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68

第68章 史天泽:力戒杀掠,屡建战功

史天泽(公元1202~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县)人。元朝著名的军事将领,善骑射,勇力过人。公元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蒙古。后灭金伐宋,功勋卓著。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官拜中书右丞相。曾从征阿里不哥,平定李增叛乱。至元十年(公元1274年),与阿术共克樊城(今湖北襄樊),降襄阳(今湖北襄樊)。第二年,又奉命与伯颜统军伐宋。后增太尉,累增太师,进封镇阳王。

少年随父,归降蒙古

公元1213年木华黎征伐河北、山东时,其父史秉直率数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州)降附。木华黎命史秉直管领降人家属,驻屯在霸州(今河北霸州),任其长子史天倪为千户,三子史天泽为帐前总领。史秉直又招附10余万家,迁于北方;公元1214年,从木华黎攻北京(今辽宁宁城西北),克之,授北京“行尚书六部事”,此后遂移家于北京。史天倪在清乐社成员中选壮勇万人为义兵,号清乐军,以从兄史天祥为先锋。在木华黎麾下,史氏一家屡建战功。

公元1220年,木华黎在占有河东多数地方后折而经略河北西路,金真定经略使武仙归降。木华黎以史天倪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武仙副之。史天倪劝木华黎禁止剽掠,致使河北金将士归降者增多。公元1221~1224年间,史天倪转战于河北、山东与山西各地。公元1225年,武仙的党羽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叛,史天倪将叛军剿杀。武仙谋作乱,设宴邀天倪而杀之。事变发生时,史天泽正护送母亲北归。府僚追到燕京告变,史天泽即南还,行抵满城,招集到许多士马。孛鲁得到事变消息后,命史天泽袭兄职为都元帅,并派肖乃台将蒙古军000人赴援。

勇名大振,治理真定

史天泽与肖乃台合势进攻卢奴。武仙骁将葛铁枪拥众万人拒战,史天泽奋战败之,生擒葛铁枪。接着,史天泽连下中山(今河北定州)、无极(今河北无极)、赵州(治今河北赵县)等地,并于当年六月收复真定。不久,宋大名总管彭义斌与武仙联合,谋取真定,仍未成功;史天泽且斩杀彭义斌,勇名大振。彭义斌亡,南宋从此尽失河朔。数月后,武仙潜结内应,夜里斩关入城,史天泽东奔藁城求得董俊援兵,且肖乃台军也赶到,旋即收复。肖乃台欲杀叛人,史天泽说:“他们都是被胁迫而为,并无该杀之罪。”在他的劝说之下全予释放。接着史天泽攻克武仙盘踞的西山抱犊等寨,武仙遁去。史军南下,进克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卫州(治今河南卫辉)。史天泽以真定为中心,任用原金朝治下的儒士和官员,缮城壁,修武备,招集流散,存恤穷困,几年之间,颇有治绩。他在这里成为一大汉人世侯。

收复卫州,血战立功

公元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位,朝议设立三大元帅分统汉军,遂立三万户,任史天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公元1230年冬,武仙复屯兵于卫州,史天泽围而攻之,金将完颜合达率十万军来援,仍无济于事,武仙逃逸,卫州收复。而后,天泽受命在东线削弱金的防守力量。公元1232年春,窝阔台由白坡渡河,诏史天泽出兵河南相会,兵至,三峰山之战已获大捷,遂奉命略地汴京以东,招降睢州(今睢县)、泰康(今太康)、柘城、瓦岗等地。公元1233年正月,金帝自汴京出奔,先渡河而北至黄龙岗,令完颜白撒西袭新乡、卫州,史天泽率轻骑进援获胜。金帝乘船东下,进入归德(今商丘)。撒吉思不花不听史天泽劝告,在睢阳背水而营,全军覆没。金帝再逃入蔡州(今汝南),蒙古各路军队会集进攻,史天泽在北路结筏潜渡汝水血战立功。蔡州城破,金帝自缢而死。

大败阿里不哥,专征李璮叛乱

同年九月,阿里不哥率众突袭移相哥军,乘胜南下。史天泽扈从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十一月,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军战于昔木土。诸王合丹、丞相线真等将右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诸王培察儿和史天泽等将左军,合势进攻,斩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儿赤。阿里不哥大败而逃。

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二月,山东李璮发动变乱,从益都率军进据济南。忽必烈先命宗王哈必赤总督诸军南向讨伐;四月,增派史天泽专征,诸将皆受节度。史天泽到达济南,对哈必赤说:“李璮诡计多端,又有精兵,不宜与他硬拼,应当长期围困。”于是,指挥各路将士开河筑环城,将李璮困在济南。七月时,济南城中粮绝,军心溃散出降,李璮投大明湖自尽未遂而被俘。史天泽、张柔、严忠济等立即将李璮在军前处死。接着,大军东行,益都闻风而降。

汉地世侯,忠于蒙古

史天泽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汉地世侯的首要代表,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了大功。他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他与当时的多数世侯不同,他从未奉仕于金或宋,而在归附蒙古以后则一心相随到底。旧史称他“临大节,论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立论多出人意”,“出将入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比于郭子仪、曹彬云”(《元史·史天泽传》)。

“点评”

史天泽出将人相近50年,多谋善断,量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每临大事,遇大难,论大政,必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以竭忠殉国,尊主庇民为原则,从不追求个人富贵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