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03

第3章 愚人集牛乳喻——事无巨细,积少成多

“佛语”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宾客,或瞋或笑。

“译文”

过去有个愚人,准备宴请宾朋,想收集一些牛奶,打算到设宴时使用。他心中盘算道:“我现在如果事先每天挤出牛奶,逐渐增多,直到无处安放储存,还可能会变质坏掉。不如就在牛肚子里盛着,等到举办宴会时现场挤取。”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为了在此期间不让小牛吃奶)他便捉了母牛和小牛,分别拴在不同的地方。

一个月以后,他开始操持宴会,迎接安置好了客人,他才牵上牛来想要取奶,可这头母牛的乳房已干瘪得什么都没有。当时的客人,有的埋怨他,有的嘲笑他。

“禅心”

有时候聪明过了头,反倒会钻进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死胡同,并且还会屎壳郎撞南墙,不死不回头。这是所有自作聪明的愚人的悲哀。

牛奶永远都有保鲜期,故事中的愚人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退而求次用了一个看似更好的方法去达到自己宴请宾客的目的,结果反倒是弄巧成拙。他忘记了如果小牛不吃奶母牛就不会再产奶,这是一个自然界的规律,是不随着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当我们忽视甚至是蔑视规律的时候,必定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所谓的“遭天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在《劝学》篇中就已经向我们阐释了累积的重要性。当然,那个愚人在故事的一开始就知晓了这一点,只是他并没有继续坚持下去,却兀自推想出一条所谓的捷径去走。这就像守株待兔的老汉一样,自以为蹲在树桩前面就能等来送死的兔子,并且还在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岂知别人此时已经收获了成百上千石的粮食。

有师徒二人前去灵山朝圣。一路上一边乞食一边赶路,日夜兼程。但却在穿越一片沙漠的时候徒弟病倒了,然后为了完成誓愿,师父开始搀扶着弟子走,后来又背着弟子走。弟子于心不忍,怕师父因受自己的连累而无法完成誓愿,于是央求师父放下自己独自上路。师父怜爱地看着自己的弟子说:“徒儿啊,朝圣是我们的誓愿,灵山是我们的目的地。既然已经在朝圣的路上了,那么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佛陀就在眼前。佛绝不会责怪虔诚的人,让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多么可爱的师徒二人啊!是的,既然已经在朝圣的路上了,只要心中有佛,那么朝圣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对佛陀的无限尊崇。弟子的心中只有远方的灵山,那么佛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存在;而师父的心中却有弘扬大法的佛陀,那么朝圣便是师父向佛向善的体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参禅拜佛的路上,处处皆为佛道;人生成长的途中,同样时时都有机遇。不要因为一砖一瓦是小事而不做,真正的大宫殿同样起始于无数块小砖瓦的累积。只要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忘记这件事情遥远的结果,只是专心去做,那么终会有量变飞跃成质变的一天。倘若只幻想着华美的空中楼阁而不去行动,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佛陀曾开悟弟子:僧家修行,所念的每一声阿弥陀佛都是善的累积。对我们而言,人生成长中,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关注当下,做好你手上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那么你所参拜的“佛”终会在你不断地努力中来到身边。

事无巨细,积少成多,成功才不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