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78

第78章 郑成功:抗清勇将,民族英雄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名森,字明俨,幼名福松,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是17世纪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公元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成功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包围清江宁府,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公元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大员的驻军。

少年秀才,拜名儒

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父亲郑芝龙出身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安平港、曾为海商及海盗首领,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吕宋附近海域拥有极大势力。母为出身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今日本长崎县平户市)的田川氏。郑成功6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拜在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别字。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

父亲降清,出走金门

公元1645年,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翌年改元“弘光”。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遭到杀害,弘光政权灭亡。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同年七月改元“隆武”。

隆武政权成立后,郑成功得隆武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朱、改名“成功”、仪同驸马。于是,人们遂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军作战,颇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清,在同乡清朝大学士洪承畴的利诱下,向清朝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不料清军征闽主帅博洛背约,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又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在南安定居,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同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继承,改元“永历”。

抗击清兵,反清复明

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政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次年(公元1649年)灭亡。

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攻克长泰,再克海澄

明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次年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

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同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2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

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郑成功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于是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双方再度处于相持局面。

北上皆捷,南征失利

永历九年(公元1655年)九月,清朝定远大将军、郑亲王世子济度率3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决定放弃已占领的漳州、泉州两府属邑,并拆毁城墙让清军无所屯扎,借此巩固金门、厦门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路北上浙江,一路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隔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

南征舟师返回厦门,郑成功议处败战之罪,原本要处死苏茂、黄梧、杜辉,但是在众将跪地求情之下,郑成功决定将苏茂一人斩首,黄、杜则戴罪图赎。后郑成功命黄梧镇守海澄,还特别嘱咐黄梧以戴罪之身应力图建功;但是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错就会送命,于是便与副将苏明商议,决定向清朝投降,献出海澄县城。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投注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的投降无疑给了郑成功一大打击。

攻取台湾,荷兰屈服

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000人、战船数100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荷兰驻军要塞)登陆,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激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今台南市)。不久,守军出降。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同年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几经谈判,荷兰终于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退出台湾。沦陷了30多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并把荷兰人所筑的赤嵌城改为承天府,把台湾改称东都。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

“点评”

郑成功是一代伟人。他忠贞刚毅,气贯长虹。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举击败了世界头号海上霸主——荷兰殖民者,将他们驱逐出台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郑成功是一种精神,他坚忍不拔,义薄云天。他历经百战,纵横陆海,高举义旗北伐、东征,用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书写了“精忠报国”的壮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