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健康心理的培养
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记忆、想象思维形成了,同时出现情感的体验,如对斥责和威胁表现出恼怒,与亲人分离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等,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也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意味着他们的个柱初步形成了。根据学龄前儿童这些生理特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1.建立良好的亲缘关系
每一个儿童都需要父母的关爱。健康的心理源自家庭的和睦,父母的互敬、互爱、互相谅解,父母教育宝宝的观点和步调要一致,要避免溺爱或粗暴,应采用宽严结合的方法对宝宝严格要求,耐心启发和帮助。教育宝宝要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2.组织好游戏活动
儿童时期主要的生活内容就是游戏,他们在玩耍和游戏中动脑筋、长知识,锻炼体魄,陶冶情操。此时,父母应买一些适合于儿童年龄的玩具,可以让他们自己玩,也可以在父母和老师指导下玩,以此来发挥宝宝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施早期教育
对儿童实施早期教育,应该从儿童兴趣出发,以儿童能接受的知识为内容。可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画册、玩具给他讲解,以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现象进行辅导。
教育儿童应是循循善诱,讲清道理,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和探索,不应该强行灌输或让他们死记硬背(如背唐诗等)。学龄前期的早期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部分,前者是养成宝宝生活习惯,培育情感、道德观、审美观形成的场所,是宝宝一生中第一个社会;后者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它的教育计划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制订的,教育内容中除了为儿童训练良1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外,重点是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幼儿园是儿童生活中的第二个社会。这两种教育对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健康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
关注宝宝心理发育的转折期
宝宝的心理发育呈阶段性跃进,在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如果父母在这一时期懂得重视相关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科学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生儿的脑发育是否健康,功能是否正常,对以后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出生一个月的宝宝,主要关注的问题便是如何从生理、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在此期间,正常的新生儿应该具备下列神经系统反射:觅食、吸吮、握持、拥抱、踏步和交叉伸腿反射。
在1岁之内,每个月宝宝智能发育的正常规律为:
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
虽然这些规律会随着宝宝的长大而发展,但是,父母不应坐等宝宝自行发展,而要主动地训练宝宝进行这些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宝宝今后大脑功能的发育,如注意力及语言、动作协调等。到3岁以前,对宝宝的训练应着重于知觉——动作的训练,练习爬行、蹦床、滑梯、平衡木、抛接球、拍球、跳绳等。
宝宝到了3岁时,父母能够感觉到宝宝开始“逆反”了,这也是宝宝第一次产生强烈的独立倾向的反映。他们开始要求“我自己来!”尽管他们会把饭吃得到处都是,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但他们还是要求自己干,而不让父母帮助。这时父母不要强迫和压抑宝宝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宝宝的独立操作能力。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服,系鞋带、洗手、擦屁股等。在思维能力上,这时的宝宝开始具备具体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迅速,父母应多给宝宝讲故事,教他们识字、数数,但不要占用时间过长。
要有意识地带宝宝与外界交往,锻炼宝宝的胆量,消除敏感。继续训练宝宝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不要限制宝宝的活动。
宝宝的气质类型与心理特点及对策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与日常所说的“脾气”“性格”意义相近。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弱、知觉的快慢、注意力集中的长短、思维灵活还是迟钝、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内心世界等方面。人的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所谓“秉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稳定性。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带有个人的特点,我们平时观察到有的宝宝总是慢条斯理,有的宝宝却反应迅速,活泼好动,这就反应了不同的气质。气质的类型通常分为四种,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儿童
多血质气质的宝宝,他的神经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能够随强烈刺激持久工作;具有平衡性,善于区分不同性质的对象,能较准确地观察、记忆、分析事物和形成动作;情绪比较平衡,善于自制;具有灵活性;注意力易转移,当他有兴趣时,他是热情的,但在没有兴趣时,便精神不振,感到寂寞。
多血质儿童的心理特征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不甘寂寞,喜欢社交,注意和兴趣易转移,情绪不稳定,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儿童容易形成活泼、机敏、开朗、善交往、富有同情心等品质,但也容易形成轻浮、不踏实,感情不深挚、无恒心等缺点。因此,对多血质儿童不要放松要求,不要使他们感到无事可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养成扎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胆汁质儿童
胆汁质儿童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能够随强烈刺激持久工作,说话大声有力,注意力比较集中,知觉的广度大。
胆汁质儿童的心理特征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胆汁质儿童容易形成勇敢、坦率、热情、进取等品质,但也容易养成粗心、粗暴、冒失、刚愎自用等缺点。因此,对于胆汁质的儿童,不要轻易激怒他们,要耐心启发和协助他们养成自制的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既会学习,也会玩,又会休息,避免书呆子气。在宝宝自学的情况下,父母应多利用周末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开阔宝宝的视野。
3.抑郁质儿童
抑郁质儿童,他的神经系统呈弱性,耐力差,不能够经受强刺激和繁重的劳动,说话微弱,注意力分散,知觉的广度大,感觉性高。神经系统不平衡抵制占优势,胆小拘谨,缺乏魄力,易产生消极郁闷情绪。
抑郁质儿童的心理特征为:行为孤僻,反应迟钝,多愁善感。情感体验深刻但不外露,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善于观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儿童易形成细心、谨慎、自爱、谦让、温和、有想象力等品质,但也容易出现怯懦、多疑、孤僻、无自信等特点。因此,对于抑郁质的儿童,父母应从小对宝宝进行一些逆境教育。让宝宝从小吃点苦,培养他们知难而上、克服困难的能力,对宝宝日后适应社会会很有帮助。
4.黏液质儿童
黏液质儿童的神经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呈强度,具有平衡性,在这两方面都与多血质的宝宝有相同之处。但是他不灵活,注意不易转移,思维较迟钝,解决任务较缓慢,言语动作迟缓,情绪稳定,坚持性强,任务单调时也不容易倦怠。
黏液质儿童的心理特征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交际适度,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情感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具有内倾性。
黏液质儿童易形成稳重、冷静、实干、坚忍不拔等品质,但也容易变得冷漠、固执、拖拉,因此,对黏液质的宝宝,不要以冷对冷或操之过急,要允许他们有考虑问题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显而易见,不同气质的儿童对挫折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也不同。作为父母如果能够了解宝宝的气质特点,而给予相应的关注、爱护,一定能够使宝宝健康成长的。
培养宝宝观察力
观察是儿童积累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虽说有眼有耳就能看能听,但同时接触同样的事物,有的宝宝能在脑子里留下准确、完整、丰富、深刻的印象,有的宝宝却只有支离破碎甚至错误的印象。可见观察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观察不是一种消极的知觉活动,而是知觉与思维结合的积极的活动。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智力开发的重要内容。
宝宝好奇、好动,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通过各种观察,能培养宝宝在比较中发展分析、综合的能力。这方面可采用下列方法:
1.唤起宝宝的观察欲望
人们的观察能力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要想有满意的观察效果,首先要有主动的观察欲望。在生活中,对许多奇特的现象,有些人熟视无睹,不以为奇,而有的人却能从中发现深藏的奥秘。对宝宝来讲,不必强调他的观察是否全面细致,关键是要激发他的观察欲望,不要懒惰,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肯定会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父母要为宝宝创造有利于激发观察兴趣的环境,宝宝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是以动为主的。如果让宝宝观察盆景,不到1分钟就厌烦了,而若观察金鱼,可以持续五六分钟。所以让宝宝观察的对象,要有具体、生动、活泼、好看、好玩、好听、好尝试等特性,既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又不损害身体健康。
2.明确观察的目的
父母可以在季节变换时带宝宝去田野或公园,和他一起“找春天”“找冬天”,观察天地、山水、动物、植物的变化,可以引导宝宝对一些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牛、马、驴的异同,鸡、鸭、鹅、雁的异同等。
3.培养宝宝的观察力要循序渐进
先提供一些宝宝感兴趣的事物,可爱的小鸡、活泼的小猴及小金鱼等这些有趣的小动物和大街上奔驰的小汽车,街道旁盛开的鲜花等;再让宝宝观察难度大、需要深入思考的事物,如亚洲象和非洲象的区别,一幅画的内容,星期天公园里的游人等,使宝宝逐步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
4.教会观察方法
宝宝刚开始观察的时候,往往没有目的地粗看一遍,比如父母让他去看看花,他也就只看看花,只观察到“花开了”这一简单层次。这时,父母就要进行引导,教给他观察的方法。比如:父母可以给宝宝提出观察任务,一般采用提问的方式,如“你看看这一棵树共有几朵花?”“都是什么颜色的?”
“花心中间有没有花蕊?”等,引导宝宝细致地、有顺序地观察。
观察的方法很多,不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给他讲盲人摸象的故事,使他懂得从部分到整体或从整体到部分有步骤地观察。还可以引导宝宝对各种植物的播种、发芽、长大、开花、结籽过程做长期持续的观察,并启发宝宝动脑筋,对观察的结果多问些为什么。
5.要调动宝宝的多种感官参加观察
这样可以使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活动,从多方面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同时,由于儿童观察的稳定性不强,需要经常变换方式,调动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参加观察,使宝宝的兴奋中心能不断转移但又不离开所观察的事物。
宝宝的观察能力,是可以进行锻炼和培养的,父母和教师需要对宝宝进行科学的、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培养。
锻炼宝宝记忆力
记忆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获得,以及渊博知识的储备都必须通过良好的记忆。研究表明,记忆力从宝宝期开训练,有着成年期无法比拟的效果,所以,从小培养宝宝的记忆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忆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与加强,父母可以尝试从以下的方面人手来锻炼宝宝的记忆力:
1.教给宝宝正确有效的记忆方法
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多,归类记忆法,把许多同类的事物归为一类,建立一定的联系,记忆效果就会好得多。歌诀记忆法,要把识记的材料编成歌诀、口诀、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以提高记忆效果。自我复述法,把识记材料变成自己的话,以加强记忆。
2.丰富宝宝的见闻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宝宝年龄很小,却因为“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述很多见闻。从小给宝宝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他玩各种颜色、有声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与宝宝讲话,给宝宝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宝宝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记忆。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帮助宝宝记住新的对象。
3.注重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离开了对识记材料的注意,记忆自然也如过眼烟云消失殆尽。因此,要想提高宝宝记忆力,训练宝宝注意力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的第一步。
4.给宝宝明确的识记任务
让宝宝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向宝宝提出一定的记忆要求’发展他们的有意记忆能力。
父母无论是讲故事,说事情,都应该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使宝宝动员自己的意志和记忆去完成有关的任务。
5.通过游戏增强记忆
游戏始终是宝宝的最爱。宝宝在游戏过程中身心都处于亢奋状态,这时候宝宝记忆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妈妈,我们玩昨天玩的游戏好不好?”宝宝可能把具体玩游戏的时间搞错,但是他会记住游戏本身。根据宝,宝的这一特点,妈妈可以自己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宝宝提高记忆力。
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游戏,比如倒着说,妈妈说1、2、3,让宝宝反过来说3、2、1,妈妈说电视机,让宝宝说机视电。给宝宝几个东西,放在他面前,让他看完以后,偷偷地拿走某一样东西,或者增加某一样东西,让他说出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等等。
6.记忆过程中要尽量调动宝宝的各种感官参加
这是因为多种感官,如眼、耳、鼻、舌、手等参加活动,可以使大脑神经联系广泛,大脑对丰富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时,获得的印象全面、清晰,有助于加深记忆。有人曾经做过实验,让4岁宝宝不出声地观看10分钟动画片,远没有让宝宝一边看,一边念的记忆效果好。
7.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良好的记忆力是记忆保留长久的必要前提,但是识记还只是完成真正记忆的一半。教给宝宝的新知识,若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被遗忘,根据遗忘的规律,刚学完新知识后,其遗忘速度也特别快,所以复习越及时遗忘得也就越少,父母要帮助宝宝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8.教给宝宝一些记忆策略
有意识地教给宝宝归纳、分类、联想、比较等一些有效的记忆策略可以帮助宝宝提高记忆力。比如,宝宝认识了苹果、梨、香蕉等,父母就可以教给宝宝水果的概念;宝宝分不清小鸭和小鸡,父母就可以引导宝宝观察小鸭和小鸡最显著的区别:小鸭的嘴扁扁的,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游泳……总之,父母可以利用各种场合与时机,潜移默化地向宝宝灌输输这些记忆策略。
9.背诵有益于记忆力的训练
事实说明,背诵使宝宝的记忆力有相当程度的进步。人类的记忆装置耐得住重复的锻炼,而且越练功能越强。
为了达到增强宝宝记忆力的目的,与其费事地教宝宝背诵生涩的古文,倒不如教他背押韵的诗,因为在节奏感下宝宝学起来既轻松又愉快。
如何训练宝宝的注意力
注意力能否集中对于宝宝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注意力,学习的内容就记不住。因此,父母应从小训练宝宝集中注意力。
培养宝宝注意力的具体做法有这样四种,即视觉注意力训练、听觉注意洲练、动作注意力训练和混合型注意力训练。
1.视觉注意力
让宝宝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且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宝宝看一张照片,让他说说照片里都有什么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儿、他们每个人都在于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等等。再比如让宝宝观察桌子上的水果,然后让他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等等,不过让宝宝观察的东西要不断的变换,不然宝宝就会感到没兴趣了。
2.听觉注意力训练
给宝宝讲故事,事先说好了,故事讲完了之后要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假如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他的兴趣),相信效果会更好。这就好比我们听老师讲课一样,如果事先做好了预习,找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讲时就会特别留心,因为是带着要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的。当然这样做,一开始宝宝可能会只顾找答案而忽略了其他内容,不过训练的次数多了,提的问题也增多了,这样宝宝就会把注意力放在整个故事上了。
3.动作注意力训练
就是通过让宝宝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可以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游戏,大家围一个圈,前一个人做什么动作,紧挨着他的人就学着做这个动作,第三个人又学第二个人的动作,以此类推,谁要是跟不上就要罚唱歌,可以让小朋友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也可以全家人一起来做。
4.混合型注意力训练
实际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做动作结合起来,既训练了视觉和听觉,又训练了动作,这种混合型注意力的训练难度大,注意力稍不集中就可能乱套,所以做这种类型训练要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不能操之过急,可以边说边示范给宝宝看,让宝宝跟着做,比如说出一种物品的名称,让宝宝把它指出来等。
了对宝宝进行注意力训练之外,还有一点也不能忽略,那就是找出宝宝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根据宝宝的弱点,一方面帮助他排除和解决一些妨碍他集中注意力的因素,另一方面配合注意力的训练,提高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实有时宝宝对于和学习没有关系的一些动作、行为不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这说明他还不能够分清楚哪些是在上课时不应该做的行为,所以就有必要帮助他建立这种纪律观念,然后再配合一些训练,在家里可以规定好学习的地方和时间,并且要求他学习时要专心学习,不做其他的事,也不随便说话,每次做到了就加以称赞鼓励,相信时间长了一定会收到成效的。
进行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
从宝宝出生时对光有反应,到6岁视力发展趋于稳定,在视觉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父母如果能抓住时机,教会宝宝学习如何看东西,并给予宝宝良好有效的视觉刺激,能够极大提升宝宝的视敏度,可以让宝宝更清晰精确地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指数得到明显提高。
在宝宝0到6岁期间,是大脑细胞,尤其是突触生长的旺盛期。周围环境带来的新鲜美好的刺激会使脑细胞更容易产生大量突触和树突分支,从而使宝宝的大脑机能得到迅速发展。做父母的应该懂得适当地给予宝宝视觉刺激,这与宝宝将来的智力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以下是几种刺激宝宝视觉的好方法:
1.在婴幼儿阶段,最好在宝宝生活、活动空间,有意识地挂红、蓝、黄、绿等各种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挂图(但注意不要挂在宝宝眼的正前方,以免使宝宝的眼睛疲劳而造成斜视、对眼)。
2.你还可以把一些黑白、彩色的照片或图片放在距离宝宝眼睛25—35公分的地方,从小宝宝的右眼逐渐向左移动,并解说给他听这些图片或照片上是什么或是谁。
3.到了宝宝两三岁时,你可以带宝宝去公园、动物园或植物园,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告诉宝宝花朵是什么颜色的,草坪、天空、云彩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在家里,可以让宝宝分辨水果、衣服、家具的颜色、大小、形状、质地,也可以给宝宝准备彩色笔,并告诉他各种颜色的名称。
5.对稍大一些的宝宝,可以训练他们记住一晃而过的汽车牌号。看电视的时候,让宝宝保持愉快的心情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指导宝宝叙述所看到的情节,学唱主题歌,记住广告词上的文字,引导宝宝有意识地观察,这样就能很好地刺激宝宝的右脑。
别怕宝宝问问题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言语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接触和观察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增强,父母们会发现,宝宝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宝宝之所以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看看,什么都要摸摸,什么都想学学,在看、摸、学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知识经验不足和能力有限,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向大人们提出来,这些问题有的在大人看来是那么幼稚可笑,也有的的确使大人很难堪或者无法回答,但这是宝宝智力发育的一种表现。
父母不要怕宝宝问问题,并且要对宝宝的这种什么都爱问,什么都想知道的睁奇心给予满足。
父母在回答宝宝提出的问题时,一定要热情而有耐心。
因为在宝宝层出不穷的问题里,蕴藏着宝贵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正是在不断地提问中增长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因此,对于宝宝因好奇而提出的问题,父母不能置之不理或嫌麻烦不回答,也不能认为宝宝的问题不好回答而搪塞和敷衍,更不能因为宝宝提出的问题使自己难堪而训斥和指责,而应该以满腔的热情和耐心去对待,去回答,这种热情和耐心本身就是对宝宝的支持和鼓励,它会像宝宝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增强他们探究世界的信心,鼓足提问的勇气,培养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对于形成良好的个性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父母对待宝宝必须有问必答。这里的“答”并不是说宝宝提出的所有问题父母都必须给出准确的答案,而是在宝宝提问时应有所回答。这是因为宝宝提出的问题有的较简单,有的比较深奥,有的则似是而非、稀奇古怪,父母回答时,也就应该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定。像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也可以用讲故事或打比方的形式告诉他,如“为什么菜里要放盐”,就可以回答说“菜里放盐,一方面是味道好,人们爱吃,另一方面是因为盐可以让人长力气”;对于“为什么照相机对着人一闪就能出照片”等比较深奥的问题,应耐心地告诉他“你现在还不懂,等将来长大了,读了书慢慢就会懂的”。这是因为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不清,而用照相机构造原理的知识来解释他们又听不懂。以这种形式来回答,既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又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而对于似是而非、稀奇古怪的问题,则可以较委婉地从侧面回答;对于有准确答案、自己却不清楚的问题,只有如实告诉宝宝“爸爸(妈妈)也不太清楚,等我知道了,再告诉你”。千万不能信口开河,以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回答宝宝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宝宝学到了错误的知识,也容易让他形成对问题不认真对待的不良品格。
总之,只有以认真的、正确的态度对待宝宝的提问、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才能使他们智慧的火花熊熊燃烧起来,真正达到早期教育开发智力的目的。
学会引导宝宝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一个宝宝都有的,在父母觉得他们还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什么都想动手干干,什么都想试试了。这些,在大人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宝宝气而已,因为它往往是以强烈的淘气形式表现出来的。
其实不然,即使大人看来是一种很难管教的淘气,但小宝宝自身却从中体会到一种完成一项事业的喜悦,自己动手干成一件事情的成功感受。要是一开始就责备宝宝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就等于掐掉了宝宝正在茁壮生长的嫩芽。
不过盲目的好奇心往往带有破坏性和危险性。宝宝知识积累甚少,如果凡事都凭个人一时冲动盲目动手,往往后果不堪设想,像煤气开关和电源开关,都是由不得他产生好奇心的。并且,如果宝宝过分好奇,一有风吹草动就想看个究竟,今后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因此,父母对于宝宝的好奇心也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那就是使宝宝的好奇心与正确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使好奇心变成无尽的求知欲。
假想游戏益于宝宝成长
假想游戏是人类经历的一大奇迹,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区别性特征之一。
虽然一些幼小的动物也玩各种游戏,但如果注意观察4—5岁的儿童游戏,就会发现:在动物游戏中,从来没有发现过具有想象力的行为,而在甚至只有18个月的宝宝游戏中就已经可见假想行为。儿童通过意象重现过去的事件或预演未来的事件,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着人类的无限想象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充满丰富想象游戏的童年将会给未来应付和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童年的早期即开始想象游戏并得到鼓励而持续到成年期对于人的完善意义重大。
儿童假想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好处有:
1.使儿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会更多地微笑,表现得兴奋、快乐和满足。相反,较少自发地玩假想游戏的儿童则显得迟钝、不乐观甚至变得有攻击性,他们会打断别人的游戏,招致父母或老师的愤怒,并在很小年纪就被贴上“坏宝宝”的标签。
2.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那些假装用空杯子给自己或妈妈或玩具马喝水的儿童在证实并不存在的东西并快乐地利用它们,他们把空的变成满的,把玩具或动物想象成一个真实的物品或者一个宝宝,并通过它们进行角色假扮,因而把自我和环境区别开来,获得对自身身体、运动和周围环境的力量感觉,并表现出对环境对象的控制能力。
3.有助于儿童意象技能的锻炼和培养
人类之所以能够组织和使用复杂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意象。这是一种重演过去事件的能力,它能帮助我们复制已经逝去的气味、味道、声音或视觉。这正是我们常用来打开记忆仓库的钥匙,而记忆则是人类学习和智力增长的关键。
儿童的假想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意象。在假想游戏中,是靠意象不断地复制角色、情景和词汇,使意象技能不断地得到锻炼,因为和图像连在一起的词汇比抽象词汇更容易记忆。因此这将十分有助于儿童词汇的学习和阅读。
4.有助于儿童表达技能的提高
儿童和成人的思维不同,他们的思想或意识流是直接通过词、句子、动作或声音来表达的。在假想游戏中,儿童会立刻说出他们正在经历或知道的每一件事。通过听他们自己说话或听游戏伙伴说话,儿童其实在操练词汇,学习表达自我的新方法,学习辨别句子或词语的细微差别。
5.有助于儿童情感的发展
在假想游戏中,儿童能够假扮不同的角色,他能从其原来的儿童角色变成父母、医生或老师。儿童不仅模仿成人的举止和表达的语句,还体验到成人对儿童的情感。这是儿童同情和移情发展的基础,它帮助儿童掌握成人交际中许多微妙的东西。一项对城市贫困儿童的研究表明,当儿童接受过创造性的训练后,他们有关自我和他人的绘画就会改变,词语表达性增加,并会进一步意识到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的差异。
6.有助于儿童在新情境的角色学习
通过父亲、宝宝、教师和警察等假想角色变换,儿童对于其周围不同人物的意识和作用得以发展。如玩假想学校情境游戏的儿童会发现学校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吓人或充满敌意。一项对儿童的研究表明,那些由于家庭原因没有得到适当学前培训的儿童会因为参与假想学校情境之类的游戏活动,而对日后的学校情境更容易适应。即使在那些与现实联系并不紧密的诸如冒险或探险的游戏中,假想角色也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在历史课、新闻、电视和书籍中遇到的内容。
锻炼宝宝的方位意识
所谓方位意识,是指儿童对左右、上下等方向位置的认识。宝宝的空间感是通过运动和触觉来感知的。加强空间方位的刺激,既能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还能更好地开发右脑。
你可以做的有:
第一,经常带宝宝出游。
第二,在外出时,引导宝宝识别并记住一些植物、建筑物和路标等,帮他回忆走过的地方,绘制一些简单的地图,让他学会辨认自己所在位置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宝宝的空间感。
第三,经常有意识地对宝宝说些方位术语,比如:早晨起床给宝宝穿衣时说:“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穿裤子时说:“来,先把右腿穿上,再穿左脚。”在穿鞋、洗手、吃饭时都可以用左右来强化方位意识,在给宝宝取奶瓶时说在桌子上面,给宝宝拿玩具时告诉他是在床下,让他自己去取抽屉里的皮球;宝宝要换衣服,告诉他衣服在外面晒着;教宝宝向左、向右、向后的转法。通过这些训练,使宝宝较快地辨别上下、左右、里外等方位,使左右脑更协调地发展。
早期培养儿童的方位意识,不仅能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而且能给以后的入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兴趣。
在幼儿阶段,宝宝能对科学产生兴趣吗?如何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兴趣呢?
这些是每一个父母或教师都想知道的问题。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宝宝们的游戏中,它们就是宝宝身边的花草鱼虫,是宝宝常见的风、云、雨、雪、起雾、下霜等自然现象,这些都可以成为宝宝观察的对象。小宝宝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看到一些事物,他常会天真地问:“小鸡娃有妈妈和爸爸吗?”“月亮有家吗”“为什么大树冬天要落叶子”等等。这些都说明宝宝对这些事物产生了兴趣,父母如果认真给予回答,宝宝的兴趣就能得到保护。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及时、耐心地解答宝宝的提问,并根据宝宝的年龄特征及能力,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宝宝思考,慢慢地诱导宝宝对科学产生兴趣。
另外,为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兴趣,父母可为宝宝准备一些玩具材料,如木块、条形磁铁、小瓶、小石头、各种纸等,让宝宝经常摆弄,逐渐认识它们。
如果有时间,父母还可以同宝宝一起做些小实验,诱导宝宝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宝宝将乒乓球表面弄凹下去了,你可教宝宝把凹下去的一面放在开水里烫,让它重新鼓起……以此吸引宝宝的兴趣点,从而鼓励他们去探索“未知世界”。
不要总以为科学研究距离宝宝还太过遥远,是他们长大以后的事。特别是在幼儿期,宝宝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正确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开启宝宝的智力,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个性品质。真的等到长大以后才来做这些工作,未免为时太晚。
从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使人精明,而且是学习物理、化学的基础,但很多人学不好,觉得它枯燥乏味、抽象难以理解。其实,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碰到“数学”,做父母的只要细心、耐心、热心,就会使你的宝宝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走进“数学乐园”。
1.从玩具中学数学
现在的宝宝都非常喜欢玩具,在玩具的购买和玩耍中就可以教给宝宝一些“数学”。比如,当宝宝想买某玩具时,先让他自己问清价格,然后打开钱夹教他认识人民币。由于他想买玩具,所以他会精力集中,兴趣浓厚,比单纯学数数,学加法,认识元、角、分,死记1元=10角、1角=10分,效果又快又好。这样由易到难反复多次,你的宝宝还未进入小学就已具备了一些简单的计算能力。当玩具买回来后,在玩中还“有机可乘”。假如买回一套积木,宝宝正处于新奇和想认识、触摸它的时候,可教他认识几何形体,告诉他“球体、球形、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形、长方形”等。假如买回的是一盒卡片,可以让宝宝数一下共有多少张,给每张编上号,还可以玩“平均分”的游戏,这样在会数数的同时又能写数,还懂得了“整除”“平均”的概念。
2.从餐桌上学数学
平常用餐时,可训练宝宝做准备工作,先摆好椅子、筷子,再数数有几个菜碟、几个饭碗等。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就可让宝宝大显身手,先数有多少人吃饭,需要多少椅子、筷子,然后一一摆放好。等客人人席后还可以让他发酒杯,或者告诉妈妈需要多少酒杯,几位叔叔,几位阿姨,几位小客人。
这样既培养了宝宝爱劳动的习惯,又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还给客人留下了热情、礼貌的好印象。
3.从公园中认识数字
节假日带宝宝出去玩时,也不要错过学习的好机会。当走在街上时,可以引导宝宝数一下有多少盏路灯,有多少家店铺等,这既复习了“数”的知识,又培养了他的社会观察能力。当走进公园时,和宝宝一起留心有多少种玩具,有多少种盛开的鲜花在公园里,计划用多少时间以及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等,一边游戏一边就认识了这些数学乐园中的新朋友。
4.故事中学习数学
宝宝天生就喜欢听故事,做父母的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做好启蒙老师。父母可以有意讲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故事,例如:草地上有5只山羊在吃草,又来了6只山羊,总共有多少只山羊?接着又讲: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接着又讲:树上有9只小鸟,有一个猎人用枪打死了1只,还剩下几只?这样通过故事既让宝宝学会了加、减法,又知道了一些自然界中的常识。
5.从图画中学习数学
很多宝宝都喜欢绘画,可以通过简笔画来学习数学。例如:有两堆苹果让他放在一起,并写出算式等等,通过绘画,还可以启蒙“乘法”知识,让宝宝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做父母的只要用心捕捉机会,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乐,就完全能使你的宝宝轻松愉快地进入“数学乐园”,并对抽象、难懂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如何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宝宝有所作为,不惜花钱花精力陪宝宝学这学那,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宝宝的兴趣和实际能力,结果往往是“一阵热”之后半途而废。究其原因,是有的宝宝对学习内容根本不感兴趣,完全是被逼的。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因此,当宝宝没了兴趣后,学什么都不会学好。不少父母为此大伤脑筋,却无可奈何。其实,宝宝的兴趣不稳定是正常的,只要父母注意引导和培养,是可以坚持和稳定的。那么,怎样培养和保持宝宝的学习兴趣呢?
1.让学习活动具有趣味性,尽量使活动游戏化
注意为宝宝提供形象直观、可供操作的物体,排除周围干扰,保证宝宝全身心参与活动。例如,为了让宝宝了解摩擦生电和溶化现象,就必须准备钢笔、梳子、纸屑和糖、盐、水等,与宝宝一起做实验,让宝宝在操作中对这些现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和兴趣。
2.多给宝宝成功的体验,让他们有积极愉快的感觉在布置任务时,要讲明任务的重要性,帮助宝宝理解任务的意义,激起宝宝的学习欲望。要注意的是,布置的任务必须是宝宝力所能及的。在宝宝完成任务后,应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宝宝有成功的喜悦,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这样既能增强自信心,又能保持学习兴趣。
3.注意间接兴趣的培养
有些活动的过程比较乏味,宝宝只对结果感兴趣,这就需要强化结果来激发兴趣。如果想演出得奖,就要认真排练。注意经常变换组织形式,让宝宝产生新鲜感,防止因过分单调而引起疲劳。
有助宝宝学习的5项技能
写字、翻书这类小事,是宝宝学习时必然遇到的,但如果要做好,对于幼儿园的宝宝来说,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宝宝具有相当水平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运动能力才能胜任。有的宝宝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就会影响宝宝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由于家庭中只有一个宝宝,一般情况下,父母往往对这方面发展的能力不很敏感,而学校的老师却常常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当然,有些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一时表现出落后一点,父母也不必紧张,及时抓紧锻炼,迟早是会赶上其他宝宝的发展水平的。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应注意发展宝宝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运动能力。下面列出的是五六岁宝宝应该具备的5种重要的基本技能,父母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帮助宝宝有针对性地练习:
第一项基本技能:接球与拍球
宝宝进行接球与拍球游戏,可以发展宝宝基本的“手眼协调”和反应技能。达到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样就能较好地建立大脑反应和肌肉动作之间的记忆联系。想让你的宝宝成为一个球星么,要知道,许多运动明星也是这么练出来的。
第二项基本技能:学习用剪刀与握笔
对于五六岁的宝宝来说,用剪刀与握笔写字基本上是每个宝宝都会做的事情,但是由于这项本领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感觉和记忆技能做支撑,有些宝宝还是掌握不好。要想让宝宝拿好笔、用好剪刀,一定要多做练习。父母可以安排宝宝做一些有趣的练习活动。比如给宝宝准备一个漂亮的小镊子,请他试着往大大小小的碗里夹豆子,或是用剪刀剪剪小草棍什么的,宝宝可能会比较有兴趣。
第三项基本技能:拼图
学习拼图也是有助宝宝学习的一项技能,从发展宝宝的运动技能来看,并不是说宝宝能拼的块数越多、图案越复杂就越好。在这里,拼图的目的很明确:在发展宝宝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同时,提高宝宝运用小肌肉进行精细运动的能力和空间技能。因此,使用那些图案简单的大块拼图就行。
第四项基本技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性
保持身体的平衡也是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内容,而且宝宝们的游戏中也有不少活动对平衡身体有要求。父母要知道,五六岁的宝宝已经知道和其他小朋友作比较了。如果他做不好、站不住,他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可是,平衡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练好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寻找机会和宝宝一起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比如在家里划一条直线练习走平衡,在一个点上站立不动练习金鸡独立,或踮着脚尖上台阶等。父母不要操之过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宝宝一定会进步的。
第五项基本技能:扣扣子与拉拉链
现在宝宝的衣服穿脱起来都非常简单了,孰不知,这种简单的衣服往往会让宝宝失去对手指进行锻炼的好机会。因为,若干年前,衣服需要系扣子,鞋子需要系鞋带,宝宝的精细动作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得到锻炼。不过,让宝宝给玩具娃娃穿脱衣服也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要是有的小男孩觉得这么做太“幼稚”了,不妨让他给自己喜爱的大动物玩具穿上小小孩的衣服。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穿一些带扣子(按扣也行)、带拉链的服装(上衣)和需要系鞋带的鞋子,使宝宝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小肌肉,同时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发掘宝宝潜在智能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通过研究认为,人的基本智能可分为八种类型,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对于儿童来说,这些智能并不是时刻都能体现出来的。因此,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全面、细心地观察宝宝各方面的表现,从而挖掘出他的智力潜能,并适时地加以引导。
宝宝在6岁之前就应开始学习。事实上,宝宝在4岁时已具有成人智力的一半,到8岁时则为80%。根据儿科专家指出,越是年幼越能吸收和学习知识。因此,宝宝教育应由家中开始。
宝宝期(出生至15个月),宝宝的脑袋像海绵,很容易大量地吸收知识。
因此,在宝宝出生数天内,就可以给他一些黑白或红黄色的有声玩具。他还喜欢看到熟识的脸孔,如妈妈、爸爸、保姆等。还可以在宝宝床边挂些图画。
到了两个月时,可在他身边挂些他能触及与可握玩的有趣物体。到了1周岁大时,你可以用一些纸片,上面写上最简单的字,一边说一边让他看,从单字渐进到简单的句子。
学习期(15—30个月),要让宝宝学习正确的语言,应尽量用成人语跟宝宝说话,此时,你甚至可以在母语之外,教他讲简单外语。
学前期(2岁半—3岁半),此时应鼓励宝宝独立。例如,让宝宝倒果汁,自己穿衣服,做些简单的家务及让宝宝选择衣服或食物,这样可以鼓励他做决定的能力。同时鼓励他多提出问题,让他多思考。
进学期(3岁半—6岁),此时期的宝宝已在语言上熟习。但他仍要模仿大人的说话及举动,如果你在他学习期已给他字卡,此时他会要阅读儿童故事。鼓励宝宝写信给朋友或亲人,虽只是一些短句也不要紧。此时宝宝的脑里充满问号,你不妨在他发问时,反问他,让宝宝逐步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给宝宝表现潜能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无不对自己的宝宝充满成长的期盼,当看到人家的宝宝表现杰出时,不少父母常会埋怨自己的宝宝一无是处。这种一味埋怨宝宝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而且会伤害宝宝的幼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宝宝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儿童也是这样。发挥出宝宝的潜能,给其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父母应当着力去做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宝宝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1耐性却有创意,虽不擅言词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宝宝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激发他。
制造机会了解宝宝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
比如,家人过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随时给机会让宝宝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宝宝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给宝宝表现潜能的机会是需要父母的耐心的。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宝宝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宝宝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宝宝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一题复习……久而久之,宝宝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宝宝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对宝宝缺少耐心,把宝宝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给予鼓励,当宝宝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如果只是一味打击、批评,宝宝会害怕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终其一生都要靠父母。
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做父母的不仅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准,加强各方面的修养。
宝宝乐观情绪的养成
专家研究发现,快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乐观的世界观,亲密的家庭关系,善解人意,众多好友,坚信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能发现,宝宝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着其求知欲、智力及上进心发展。举个例子来说,有两位同在一个班级学习电子琴的宝宝,其中一位宝宝的父母经常用鼓励的方式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显然宝宝的弹琴取得很大的进展;相反,另一位父母由于求成心切,经常斥责宝宝,使宝宝心理产生压力,情绪紧张,弹琴进步很慢,最后不得不半途中止。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宝宝积极乐观的情绪。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教育宝宝要讲究方法
过度批评会伤了宝宝的自尊心,因此,当宝宝犯了错误的时候,要用乐观的态度给宝宝解释,让他知道所犯错误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地责备宝宝。不要经常厉声厉色地斥责宝宝,以免宝宝对父母望而生畏,心情老是处于不舒畅的紧张状态。
2.父母是宝宝的表率
父母自己首先要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很难相信一个整日愁眉苦脸的父母能够教育出一个乐观的宝宝,因为,你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宝宝。与宝宝相处时,你必须乐观,即便你面临着下岗、疾病或诸如此类的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3.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宝宝感到自己很幸福,生活得很愉快,会使他的性格开朗、活泼、兴趣广泛、非常乐观。反之,经常吵架的父母,会让宝宝变得性格内向,情绪忧郁。
4.尊重宝宝的意愿,不要强迫宝宝
当宝宝的想法与自己发生冲突时,不要以命令式的口气强行让宝宝服从自己的意愿,这样宝宝会产生反感。
5.培养宝宝的生活情趣和多种爱好
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情趣,可保持宝宝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心态。
6.让宝宝尝试成功的喜悦
要经常引导宝宝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愉快感,体验“成功”的欢乐,从而变得乐观向上。
7.当宝宝情绪低落时
父母应帮助宝宝调节心情,让他保持愉快的心境。俗话讲:“悲伤心,怒伤肝,不悲不怒活神仙。”倘若宝宝长期情绪不佳,就很可能引起某种神经性病变。所以,父母一定要设法使宝宝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利于身心健康。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需要社会、父母和宝宝自身的努力。只有用乐观的情趣才能克服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消极悲观的态度不可取,用乐观的精神对待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自律意识从小培养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说明,人类的自律意识对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只有具备自律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人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科学决策,正确选择,向着更高的道德境界迈进。
良好的自律意识,是儿童健康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父母作为宝宝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中对宝宝从小进行正确的人生启蒙教育,注意培养其积极健康的自律意识,将使宝宝们终生受益。如何从小培养宝宝的自律意识,以下几点是父母需要注意的:
第一,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我,是培养自律意识的前提。因此,在称呼上,父母应该直接叫宝宝们的姓名,让宝宝知道“我就是某某”“某某就是我”,使宝宝们形成正确的自我主体概念,最好不要凭一时的心境和情绪,用“心肝”“宝宝”“肉肉”之类的昵称或“小兔崽子”“小王八蛋”之类的谩骂替代宝宝们的姓名,否则将导致宝宝们自我主体概念的异化;在生活上,父母应尽量让宝宝们保管自己的衣物鞋袜等日常用品和玩具,给宝宝们营造一个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让宝宝们知道“我有什么”“什么是我的”,使宝宝们形成准确的自我拥有概念;在行为上,父母应鼓励宝宝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某些经常性劳动,如扫地、抹桌子等,最好成为惯例,让宝宝知道“我该做什么”“什么是我该做的”,使宝宝们形成明确的自我责任概念。
第二,培养自律意识的核心是对儿童进行爱心教育。与基于挫折而形成的被动自律相比,基于爱心而形成的主动自律能使儿童体验更多的愉悦感,更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法则。父母应帮助儿童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如衣物、食品、玩具、书籍等,特别要重视死亡教育,使宝宝们懂得生命诚可贵,绝不像当前许多电影电视和儿童画刊渲染的和电子宠物示范的那样可以死而复生,教会宝宝热爱自我。父母还应该正确引导儿童关心身边的人和周围的一草一木,有好吃的要留一份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好玩的要舍得与同伴分享,教会宝宝热爱他人和环境。爱心教育不仅能强化儿童的自我意识,使宝宝将自我与环境严格区分开来,还能帮助儿童进行恰当的自我定位,从而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创造精神。
第三,父母要知道培养儿童自律意识的必要手段是对儿童要严格要求。
对儿童来说,从他律到自律是必经的过程,父母应切实履行好教育者的责任,当宝宝们的第一任老师,实现家庭的教育功能。当宝宝无理哭闹时,父母要狠得下心,切忌“眼泪哗哗,要啥给啥”,以免儿童形成蛮不讲理的性格。当宝宝犯错误时,父母要及时指出,严肃批评,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能包庇袒护,助长其恶习。
锻炼宝宝的独立性
1.给宝宝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宝宝最初喜欢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随着宝宝的慢慢长大,父母应理智地逐渐扩大宝宝的活动空间,才能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2.给宝宝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虽然和每一个人一样,宝宝拥有自己的时间,但是如果时间的安排,完全由成人包办,宝宝只是去执行,那么宝宝的自主性就永远也培养不出来了。
3.给宝宝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宝宝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宝宝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宝宝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4.给宝宝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每一个宝宝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宝宝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宝宝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宝宝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宝宝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宝宝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宝宝对我们提出问题,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既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宝宝长大之后,就不会想问题,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主要靠别人提供的现成答案。的确,宝宝在智力劳动上是否有自主性,更易为人们所忽视。有一位成功的父母的经验是:宝宝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再问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5.给宝宝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有它的道理的。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宝宝,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难道宝宝就只能当“纨绔子弟”?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宝宝,的确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难题。有经验的父母多是想办法给宝宝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宝宝去解决,从而培养宝宝的能力和优良品质。
6.给宝宝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虽然“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有头脑的人”,但是如果自己不善于抓住机遇,纵使你满腹经纶,它也会和你擦肩而过。生活中常常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遇,问题是现在往往总是成人替宝宝去捕捉机遇,这样宝宝就永远学不会走同成功,总是容易以失败者的面貌活着。所以,父母的任务应该只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宝宝善于自己去抓住。
7.给宝宝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和成年人一样,宝宝在一起也难免有矛盾,但是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正是宝宝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父母应该鼓励宝宝去面对矛盾,而不是回避它。
在宝宝们的活动中,如在编排板报时,在排练节目上,自然都会有一些争论,对宝宝的成长来说,这些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尤其重要的是,它对于追求真理、明确是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宝宝和成人相处时,很难有平等争论的气氛出现,常常是以服从或尊敬的态度来对待需要探讨的问题。而在宝宝平等的争论当中,这些弊病不会产生。虽然宝宝的争论有时会走一些弯路,但最后的正确结论,终究是他们自己通过探索得山的,因而是真实的,也就必然十分宝贵。
8.给宝宝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提高宝宝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宝宝从小既要学会合作,又要学会竞争。但是怎样让宝宝学会竞争呢?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9.给宝宝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宝宝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而一些父母由于怕宝宝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真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宝宝。如果从来不给宝宝选择的权力,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
10.给宝宝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宝宝的创造性是不会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成人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而缺少引导,宝宝的创造性有时反而会变成一种破坏性。
训练宝宝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体现在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在面临挫折和艰险时摆脱困境的应变能力。如何使你的宝宝具备顽强坚韧的性格,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而游刃有余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父母应从小注意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首先,让宝宝勤思考。遇到问题应先让宝宝自己分析思考,找出“为什么”,提出“怎么办”,当然对于年幼的宝宝,父母可适当启发诱导,然后父母再根据宝宝的意见加以正确指点,而不是一切由父母包办,一切凭父母的想象由父母说了算。其次,让宝宝勤动手。在宝宝的生活起居中,注意让宝宝学会自己料理生活,根据其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要求,教会宝宝不同的生存知识与技能,如穿衣、叠被等日常操作应逐渐让宝宝自己完成。
2.加强体育锻炼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宝宝的体质,提高运动能力,而且能培养宝宝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宝宝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并使宝宝产生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这确实是增强宝宝生存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体育锻炼除进行一些寻常项目训练外,还应教宝宝一些特殊本领,如游泳、攀登等,3.适度劳动劳动创造世界,这是人们早已认识的真理,可现在许多宝宝却缺乏劳动。
其实,宝宝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一些知识、技巧,得到体能、实践的锻炼,而且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享受,还能训练机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劳动让宝宝体会到艰辛。因此,父母平时应注意给宝宝留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宝宝参加一些集体劳动,让宝宝经受劳动锻炼。
4.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如人际交往、吃苦耐劳、个性气质行为等。
为什么有些在校的尖子学生,进入社会后却碌碌无为?为什么面对困难和烦恼,有的人轻松愉快、若无其事,而有的人却情绪沮丧、精神沉沦呢?确实,一个人能否成才,并非完全取决于智力,更多取决于其社会性发展。中国有1句俗话“勤能补拙”,个人智商再高,但不想服务于社会,什么事也不愿做,或遇到一点困难挫折便一蹶不振,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是难成大业的。
5.进行挫折教育
现在的宝宝什么也不缺,要说缺的话那就是“吃苦”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使宝宝不知生活的艰辛而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惰性,长处顺境备受呵护,使宝宝抗挫能力非常弱,一次考不好就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绝路。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要使宝宝身心和谐地发展,将来满怀信心走向社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勇向前、善拼搏,在生存的道路上能变挫折为动力,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从儿时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培养宝宝集体适应力
宝宝由家庭的单独生活、单独教养转变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集体教养,将在生理上、心理上引起很大的变化。本来,宝宝在家庭中,每天都处于中心地位,父辈、祖辈同时在关注着他。而进入幼儿园后会碰到完全陌生的环境,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活动和生活,而教师只有几个;一切都要遵守规矩,尤其是会碰到某一方面比自己能干的宝宝,他会产生一种失落和不安的感觉;
再加上幼儿园内吃饭有规定的时间,不到时候就不能吃;许多生活都要自理,I如穿脱衣服、午睡要自己睡等;特别是一进幼儿园就看不到自己熟悉的父母了,所以,大多数宝宝会特别不习惯。
其实,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只要父母配合好,给宝宝做些工作,就能够减少他们的哭闹,缩短宝宝们的适应期。
宝宝刚入托(园)时,父母可将宝宝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向教师、阿姨介绍,以便与老师、阿姨相互配合,帮助宝宝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为使宝宝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刚入托(园)时,可以先日托,以后逐渐过渡到全托,或开始一周接两三次,渐渐地一周接一次。
宝宝入托(园)后,父母应该经常教育和启发宝宝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兴趣,接宝宝回家后,可以从正面引导宝宝,问问老师教什么歌了,托儿所、幼儿园有什么好玩具,班里共有多少小朋友等,使宝宝对幼儿园有向往心理。
当宝宝哭闹或调皮时,千万别用“你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回托儿所、幼儿园。”“你再哭我就告你们老师”等类似的话来训斥宝宝,也不能当着宝宝面责备老师或批评阿姨。不能问:“有小朋友欺负你吗?”“老师好不好?”“阿姨批评你没有?”等,否则使宝宝对托儿所、幼儿园感情疏远,把去托儿所、幼儿园当作一种惩罚和负担,使宝宝对老师、阿姨产生不信任感。
为了让宝宝在托儿所、幼儿园生活得更好,父母应该与老师、阿姨建立密切联系,支持他们的工作。父母接宝宝时,可以问问宝宝的情况,回家后与宝宝一起总结优点与缺点,根据宝宝的毛病,可以向宝宝提出相关要求,并让他到托儿所、幼儿园时能做得到。托儿所、幼儿园所举办的活动,如“六一”儿童节、新年晚会等,父母最好去参加,对他们的活动给以适当表扬,使宝宝热爱自己的小集体。
当宝宝回家时,父母可根据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让宝宝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等,提高宝宝对集体生活的熟悉性与习惯性,缩小家庭生活与入托(园)后生活的差距,消除宝宝对托儿所、幼儿园的陌生感,对老师、阿姨的要求不再感到困难或害怕,每次都能高高兴兴地去托儿园、幼儿园。培养宝宝适应集体生活,不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父母的责任,经过父母与托儿所、幼儿园老师、阿姨的共同努力,宝宝会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健康成长。
舞蹈有益宝宝的成长
舞蹈对宝宝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宝宝,舞蹈可以教他们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何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感情。如果从宝宝期就开始进行舞蹈教育,并贯穿一生,它对人的身体、思想、精神等各方面将大有裨益。
正如一位舞蹈家所言:艺术——尤其是舞蹈艺术,可以传播文化知识、传授舞蹈技艺、陶冶人的精神。
舞蹈教育益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舞蹈有助于提高人体的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肌肉,改善体形,提高身体平衡和协调性。
2.舞蹈可以丰富人的知识,使人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角度理解和欣赏艺术。
3.舞蹈可以唤起美感,赋予动作和形式以新意。
4.舞蹈有助于培养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换个角度来说,舞蹈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锻炼身体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是思想美和身体美的体现。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舞蹈帮助我们感知和表达自我,同时它本身又是一个知识的主体,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分享。对于舞蹈的本质,人们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发现。
由于舞蹈能够使儿童协调动作、思考和感觉,所以说舞蹈教育对儿童的身体、心智和情感发展大有裨益。
总之,无论宝宝将来是否从事舞蹈事业,舞蹈教育都能使他们得到身心、情感、智力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当然,要想让宝宝在舞蹈专业上有所成就,则需经过许多年的教育、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