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73

第73章 李文忠:忠厚儒雅,文武双全

李文忠(公元1339~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朝开国名将。12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两年之后才在滁阳谒见太祖。太祖见到李保儿,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己姓。李文忠从小喜爱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统共只封了6名公爵,李文忠为曹国公。后被追封为岐阳王。

骁勇善战,三败张士诚

李文忠是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喜好学问,经常因事就求教于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所写诗歌雄浑可观。19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另又进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都将其攻下。于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于于潜、昌化击败苗军。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服其部众千余人,李文忠被授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随即会合邓愈、胡大海之军,攻取建德,改为严州府,率军驻守。苗帅杨完者率苗、僚数万军队水陆并进,李文忠率轻兵击败其陆军,将所斩杀首级,浮在巨筏之上,水军见此情形也争相逃跑。杨完者又来犯,李文忠与邓愈一起率军将其击退。进而攻克浦江,严禁军队焚火打劫,以示恩惠、信用。义门郑氏避军于山谷,李文忠将其招回,并派兵保护,民心大悦。杨完者死后,其部将乞降,李文忠予以招抚,获得3万余人。

李文忠与胡大海攻占诸暨。张士诚侵扰严州,李文忠率军于东门抵御,另派将领出小北门,抄小路袭击敌人后路,两军夹击,大破张士诚。过了一月,张士诚再次进攻,李文忠又在大浪滩打败敌军,乘胜攻克分水。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三溪,李文忠又率军将其击败。斩首陆元帅,焚烧敌垒。张士诚从此不敢再窥视严州。李文忠晋升为同佥(qiān)行枢密院事。

诸全之战,大败吴军

胡大海俘获汉将李明道、王汉二,送往李文忠处,李文忠释放他俩并以礼相待,命他俩前去招降建昌守将王溥,王溥投降。苗将蒋英、刘震杀害胡大海,以金华反叛。李文忠派遣将领将其击走,并亲自安抚其部众。处州苗军也发动叛乱,杀害耿再成。李文忠派遣将领驻屯缙云,谋取处州。李文忠被授为浙东行省左丞,总摄严、衢、信、处、诸全等地军事。

当时10万吴军正猛攻诸全,守将谢再兴告急,李文忠派遣同佥胡德济前去救援。谢再兴再次请求增兵,李文忠却因兵少派不出援兵。正巧此时太祖命邵荣讨伐处州乱军,李文忠便扬言徐右丞、邵平章将率大军即日进攻。吴军获悉,十分恐惧,企图趁夜逃跑。夜半时分,胡德济与谢再兴率领敢死队开门突袭,大败吴军,从而保全了诸全。

用兵于谋,不在人多

第二年,谢再兴叛降于吴,率吴军进犯东阳。李文忠与胡深在义乌迎战,率领千名骑兵横突敌阵,大败吴军。不久,李文忠采纳胡深之计,在离诸全50里处另筑一城,与诸全互为掎角。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16万大军前来进攻,未能攻克。一年后,又派20万大军进攻新城。李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在离新城10里之处扎营。胡德济派人告知李文忠说贼军势头极盛,应当驻扎以待大军。李文忠却说:“用兵在于谋略,而不在于人数众多。”于是下令道:“敌军多而骄,我军少而锐,以锐遇骄,必能克敌制胜。敌军辎重堆积如山,这是上天要使你们富裕起来,你们要努力啊!”当时有股自东北而来的白气覆盖军队上空,李文忠占卜“必胜”。决定次日早晨与敌军会战,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李文忠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我李文忠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于是命元帅徐大兴、汤克明等统率左军,严德、王德等统率右军,而自己亲率中军首当其冲。处州援兵这时也已赶到,奋勇搏击。浓雾稍散,李文忠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敌军精锐骑兵将李文忠重重包围。李文忠亲手杀敌甚多,引骑向外猛冲,所向披靡。大军乘机进攻,城中军队也擂鼓呐喊着猛冲出城,敌军大溃。李文忠军追击败兵数十里,斩首数万,溪水尽成血色,俘获将领600名,士兵000名,收缴兵器、粮草,数日不尽,李伯升仅只自身幸免逃脱。捷报传来,太祖大喜,将李文忠召回,整日设宴慰劳,赏赐御衣名马,然后命其返回军中。

整军入杭,平定三州

次年秋天,大军伐吴,李文忠受命进攻杭州以牵制敌军。李文忠率朱亮祖等攻克桐庐、新城、富阳,然后进攻余杭。余杭守将谢五,是谢再兴之弟,李文忠以信招降,许他不死。谢五与谢再兴之子五人出城投降。诸将请求处以死刑,李文忠不同意。然后直趋杭州,守将潘元明也降,李文忠整军而入。潘元明以歌妓相迎,李文忠便挥军离去,驻扎丽谯,并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名士兵借用百姓炊锅,被斩首示众,城中因而井然有序。李文忠获军3万,粮食20万,被就地加封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恢复李氏之姓。大军征闽,李文忠另外率军驻扎浦城,进逼闽地。返师之后,余寇金子隆等聚众抢劫,李文忠再次讨伐,将其擒获,于是平定建、延、汀三州。下令军中收养途中弃儿,被养活者无数。

太原告急,抗击元兵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春,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副将军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常遇春死后,李文忠受命代替统率其军,奉诏会合大将军徐达进攻庆阳。行至太原时,获悉太原被围告急,便对左丞赵庸说:“我等受命而来,如果是有利于国家的军务,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而今大同情况紧急,我们可以顺路前去救援。”于是率军出雁门,驻扎马邑,打败元游兵,擒获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当时雨雪交加,军队已经驻扎,李文忠却下令向前移动5里,依水为险阻自固。元兵乘夜来劫,李文忠军坚壁清野,岿然不动。天亮时,敌军大至,李文忠委派二营将士,殊死作战,估计敌军已经疲惫,才派出精兵,左右夹击,大破敌军,擒获敌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穷追至莽哥仓而返。

追击元嗣君,奉献捷报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率领10万人出野狐岭,到达兴和,降服兴和守将。进兵察罕脑儿,擒获平章竹真。驻军骆驼山,赶走平章沙不丁。驻军开平,降服平章上都罕等。当时元帝已死,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李文忠派人探知此情,率军兼程奔往应昌。元嗣君北逃,李文忠俘获其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15件,玉册2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1件。并派出精锐骑兵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时,擒获国公江文清等,降服000人。到达红罗山时,又降服杨思祖的部众000余人。李文忠到京城奉献捷报,太祖御临奉天门接受朝贺。大封功臣,李文忠功劳最大,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000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点评”

李文忠器量深沉而宏大,人莫能测。临阵踔(chuō)厉风发,大敌当前而更显壮志。史书称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最为突出的是李文忠可能是朱元璋手下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说他文武双全,恐不为过。李文忠还是一位忠厚儒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