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技巧
10748600000060

第60章 保持与领导的最佳距离

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距离问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部属既要尊重领导,追随领导,又不可过于甚密,甚至是与领导你我不分;既要与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又不能过分疏远,影响彼此的感情。

在《智囊补·上智部远猷卷二》中,冯梦龙曾介绍了一个叫唐肃的人,此人就深味人情世故,深谙官场中距离之重要。

唐肃与丁晋公是好朋友,两家的宅院正好相对。丁晋公马上就要入朝辅弼皇上了,唐肃就把家迁到了一个叫州北的地方。有人问他其中的缘故,唐肃说:“去他家小坐则要行大拜之礼,来往几次,就有了攀龙附凤之名。如果很久又不相见,必然又会引起对方在情感上的猜疑,所以还是躲开的好。”

冯梦龙对他的举动甚为称赞,评曰:“立身去交,两得之矣。”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在如何处理与领导的距离问题上,有些同志的确做到了“保持距离”,不会“事涉依附”,但也有的人过分地疏远领导,以致于“情有猜疑”,影响了上下级关系的正常发展,这实在是与领导和谐相处的一大忌讳。

与领导过分疏远,不利于推销自己,不利于领导对你的了解。适当的接触和交流,是一条纽带,可以帮助下级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介绍给领导,使领导在安排工作时,能够想到你。你可不要小看这一点,有时它会成为你命运的转机。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并不满足于通过人事档案或正式途径来了解自己的下属,他还需要一些感性的知识,并加入自己的判断。档案中的人是僵化的,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而现实中的接触所得、交流所感则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增加与领导的接触和交流,就会增强领导对你的印象,增加对你的各方面能力和才干的了解,从而为你与领导建立一种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而过分地疏远,只能使你被埋没。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与领导过分疏远,也不利于下级影响领导,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用国际政治中常用的一句话:“只有接触才能影响;只有交流,才能合作。”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领导在与下级的交往中,往往会受到下级观点的启发,下级便也因此获得了影响力,增强了自己的重要性。

与领导过分疏远,不利于消除上下级之间的隔阂。隔阂和成见都是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信道阻塞造成的。有些下级,因为与领导之间有误解,所以就故意躲着领导,这其实只会加重彼此的隔阂,造成心理上的偏执,更不利于协调上下级关系。明智之举是,愈是彼此之间有介蒂,就越是应该主动地与领导接触,增强沟通,防止祸患于未然,阻止事态的恶性发展。还有些下级,本来与领导相处甚安,但是由于故意地疏远领导,想保持距离感,反而使领导觉得这位下级对自己有态度有看法,因而也对之产生了猜疑。

“疑”与“信”是相互对立的,古人就讲:要信而不疑,怀疑常成为祸患之源,有了猜疑便会有心理隔膜,便会“听信谗言”,便会导致最终的失去信任。作下级的,一定要注意消除误解,释上猜疑。

与领导过分疏远,还不利于下级做好工作。一般领导都喜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比较了解、信任、心有灵犀的下属去完成,这样与领导疏远者就无法担当此任。没有做重要工作的机会,自然也不易做出重要成绩,获得领导的重视。

与领导过分疏远者,往往不易得到上级的支持,没有上级的支持,你就会有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影响工作的成绩和效果。而且,实践也证明,工作中是特别需要与领导保持经常性的接触的,这是保证工作沿着正确方向进行,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地调整计划和处理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做不好工作的下级,便会在领导眼中失去价值,难以得到重用。

与领导接触,并不是“拍马屁”,“别有用心”。下级在与上级交往中,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会使你对领导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为你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友谊与势利是两回事。投其所好、曲意逢迎的拍马屁,是建立在人格扭曲的基础上,而寻觅友谊的交往,却是人格解放的表现。在具体行为表现上,光明磊落、不卑不亢的正常交往,同别有用心地阿谀之举,是有着明显的区分的。下级只要做到真心诚意,大可不必去理会旁人的冷语与猜忌,此正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当然,人们说友谊与势利是两回事,并不等于说友谊不会带来利益。抱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与领导关系很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利益,对下级大有好处。据说,有的同志就是靠同厂长下象棋,解决了自己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住房问题。只要不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不违反党纪国法,这样的结果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值得我们下级思考。

总之,与领导的接触和交往,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动态过程,切不可过分疏远,以示保持距离,或者有意与领导接触,以示缩短距离,这都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