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着真好1:点燃生命的烛光
10749400000070

第70章 宽恕可以化解一切隔阂

宽恕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要把仇恨从心中抹去,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最容易伤害我们的,十之八九是最亲近的人。越亲近的人,给我们的伤害越大,也最无法释怀。

韩国总统金大中经过漫长岁月的奋斗和努力,终于在耄耋之年当上了总统。在正式就职之后,他做了一件令世人敬佩的举动,就是公开在青瓦台总统府,招待了曾经迫害过他的四位前任韩国总统,包括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和崔圭夏。

在那场晚宴中,金泳三一直板着脸,沉默不语,而全斗焕和卢泰愚对金泳三则恨之入骨,根本不愿和他坐在一起,所以只好由国务总理坐在中间。而这位国务总理不是别人,就是当年的中央情报局局长,也是下令要暗杀金大中的人。当时若不是美国适时阻挡,金大中可能早就被装入麻袋,丢入海中淹死。

金大中以具体行动化解了政治仇恨,也展现了伟大的恕人之道。在轰动一时的光州大审中,他曾被政府判处死刑。当时他曾立下遗书,要求他的家人和同志不要报仇,让政治迫害就到他为止。

金大中的宽广心胸和宏伟的情操,赢得无数世人的尊敬。

原谅别人是一种伟大的情操,也是最困难的一个举动。但是通过宽恕的行为,其实可以使自己少受一些苦。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故意让自己掉入仇恨、愤怒的深渊不能自拔的,并以此为毒品,使自己上瘾,结果真正伤害的是我们自己。憎恨别人,如同烧毁你的房子,只因为要赶走一只老鼠。

有一天,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他走回住处,看见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温暖的阳光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就是人心受到感召的力量。也许有人认为克制忍让是卑怯懦弱的表现,其实,这正是把问题看反了。古人说得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头脑简单的无能之辈,才会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而能放手时则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才正是心胸豁达、雍容雅量的成功者所应具备的高贵个性。

宽恕并不是给别人一条生路,而是给自己一条生路;不是释放别人,而是释放自己。让我们的心从不能自拔的痛楚中挣脱出来,使自己好过一些。毕竟伤害已经造成,久久不能释怀的愤怒只会造成再度伤害,得不偿失。

与其一直注视着那件使你愤恨的事,倒不如转移方向,去看看其他的事情,用爱从事各项关怀行动。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对自己好一点吧!我们何不给心灵开一扇窗,让仇恨和愤怒自己爬出去,再让风将宽容和爱吹进来,给自己真正的自由空间呢?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躬自省。佛家常说“善有善报”,因此尊重别人必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受。

仇恨和愤怒,经常是人生痛苦的根源,而宽容和爱却能使人变得豁达、开朗,对人生做出明智的判断。所以在仇恨和愤怒面前先把心境调整好,再去解开它的结,试着给自己松松绑。

心灵小贴士:

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