,事物自有其万万千的形状,不会随着你的想法和态度而做出任何改变。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追求不可得的事物,最后只能是徒劳一场。只有你身上穿着的粗衣布衫才是唯一能够遮风避雨的依靠,如果相信花言巧语下的诱惑,终会人财两空一无所得。

明辨是非,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便可以识破诱惑背后的肮脏。立足当下,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一块坚实的垫脚石,善待并爱惜它们,他们将助你攀上生命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