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行政管理学
10748700000043

第43章 法治行政下的政府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

依法行政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西方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西方各国资产阶段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巩固和维护革命的成果,防止封建势力复辟,都走上了法治的道路。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行政权侵犯个人自由,干预企业的自由竞争和发展,对于政府的行政权,各国都强调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在于国家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要有法律依据,都必须依法进行。由于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活动,为了保障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行使不背离实现国家职能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就必须要用法律来规范行政,通过法律来约束和限制行政机关行政活动的随意性和恣意性。现代行政就是法治行政,行政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无论是行政权力的来源,行政权力的行使,还是行政违法的责任,都需要用法律来予以规范。

依法行政的实质是要解决行政如何依法进行或者说法律应当如何制约行政的问题。依法行政要求法律规范行政。法律对行政的规范起着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法律制约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从而保障公民、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另一方面,法律规范和保障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和运作,从而使国家行政机关能够积极发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作用。

法律对行政的规范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内容有:

1.限制行政机关权力范围

法律授予行政机关以一定的行政权力,并且在授予权力的同时就明确限定其权限范围。法律通过限定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来规范其权力的行使,从而使行政机关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如果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超越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则其行政行为就是无效的。

行政权力并不是政府或行政机关所固有的权力。行政机关只有通过宪法和法律的赋予或授予,才能取得行政权力。否则,行政机关不得享有和行使任何行政权力。因此,行政权力是一种法定的权力,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唯一来源便是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宪法和法律通过授权向国家行政机关配置行政权力,从而使行政机关成为合法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

2.规定行政机关权力行使规范

法律不仅对行政机关权力范围作出明确规定,更为重要的是,法律还对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行政权力予以规范。法律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规范主要包括行政实体规范和行政程序规范。法律通过这两类规范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供行为准则,确定合法行为标准,从而使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能够有法可依并做到依法行政。

具体来说,法律为行政机关规定了行政权力行使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这些原则和规则具体地规定了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条件、范围、限度、方式、程序等,从而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提供了行为准则,使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持在合法、规范的范围内。因此,行政机关的任何一种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行为都要遵守这些原则和规则的要求,都应符合一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只有符合法律原则和规则要求的行政行为才是有效的行政行为。

3.制裁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

法律既然要对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范围进行限制,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就必然涉及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及不当行使行政权力的制裁。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是不可避免的。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不只是对法律原则和规则的破坏,而且还会侵犯公民、企业的合法权益,给社会造成危害。因此,有权力就应有责任,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使行政权的行为绝不能听之任之,而必须予以制裁。否则,违法侵权的现象就不能被制止,公民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在行政责任方面,法律要求职权与职责相统一。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一方面享有行政职权,另一方面它又有义务有责任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去行使行政职权,即职权与职责是统一的。如果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行政法治要求任何享有行政职权者都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绝不允许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

责任是促进行政机关实现依法行政的要素。关于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责任,法律主要规定有改正责任、惩戒责任和赔偿责任等。

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执法机关。大量的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和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许多法律都要靠行政机关去落实。行政机关在依法治国中担负着最大量、最重要的任务。行政机关的活动影响着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影响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实现,这一切必然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二、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性

依法行政是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奉行的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的根本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权力的侵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国政府更应该依法行政,更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我国政府依法行政是有宪法和法律依据的。我国现行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宪法明确指出,我国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作为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法律,贯彻和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因此,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另外,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看,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为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计划经济将企业看成是政府的一部分,实质上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则不同,在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成分共存,企业自主经营,各自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使命令经济成为不可能。市场经济是一种民主的、充满活力的经济,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进行调节。但毫无疑问,市场经济也有其弊端。市场主体对利润的盲目追求,会引发种种问题,这就又需要有一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必要的干预,这就是政府的管制。政府的管制必须依据法律来进行。法律为市场主体划定活动的范围,制定运作的规则,使市场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尽力克服其不利于社会和公众的负效应,使市场经济有序化。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法治是通过政府来实施或落实的。或者说,法律主要是依靠政府来执行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不再依靠行政命令的办法进行管理,而只能依靠法律,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管理市场主体,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经济并不是要排斥政府,而是要求政府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改变管理方式,在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大背景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也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具体到行政管理领域,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迅速,为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尤其是《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法律依据,也为公民和社会监督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为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提供了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