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10746200000009

第9章 华山求救

李白称自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除了是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外,还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旅游家,一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韩愈在这方面不及李白,但也颇有山水之好。他每到一地,闲居也好,任公职也罢,总不忘记去领略山水美景,陶冶性情。他的《山石》《南山诗》等许多山水名作,说明很多山水佳丽之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韩愈一生宦游四方,名山大川,所历无数,艰难险阻,多所经历,然其最为狼狈的一次,莫过于游华山之险。

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有一条记载:“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痛哭,华阴令百计取之,乃下。”宋人王谠的《唐语林》卷四也载此事。韩愈何时、与谁一起游华山的?是否因下不来而“作遗书,发狂痛哭”?华阴县县太爷又是如何设法救下他的?史载语焉不详,但就韩愈的性格和从其某些诗文来看,韩愈游华山之事还是基本可信的。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挺拔俊秀,势凌云天,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这西岳华山,背靠苍茫的秦岭,面临滔滔的黄河,海拔两千二百余米,蔚为壮观。“太华五千仞,重岩才沓起。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众多描摹华山雄姿的诗句,以及“山顶有千叶莲花,因名华山”的名字来历,无不引起古往今来人们对这座天下名山的无限向往和遐想。韩愈确曾游过华山,时间大约在贞元十八年(802)春夏之交。当时未留下诗文。数年后,他在《答张彻》一诗中深刻回忆:“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径。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他这一次登临华山极顶,一览华山的无限风光。

人称“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景色奇绝,路亦奇绝,只要你听一听“猢狲愁”“阎王砭”“上天梯”之类的路名,就会感到心惊肉跳,然而华山之路最为险要的还是“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和“苍龙岭”四处。人们经过“千尺幢”“百尺峡”,顺着“老君犁沟”再往上爬,就到了华山的北峰。由北峰折而向南再往上走,便到了著名的险道苍龙岭。这苍龙岭在北峰和中峰的万丈深渊之间,远看犹如一条蜿蜒的曲线,在山岚雾霭之中时隐时现,近看却只是一条宽不盈尺的山梁。古人从这里经过,都只能坐在地上,骑岭而过,《水经注》称之为“搦岭”。稍不小心,失足跌落,势必粉身碎骨。常人尚且如此,何况韩愈这个胖子!相传韩愈游山至此,惊恐万状,想到自己难以返回,绝望之中,他写了遗嘱,自己在山上号啕大哭,并投书给华阴县县令。华阴县的县太爷得知此事,不敢怠慢,想尽一切办法把韩愈救了下来。至今苍龙岭附近还有一处所在,石壁上刻着“韩退之投书处”几个大字,告知后人韩愈即在此处遇险。

《国史补》虽称“国史”,但也多有铺张不实之词,并非信史;“韩文公投书处”虽非今人制造的假古董,但出于后世好事之徒的附会亦未可知。因为韩愈在《答张彻》诗中只讲到“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看来,韩愈后来“悔狂”是有的,而“发狂而痛哭”和“作遗书”云云,大概是出于小说家的想象。古人姑妄言之,今人姑妄听之。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这个传说和韩愈“好奇伟”的个性还是基本吻合的:他老先生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