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10749200000030

第30章 邓艾:口吃将军,智谋超人

邓艾(公元197~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他足智多谋,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少有口吃,喜测地形

邓艾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自小有口吃的毛病,曾于汝南(今河南上蔡)牧牛一时。12岁随母迁居颍川时,见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上写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便自行取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有一个族人跟他同名,遂改为邓艾。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邓艾早年凭其才学获举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后因口吃未能迁升,就任与农业相关的职务。邓艾酷爱军事,每到高山大泽,必定测量绘制地形,规划扎营布防。时人常取笑邓艾,然邓艾并不在意。

有一则关于邓艾机敏的故事,话说邓艾有口吃,每次说话提到自己时老是“艾、艾”连呼。一次司马昭故意戏弄他,便问道:“你老是‘艾、艾’,究竟有几个‘艾’啊?”邓艾回答说:“所谓‘凤兮凤兮’,还是只有一凤而已。”(《世说新语·言语篇》)

偶遇司马懿,屯田积军粮

邓艾在地方度过十余年,一次邓艾去洛阳呈报,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赏识邓艾之才干,决定提拔邓艾,任他为太尉府之掾属;后升任尚书郎。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

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魏国准备在淮河两岸展开大规模屯田,以积备军粮。邓艾被派往视察,及后提出了具体方案。他认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2万人,淮南3万人,十二分休,常有4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500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000万斛于淮上,此则10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司马懿对此非常满意,决定采纳施行,由黄河引水注入两淮,并在两淮每5里设一军屯营,每营60人,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屯田积粮为稳定东南形势,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曲城之战,抢占先机

魏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

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秋,蜀国姜维出师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欲拉拢羌胡归蜀。司马昭派郭淮、陈泰统兵抵御,邓艾也参与其中。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百里),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迅速撤回。魏国把邓艾留守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屯兵,以防蜀军反攻。不久姜维派廖化率兵复返,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邓艾对峙。邓艾分析姜维在派廖化驻守白水南岸时,欲从北面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偷袭。邓艾乃即时抢占洮城。后姜维果然率兵攻洮城,见邓艾抢先一步,只好撤军,魏兵得以不败。邓艾因功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又迁升城阳(治所在今诸城东北)太守。

依附司马氏,代行安西将军

魏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魏高贵乡公曹髦即位,进封邓艾为方城亭侯。

这时,司马氏代魏的局面明朗化了。司马氏世袭中外要职,集军政大权于一己,擅行废立,屠戮政敌,党附曹魏皇室的将领遂先后举兵反抗。同年,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后,魏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恐受株连,蓄谋反叛。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他们假称受太后诏书,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传檄州郡,讨伐司马师。邓艾杀使者,兼程进军,抢先奔赴乐嘉城(今河南商水境内),建造浮桥,这样司马师到达后,才得以占据乐嘉。文钦因落在大军后面而战败于城下。邓艾追击文钦至丘头,文钦逃奔吴国,降于吴丞相孙峻。

孙峻乘魏国内乱之机率军号称10万,想要渡江。魏镇东将军诸葛诞派邓艾据守肥阳。邓艾认为肥阳离敌太远,非要害之地,便转移到附亭驻扎,并派泰山太守诸葛绪等在黎浆拒敌作战,击退了吴军。同年,朝廷任命邓艾为长水校尉。并因为他打败文钦等一系列战功,晋封为方城乡侯,代行安西将军职务。

狄道之战,击败姜维

邓艾出兵蜀汉前,曾梦见自己席坐于山上,眺望着流水,于是找来殄虏将爰邵,问梦境的暗示。爰邵以“即使能取胜蜀汉,恐怕将军也难以返国”相告,后来果然一如所料。

公元255年司马师病危,蜀国姜维乘机派数万人伐魏,进攻陇西,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将陈泰死命抵抗,仍被姜维成功包围狄道。司马昭命邓艾出任安西将军,跟陈泰等并力抗蜀。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邓艾认为姜维会再次来犯,所以加紧防备。正元三年(公元256年)六月,姜维与蜀将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于是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死伤甚众。魏国因此封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500户;封子邓忠为亭侯。

再战姜维,大败蜀军

公元257年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但防守薄弱。邓艾与魏将司马望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次年,诸葛诞败亡,姜维闻讯,只得引军而还。邓艾不战而胜,因而再升任征西将军,前后共增食邑6600百户。

公元262年姜维再次起兵伐魏,攻入洮阳境。邓艾抓住姜维率师远征,战线长远,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邓艾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

偷渡阴平,奇袭江油

公元263年秋,大将军司马昭策划大举伐汉,命邓艾率3万余人纠缠屯田沓中的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断其归路,钟会统10余万众进攻汉中,廷尉卫瓘监军。钟会攻破汉中,姜维退守剑阁,相持不下。十月,邓艾挑选精锐,从阴平小路无人之地隐蔽前进。山高谷深,粮食将尽,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邓艾用毛毡裹住自己,翻滚着下山,于是将士们也都攀缘山崖树木,鱼贯而进。奇兵出现在江油,蜀汉守将马邈投降。邓艾率军迅速攻破涪陵及绵竹,蜀汉卫将军诸葛瞻战死。不久,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点评”

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其才能可与诸葛亮、司马懿相比。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