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10752000000019

第19章 就楼磨刀喻——换个角度,豁然开朗

“佛语”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做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

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

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译文”

从前有个人,家里很贫穷。他给国王当差,干了很多年,身体都累垮了。国王见他可怜,就赏给他一头死骆驼。

这个穷人得到死骆驼后,打算尽快给它剥皮。但嫌刀太钝,就想找个磨石把刀磨锋利。他在楼上找到了一个磨石,把刀磨得很锋利,然后便下楼去剥皮。

就这样一次次上来下去地往来磨刀,终于疲累难支,担心再没力气上去磨刀了。就将骆驼吊到楼上去,靠近磨石跟前以便于磨刀。他这样做,人们纷纷嘲笑他的愚笨。

“禅心”

当一条路行不通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出口就在和你相反方向的不远处。

穷人一辈子都很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的性格所致,一条路走到黑的执著只会带来失败和痛苦。穷人只知道刀钝了要用磨石把它磨快,却对如何省力的方法显得一窍不通。假如它能够换个方向思考问题,明白把死骆驼吊上楼和把磨刀石拿下楼会收获一样的结果,那么他就不必再去费那九牛二虎之力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去想怎么样解决是好事情,值得鼓励和提倡。可是,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或者太过费时费力的时候,就要改变方向和策略,不同的解决方法也许会为你带来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

一位学僧入寺修禅,他仿效禅宗四祖道信的方法:夜不展单,肋不沾席,就连睡觉都坐着。10年之中刻苦用心,心无杂念。然而,眼看着同门师兄弟大多有所获益,唯他一人仍是旧时模样不见长进。

一天,他实在按捺不住,就去找方丈询问究竟。

“师父,弟子自从投身门下,打坐修行无一刻嬉戏荒废,可以说,在您所有的弟子中,没有一个比我更用功的了。可是,为什么反倒是我至今不能开悟呢?”

禅师找到一只葫芦,又递给他一把粗盐,说:“你知道,水能溶化盐。去吧,先把葫芦灌满水,再将盐粒装进去,你若能使盐立时化解,你便开悟了。”

学僧将信将疑,但仍按吩咐去照办了。隔了一会儿,只见他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师父,这么半天了,葫芦里的盐还没有化净。看来我冥顽不灵,难以悟道了。”

禅师不答话,只是从他手中接过葫芦,将其中的水倒出一部分,然后轻轻摇动了几下,里面的盐粒借助旋转的水流迅即化掉了。禅师这时才对学僧说:“你虽用功,昼夜禅修,但求成心切,心力过满,不留半些空闲。这就像葫芦里的水,难有摇晃的余地,试想,这如何能溶解其中的盐粒?又如何能心开得悟、契入禅机呢?”

学僧仍是一脸的疑惑,说:“难道说不刻苦用功反倒能学成开悟吗?”

“修行要用平常心,急切于开悟,便是执著,应需舍弃,只有平常心是道啊!”禅师回答道。

其实师父只是把徒弟手里葫芦的水倒出来一部分,让盐速溶的方法就立刻诞生了。殊途同归,不过师父的方法更加简便和快速。为人处世如若能够时时像师父一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换个角度去享受人生,人生也许会给你呈现出一番异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