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28

第28章 治鞭疮喻——人云亦云,迷失自我

“佛语”

昔有一人,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马屎傅之,欲令速差。

有愚人见之,心生欢喜。便作是言:“我快得是治疮方法。”

即便归家,语其儿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试之。”

儿为鞭背,以马屎傅之,以为善巧。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被国王鞭打了一顿。被鞭打之后,他用马粪敷在自己的鞭伤上,想让鞭伤早点痊愈。

有一个傻瓜看见了之后,心里很高兴,便这样说道:“我很快就学会了一种治疗鞭伤的有效秘方。”

他立刻跑回家去,对他儿子说:“你用鞭子抽我的脊背,我得到了一个治鞭伤的秘方,现在想试一试。”

于是,他儿子就用鞭子抽打他的脊背,之后又用马粪敷在鞭伤上,他觉得这个秘方很有效。

“禅心”

盲目的效仿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实施,结果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忘记了回来的路。

所谓“放下”,只有在拿起之后才能再谈放下,否则便只能如隔靴搔痒一般于事无补。愚人只是从别人受伤的过程中学到了一种治愈鞭伤的方法,这本是可以备不时之需的偏方,但是愚人却为了验证它的有效性反而做出如此让人不解的行为,实在是不可理喻。药本是用来治愈人的疾病的,到了愚人这里却成了害人生病的器物,成了侩子手中的大刀,最后让自己平白地遭受了一场鞭打,即便这个偏方真的是灵丹妙药,可是自己承受的痛苦又有谁能够分担呢?

人云亦云,只能做别人口中的学舌鹦鹉;随波逐流,只能是大海上面的无根浮萍。面对生活,我们应该随时保持着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毕竟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相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也都有着不一样的解决之道,只不过别人提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你自己。因此,在充分尊重朋友们提出的参考意见的前提下,仔细考虑自己的现实情况才会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盲目地遵从别人,只会使你成为别人的另一个影子。

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穷汉来到寺院,悲痛欲绝地对荣西禅师说:“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眼看着都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

荣西禅师面露难色,连年大旱,寺院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虽然他很想救这家人,可是用什么来救呢?

突然,他看到身旁的佛像,佛像身上镀的是金箔。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攀到了佛像上,用刀将金箔刮下来一些,用布包好后交给穷汉,说道:“这些金箔,你拿去卖掉,换些食物,救你的一家老小吧!”

荣西禅师的一个弟子很不理解地说:“师父,佛祖身上的金箔就是佛祖身上穿的衣服,您怎么可以拿去送人呢?这岂不是对佛祖的冒犯吗?”

荣西禅师心平气和地回答:“我佛慈悲,就是用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也会心甘情愿,更何况只是身上的衣服。这正是我佛高贵的本性啊!”

佛祖本性慈悲,荣西禅师更是慈悲的活佛。对着一座金身朝奉的善男信女们不明白,他们虔诚的信仰只是对外在佛祖的尊崇,而荣西禅师却做到了心中即佛的高深境界。能够勇敢地放弃外在的追求,才能够得到心灵上面的解脱,才能够立地成佛。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则成为世人座右铭的箴言至今传诵,然而敢于去实践它的人们却寥寥无几。勇敢做自己,凡事都敢于提出自己新鲜的念头和主张,敢于打破陈腐的旧观念,就一定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面独辟蹊径,先人一步到达人生的山巅。

要记住的是,自己才是最值得自己信仰的人生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