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着真好1:点燃生命的烛光
10749400000112

第112章 退让是一种智慧

处世谨慎,临事不危,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三思而行,这是必然的,但要做好却不容易。个性强的,容易动肝火,虽知道慎,却熬不住性子,终使言行变得冲动、冒失。而个性柔弱的人,又容易过分谦卑,言行显得懦弱、迟缓。而在强烈的功利吸引之下,无论强者与弱者,都容易一改本性,成为冒险鬼,自取失败。所以,做到谨慎,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说话,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当实事求是,从好的方面看的同时,也应看到坏的方面,切忌感情用事。喜欢起来,什么都好,厌恶起来,一无是处。如果眼前不吃亏,将来必定祸从口出。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则自己进退方便自如。

王兵和同事因为某些工作上的小事而吵嘴,弄得两人很不愉快,王兵向他的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继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这句话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同事就晋升成为他的上司,然而王兵因为当时话讲得过重,只好另谋他就。

这是把话说得太满而对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灌饱了气,再也灌不进一丝丝的空气,再灌就要爆炸了。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

不过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预料的,话不要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再加进一些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出现而下不了台,可从容转身。所以很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或议员的质询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自己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一定会很难看。当然,一个政府官员是不应该如此的,但做人做事有时实在也不得不如此啊!

有很多状况是我们在说话时该注意的。在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之以“我尽量,我试看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之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子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与人相处时,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类的话。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

谨慎也当留有余地。之所以说做人不是事事当谨慎,是说谨慎到一定情况当换一种形式,或叫果敢,或叫灵活。

刘邦在鸿门宴上被张良叫了出来,实际已离虎口。如果想要逃走,又谨慎地履行礼节,去向项羽、亚父告别,无异于送肉上砧板。这时,刘邦既已出门,该撒腿就跑,而讲礼数去辞行就是愚蠢。所以,樊哙说:“大行不拘小谨,大礼不辞小让。”

总之,谨慎,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心力用尽的事,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情况。因为于人本身,强中自有强中手,人不能自命天下第一;而于事态发展,也时有不测风云。因此,但凡做事就要留有余地,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进退自如。

心灵小贴士:

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