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39

第39章 刘裕:胸有大志,一统北方

刘裕(公元363~422年),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铜山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第二十二世孙,东晋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刘裕最初为北府将领孙无终的司马,在孙恩之乱中展现其军事才能,及后更发起义军击败篡位的桓玄,恢复了东晋政权,并获得了极高名望。刘裕先借南燕南侵而出兵灭燕,随后又平定了卢循之乱,巩固了在东晋国内的地位。

家境贫苦,胸有大志

刘裕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出生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其父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据载刘裕早年曾以卖鞋为生,不为当时人们赏识。不过,刘裕后来才能出众,胸有大志,被当时出身琅琊(今山东临沂北)王氏的王谧就十分看重,曾向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投戎建功,初露锋芒

不久,从军,最初就任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孙恩(农民起义军领袖)起兵反抗晋朝,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晋廷忙派谢琰、刘牢之前往镇压,因为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当了一名参军。当时刘裕奉命率数十人去侦察敌军,却遇上数千人的敌军并发生战斗,虽然所带的人大多战死了,但刘裕仍挥动长刀抵抗,杀伤多人。此时,刘牢之子刘敬宣正派兵前来搜寻刘裕,见刘裕独力抵抗,都赞叹刘裕的能力,并率军进攻,俘杀000多人。不久诸军击败孙恩各军,又攻下会稽郡治所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令孙恩退回海岛。

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刘牢之命刘裕守句章(今浙江宁波市)。当时句章城小兵弱,而刘裕就常做好作战准备。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二月孙恩又率众自浃口(今浙江镇海)进攻句章,而刘裕身先士卒,每战都摧其锋锐,致令孙恩无法攻下句章,反为刘牢之所败。三月,孙恩转战海盐(今浙江海盐),刘裕跟随其进攻方向,于海盐筑城抵抗,又大败来攻的孙恩。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后来孙恩又循海路至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刘裕率不足千人的部队赶路,与孙恩同时赶至。当时刘裕军队疲累,丹徒守军亦无斗志,但面对孙恩来袭,刘裕仍能率众大败对方,逼其狼狈登船撤离岸上。当时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因每战必胜,讨乱有功,朝廷以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举为盟主,诛杀桓玄

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下令讨伐荆州刺史桓玄,并以刘牢之为前锋。桓玄率军兵临建康时,刘裕请求进攻,但刘牢之不肯,反而想叛归桓玄。刘裕当时与何无忌极力谏止但都无效,刘牢之终向桓玄请降,桓玄亦顺利消灭司马元显的势力,掌握朝政。

事后桓玄调刘牢之为会稽内史以削其军权,刘牢之图据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叛桓玄,因失去僚属的支持而自杀。桓脩后以刘裕为其中兵参军,并于同年参与讨伐统领孙恩余党卢循。当时桓玄诛杀了多名北府旧将,但刘裕仍领兵讨伐卢循部众,更获加任彭城内史。及至桓玄篡位后次年(公元404年),刘裕跟从桓脩入朝建康,桓玄亦十分赏识他,但皇后刘氏劝桓玄除去刘裕,但桓玄仍图借助刘裕攻略中原,拒绝加害。

早在刘牢之失败之时,刘裕就向何无忌说:“桓玄若果守着臣子的忠节,就应与你辅助他;否则,就要与你对付他。”及至刘裕入朝后回到京口,就与何无忌、刘毅、孟昶、诸葛长民、王元德等人合谋举兵讨伐桓玄,并准备在京口、广陵、历阳(今安徽和县)及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四地同时起兵。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乙卯日,刘裕托词游猎而外出募众,终得100多人。次日早上起兵,何无忌杀桓脩,当时桓脩司马刁弘率众前来,刘裕则假称江州刺史郭昶之已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迎晋安帝复位,桓玄已被处决,自己只是奉密诏诛除桓氏叛党。刁弘信以为真,刘裕不久就诛除刁弘,控制了京口。同时孟昶等亦成功控制了广陵,并率众至京口与刘裕会合,刘裕获众人推举为盟主,总督徐州事,并起兵进攻建康。

桓玄先派吴甫之及皇甫敷抵抗刘裕,刘裕先于江乘(今江苏句容北)杀吴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罗落桥时奋力作战,又杀皇甫敷,继续进攻。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三月己未日,刘裕进攻覆舟山,并命弱兵登山,持着旗帜分道而行,营造四周皆有士兵,数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军大多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刘裕都没有斗志,刘裕于是与诸军进攻,顺利以火攻击溃桓玄守军,而桓玄亦弃城西逃。

同年三月壬戌日刘裕获王谧等人推举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领军将军。不久,刘裕奉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百官行事。刘裕在进建康城后派诸将追击桓玄,终于当年六月诛杀了桓玄,并让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的晋安帝复位。然而,桓氏势力仍在荆州盘踞,并反攻江陵,直至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才再收复江陵,驱逐当地桓氏势力,并自江陵迎晋安帝回建康,不久刘裕就还镇丹徒。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刘裕因功受封为豫章郡公。

消灭南燕,击败卢循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因为缺乏太乐伎人,派兵侵略淮北的宿豫城(今江苏宿迁县东南),大掠民众北归。及后又派兵进攻淮北,掳去阳平和济南两郡太守,俘虏000多家。刘裕上表北伐,并于同年四月出发。慕容超知晋军过了大岘山就亲自率军到临朐,刘裕前锋先于巨蔑水击退燕军,接着攻临朐城。晋燕两军于临朐以南作战,胡藩献计出奇兵突袭临朐城内,慕容超仓皇自城中逃至城南大军那里。而刘裕率军大举进攻,大败燕军并斩杀其10多名大将,慕容超于是逃回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刘裕接着乘胜追击至广固,并成功攻克其外城。慕容超据守小城抵抗,刘裕就筑围围困广固。刘裕围城战争一直维持至次年二月才攻下广固,并俘杀慕容超,灭了南燕。

卢循(东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趁刘裕领兵在外,于义熙六年(公元410年)起兵,进攻江州。当时朝廷急征刘裕,而当时刘裕刚灭南燕,收到诏书就撤还建康。刘裕至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时知江州刺史何无忌已战死,于是加速回防建康,并于四月赶至。五月,豫州刺史刘毅大败给卢循,卢循继续东下,而刘裕当时就招募兵众,修治石头城并于当地聚兵。卢循军到后停驻蔡洲(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中),刘裕就以木栅阻断石头城及淮口,修治越城(今江宁县南)并建堡垒,分兵戍守以御卢循。卢循曾分疑兵进攻,但都没有取胜,而且在各县中都无法抢掠到物资,被迫于七月退兵江州。同年十月,刘裕率刘藩、檀韶、刘敬宣等人进攻卢循,并于十二月以火攻击败卢循船队。卢循败后试图于左里(今鄱阳湖口)挡住刘裕,但刘裕率军奋战,卢循军无法阻挡而大败,卢循因而南逃广州,于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又败于刘裕派出的水路军沈田子等人,终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所杀。

“点评”

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他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他所策动的北伐,尤其是北伐后秦之战,是东晋北伐历史上最成功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