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技巧
10748600000051

第51章 头脑不同思想迥异

著名诗人爱默生说了一句哲理性的名言:“一个人的样子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个样子,他不可能是别种样子!”也是,一个人思想决定了他的长相,决定了他的一切。

只要我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的生存方式,完全决定于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为了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增加我们的生存资本,做事有“技巧”的人善于突破思维,喜欢换一种思考方式,去创造新的,变革旧的,来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增加自身的生存之本。

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是墨守成规,不敢变革;一个人最糟糕的是知足常乐,不求进取。要打造生存的资本,就必须破除知足常乐的旧观念。所谓“知足常乐”,就是满足自己的眼前所得,保持自己的安乐。这种处世态度,并不只是指日常生活不奢求,而是一种保守的生存哲学。

首先,知足者的知足,不论是夜郎自大还是甘居中游,它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不符合人自身进步的内在要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不满足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在学习、劳动和工作中,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看到不足,以成绩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积极进取,就会不断达到新的成就,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得到安乐和幸福。生活的经验证明,“乐”不在于“知足”,而在于“不知足”;知足者常忧,不知足者常乐,这才是为人处世的逻辑。

其次,“知足常乐”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它所追求的快乐,是个人“知足”之乐。这样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对生活的不满、妒忌,甚至对人生失望。因为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一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就会转化为痛苦。

当然,指出“知足常乐”的生存哲学的狭隘和片面,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知足。知足还是不知足,要看具体情况。一方面,“知足”也可以使我们今昔对比,更加珍惜今天的进步和幸福,防止因物质享乐欲望的不知足而贪婪和堕落。但是,绝不能离开自强、进步谈知足。对于“不知足”也要做具体分析,并不是任何“不知足”都是可以的。那种好高骛远、贪得无厌的不知足,同消极的自私的“知足”一样,也会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创造性思考的根本,而传统的观念,比如“知足常乐”则是创造性成功计划的头号人。传统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进一步发展你真正需要的创造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