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男人要有胸怀,女人要有情怀
10742000000010

第10章 君子之交,浓淡总相宜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对穷人是朋友,在他们即将分别的时候,一个对另一个人说:“如果现在我有钱,我最想给你买件礼物留作纪念。”另一个穷人也无限感慨地说:“或是我们有一件随身物品相互交换也好,那么,我们便可以时时刻刻感觉到对方的存在。”

可他们什么也没有。然而就在那个秋意渐浓的午后,他们终于交换了一件礼物,各自心无遗憾地上路了。原来,他们交换了彼此的名字。

《庄子·外篇·山木》中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之间的友情就像是水一样平淡无味,小人之间的友情就像是甜酒一样黏黏糊糊。经历了岁月的历练,南宋诗人辛弃疾也在临终时云:“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若水。”这一个个“淡”字,摒弃了虚伪,演绎了博大,淡化了沉湎,将友情描绘得恰到好处。不要对方的金银财宝,不贪念对方的家庭背景,不在意对方的美或丑,要的只是一份真心,心与心的交流和交换。都说友情如水一样淡,可它却有酒的醇香。

音乐大师舒伯特年轻时十分穷困,但贫穷并不能阻碍他对音乐的热忱。一天,油画家马勒去看他,见他正为买不起作曲的乐谱而忧心忡忡,便不声不响地坐下,从包里拿出刚买的画纸,为他画了一天的乐谱。当马勒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的时候,弟子问他:“您一生中对自己的哪幅画最满意?”马勒不假思索地答道:“为舒伯特画的乐谱。”

或许不能给你所想拥有的豪车,却可以带着你去游乐场痛快地玩一场;或许不能给你解决重大的经济压力,却可以在你拼搏的路上一直给你支持和力量;或许不能帮你解决失恋的痛苦,却可以陪着你一起哭泣,一起感受心底的痛……友情总是无价的,淡淡的,就是那么淡淡一点的。你若不仔细发现,甚至有时候你会忽略它的存在,直到你失去它,你才知道它在你生命中原来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男人的友情总是那样淡淡的,平日里甚至没有一通电话或者一个短信,可当彼此需要对方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那个人一直都在。因为他们总是会放开心胸不去责怪,没有批评,只是静静地等待,等待曾经相信的人给自己相信的友情散发出微微却恒久的芬芳。

海纳百川,有容朋友才会多

三国时期,吴国德高望重的大臣吕岱为人正直,爱才如命,经他推荐,出身贫寒、没有靠山的徐原做了官。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上任后的徐原并没有对吕岱唯命是从,而是敢于直言。每当吕岱做了错事,徐原总是直截了当批评他。有人便在吕岱面前讨好,说徐原的不是。

吕岱笑道:“徐原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是为了我好啊。我敬重、举荐徐原,正是因为他有这个长处啊!”

后来,徐原死了,吕岱哭得很伤心,他说:“徐原是我的益友,现在他不幸去世,我今后还能从哪儿知道自己的过失呢?”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所谓忠言逆耳总是关联着最深、最真的情和爱。因为朋友之间不仅仅是要相互喜爱,更为重要的是在相互了解之后更加坦诚、直率,这样的友情是会历久弥新、历久弥香。每天只会奉承自己,好事围着转坏事跑万里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只能算是交往。但若想得到诤言的朋友,首先自己就要胸怀广阔,你先容得下朋友的诤言,朋友才能不断地说诤言给你听。当朋友说错了或者是犯错了,你更应该展现出一种度量去接纳、原谅,这样才能相互进步,又不断地促进友谊的前进。

哲人说,没有宽容就没有友谊,没有善待就没有朋友。海纳百川,能容是一种力量,是朋友之间的桥梁和阳光。会容,诤友才会多,自己才能进步。一个人拥有容的胸怀,生命就会多一分空间,多一分爱心。朋友难免有缺陷和过错,理解、宽容是解除痛苦和矛盾的最佳良药,能升华友谊,使之更高洁、更纯净。自己难免有失误,做错的时候,容才能将其几率降低到最低。

容是对别人的谅解,对自己的考验。为人胸怀广,我们就能解人之难,补己之过,扬人之长,谅己之短,从而赢得永久的友谊。

多感受他的快乐与伤痛

延参法师说:“朋友是我们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杯热茶;朋友是我们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朋友是春日来临时吹开我们心中一冬郁闷的那一丝春风;朋友是收获季节里我们陶醉在秋日私语中的那杯美酒。朋乃两弯朗月,彼此明朗方可为友。”

我们知道友情在生命中的份量,没有人能离开友谊活过一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自豪地说“我需要朋友”,可却总是自私地说“你要多理解我,多体谅我”。我们每个人一直在围着自己再转,从不曾多为他人着想一番。生活在自我的一个世界里,又怎能切实感受和体会朋友的痛苦与难处?朋友总是“患难之处见真情”,若我们不能站在他的角度多感受他的快乐与伤痛,又何谈对朋友付出真情?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挚友,一次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写信告诉了马克思。本来以为会得到马克思的同情和安慰,可是过了两天,他却收到了马克思这样的回信:“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意外,也极为震惊。”接着,笔锋一转,就说自己陷于怎样的困境。往后,也没有什么安慰的话。

“太不像话了!这么冷冰冰的态度,哪像20年的老朋友!”恩格斯看完信,越想越生气。于是他给马克思又回复了一封信,发了一通火,最后干脆写上:“那就请便吧!”两个人,20年的友谊就这样产生了裂痕。好在马克思是聪明之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着自己应该多感受恩格斯的伤痛而不是一味地说自己的痛苦,趁着老朋友“冷静”一些的时候,就就又写信主动认了错,解释了情况,两个人又得以和好如初。

多多感受对方的快乐与伤痛,他开心的时候陪着他开心,他难过的时候多深入体会和理解,让朋友有一种如星云法师所说的“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贴心感和踏实感。少顾念自己,多顾念朋友,当理解的时候多理解,当感受的时候多感受,当关心的时候要多问,当宽容的时候要多原谅。

可以一个灵魂,却要容忍两个身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人生中不能缺少友谊,朋友总能带给我们太多的欢乐与幸福。他最懂我们,最了解我们的脾性,最能知道我们即将要说出的话,和朋友一起总是默契十足,有灵魂相通的感觉。但终究是两个不同的躯体,交友双方,或许具有相同的兴趣、相同的癖好,但不一定要具有同样的原则与人生观。只要你与他能理解彼此,能沟通,友情便可保持均衡。智者和真正珍惜友谊的人懂得怎样保持友情的适度和最佳状态。他们会放开眼界与胸怀自动调和,取长补短,相互映衬,这样才能把双方的光芒发挥到最大。友谊也能在这种理解和包容中绵延常存。

一代才女张爱玲,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炎樱。她们在香港大学中认识,她与她,度过了一段段难忘的美丽光阴。

炎樱是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而张爱玲的性格却是沉静清冷的,这从她的文字中我们就可以读出。但是,只要是同炎樱在一起,张爱玲也会变得开朗些。因为她不必再独自啜饮寂寞的毒,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她的人生里舞动,那就是炎樱。两个不同的人却走到了一起。如同那双生的姐妹花,互相衬托着彼此,更加鲜艳。她们虽然是两种调子性格的人,却在一起相知相伴多年,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人生莫大的幸运。

“云映日成霞,泉挂岩成瀑。”是林语堂先生在《论闲与反》中的一句话,这道出了他的交友之道,林语堂先生认为,交友最可贵之处莫过于相互扶持和相互映衬。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与另一个人志同道合,灵魂相通,两个不同的躯体里要想升出同一个灵魂是需要相互磨合、相互抚慰的。懂得同甘共苦、互扶互助,懂得相互提携和配合,这样才能使友谊更有力量,坚不可摧。人不应总想着自己的光鲜和亮丽,友谊是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团队,多点胸怀,少点自私自利,内心接近如一个灵魂,而又尊重彼此的那段微小的距离,你的友情之路将会更加顺畅。

朋友,一路顺风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写过一篇文章“朋友之树”,他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会邂逅许多人,他们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有些人会与我们并肩而行,共同见证潮起潮落;有些人只是与我们短暂相处。我们都称之为朋友。朋友有很多种。就好像一片森林,每一棵树是一个朋友。时光流逝,夏去秋来,一些叶子会离我们而去,一些叶子会在另一个夏天出现,还有一些叶子会陪伴我们许多季节。但最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那些虽已凋零,却不曾远去的叶子,他们依然在用欢乐滋养我们的根系。那是他们与我们相遇时留下的美好回忆。”

朋友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树,从不会颓败,只会每年年发出新的枝芽,永远陪着我们绽放。

然而人生聚散乃是常事,很多朋友也不能一直一路相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终究是要天各一方。等到看见他背起行囊,留下一个个背影,向着各自的人生岔路口走过去,那一刻我们是心痛的,伤感的,不舍的。如今人虽然在眼前,可是马上就要各奔天涯到不同的地方去,那种不舍,那种遗憾如此真实,却又感慨人生总要回归到现实。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所有的筵席,必得散场。也许你不愿面对,更不愿去接受。但是人生就是这样不随人意,你只能放开心胸,坦然面对。

更何况真正的友情并不会随着时间和地点而变动,即便是你在那里,他在这里,也并不能阻挡深深的友情传递。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身旁。就像作家三毛所说:“知交零落乃人生常态,只要偶尔想起,心中仍旧温暖,就是好朋友。”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温存那残留的回忆,记起那些曾经美好的感觉。偶尔与近在心中却远在天边的朋友聊聊天,回忆一下共同的曾经。

所以,若无奈我们终究要与朋友分离,那么就好好说声再见:“朋友,一路顺风。”

友情树上有一个果子,叫信任

梁漱溟先生在《朋友与信》中曾说:“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友情从来都是相知、相识的结果,它上面结出了了解、欣赏、信任、宽容、理解、付出、奉献、牺牲等果子,但在男人的友情树上,信任更为重要。

女人重情,男人重义,在男人的世界里,友情更代表着一种义气。当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时,这就代表着他们早已能够彼此信任对方。因为信任不再单纯是情的一种表现,更是义的一种责任。所以男人的友情天地里,他们大多是胸怀宽广的,一旦确立了朋友关系,他们更能够信任对方。也因此,男人的友情比女人的友情更为牢固和持久。

古希腊有一个叫皮西厄斯的年轻人冒犯了国王,被投进了监狱,即将被处死。皮西厄斯说:“我只有一个请求,让我回家乡一趟,向我热爱的人告别。”

国王听完,笑了起来:“我怎么知道你是否会遵守诺言呢?你只是想逃命而已。”

这时,一个名叫达芒的年轻人说:“噢,国王!把我关进监狱,代替我的朋友皮西厄斯,让他回家乡看看,料理一下事情,向朋友们告别。我知道他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他是一个从不失信的人。假如他在您规定的那天没有回来,我情愿替他去死。”

这种相互信任的感觉,让国王动摇了,最终释放了两个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男人对自己的承诺,也是他人信任的一种责任,朋友之间总要互相信任才能够互相依赖,没有信任作为基础,任何友情都是妄谈。

当然这种“信”,并不是一种盲目的信任,而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个人,心里才会有把握去信任他。当发生事情时,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对他的想法和行为质疑,你却能够理解他,并且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鼓励他。这才是真正的知己。

《诗经》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信任到了,才能称得上是知己,他所说的话你完完全全听得进去,他所做的事你百分百支持,这才是真正贴入人心。多少人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都是在慨叹,何时能遇到一个完全信任我的人而已!

原谅他,只因他是我们最爱的朋友

“你在哪里?”

“和女朋友逛街……”

“晚上出来喝酒吧?”

“晚上我答应她看电影了。”

“那算啦,今天挺难过,想找人出来喝酒聊天,算了,你忙吧。”

……

“你在哪里?刚才女朋友的姐们来电话,说她们晚上有活动,我不去了,你在哪里?我去找你。”

其实你不知道为了你,他和女朋友刚大吵了一架,只是他不想告诉你,因为男人不会在兄弟面前唧唧歪歪,更不会把兄弟每天挂在嘴边,他们只是去做,去爱。只因为在友情的面前,他们觉得任何事情都是微不足道。

马克·吐温说,“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甜蜜、稳定、忠实、持久,可以终身不渝。”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应该是那种能在心灵上达到共识,理解和通融的;是那种能在朋友陷入困境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之手,给对方雪中送炭的帮助,而不是落井下石;在朋友稍有成就时,毫不吝啬地用一颗真诚之心,给对方锦上添花的援助,而不是冷嘲热讽;在朋友犯错时,大度地接受对方的过错,给对方一次原谅,而不是不理不睬甚至口舌相争。这一切,只因为他是我们最爱的朋友。

《最爱的人伤我最深》《我们相爱却又互相伤害》,虽然这仅仅是描述爱情的歌曲,其实用在友情上也如此。如果不是曾经那么的爱,那么的好,试问他又如何能伤得了你!

他曾经有个朋友,在困顿不堪时来投靠他,他看见他落魄和难过的样子,心里很难过。他想着即便是自己每天挣十块钱,他也要给他五块钱吃饭。他管他吃,管他住,还让他在自己的小店里帮忙。令他想不到的是,在一个夜晚,他的朋友竟将店里的所有营业收入席卷而空,去向不知。家人帮他报了警,就在警察赶来的前一刻,他放弃了。他一直相信,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也不会这样!

“朋”,是两个月亮相互依靠,失去了任何一个都不行。当朋友犯错时,我们应该学会大度的原谅,因为怨恨只会苦了自己,承受的只有朋友给自己的伤害。相反,开阔胸怀学会原谅,挽回的却是一份友谊和一个自己爱的人。

通晓经史百家的林逋在《省心录》文中讲道:“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原谅”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它不仅是一种雅量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原谅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生命的美丽。

不苛求,懂尊重,亲疏随缘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一句神秘的格言:“不要啃掉自己的心。”很多人总爱苛求自己,苛求他人,最终把自己的心都啃小了,只剩下一具残骸。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三五知己好友,因为一辈子太长,不能和伴侣说的事情又太多,唯有友fg被分掉一半忧愁。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尽管我们有对友情的渴求性,迫切性,但是却不能苛求对方跟自己交朋友,因为这世界上唯有心灵契合是强求不来的。朋友之间的组合具有随意性和自由性,轻松是最大的基调,它也不以共处、认识时间的长短为依据,有人在一起共事几年,甚至十几年,但是由于情不投意不和,依然似陌生人,彼此走着不同的路。而有些人虽然认识的时间很短,即便是一次短暂的喝茶时间也能聊得热火朝天,直奔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去。这就是友情,它也如同爱情一样,需要缘分。

既然友情也需要缘分,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在友情里大度、大方,懂得尊重彼此,不苛求,不抱怨,亲疏随缘。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的品性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而我们能做的只有相识前擦亮眼睛,相识后懂尊重,给对方距离。否则,就会无缘无故生出许多争吵,破坏了友谊的和谐……就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如果哪一天,你遇见了一个人,你觉得他是你的同类,这种同类不以职业而分,不以性别而论,且在他的身上你得到了一定的教益,你们在一起格外轻松且自然。不用怀疑,这就是你真正的朋友了。

寻找共同点

人生在世,没有人能离得开朋友。有道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按照古义:“同师曰朋,同志曰友。”今天常合并起来解释,凡彼此间有一定交情的,都可称作朋友。朋友的种类很多,有“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有“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也有“甘言如饴,游戏征逐”的“昵友”,还有“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

贾岛说:“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会一定程度影响自己变成怎样的一个人。而那些杰出人士选择朋友时,总会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志向不同,情趣有变,友谊是不可能长久的,早晚会分道扬镳。梁漱溟先生在《朋友与社会信用》中说:“朋友相交,大概在趣味上相合,才能成为真朋友。”他认为择友的标准应该是“趣味”。这个趣味包括学识、品格、个人喜好等各方面。趣味不必相同,能够相合就可以了。这样说,一个人只要胸怀宽广,根据自己的各种趣味是可以结交很多朋友的。只要不自己局限自己,终会找到一个听懂自己的人。

金庸先生所著的《笑傲江湖》中,曲洋和刘正风一个是正道名宿,一个是魔教长老,虽然道不同,可趣味却相同,两个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结为生死之交,琴箫合奏《笑傲江湖曲》,他们在共同的兴趣上达到了性情的契合,最终双双殉乐而死。嵇康曾说: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士不谋禄。与人结交不是为了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只要脾气相投就行了。

但这种趣味相合并不是说利益相合,择友一定要选择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者。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择友比作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而已,而已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每个人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脾性,尽管我们有自身的防护或者说抵抗能力,但为什么不在起初就“择善而从之”,反而自讨苦吃呢?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何乐而不为呢?

§§女人情怀篇

女人好像生下来就应该具有情怀,这种情怀无关相貌,无关年龄,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情趣,一种意境。美丽的女人是先天造就,但是有情怀的女人需要后天养成。她们温婉、灵动、阳光、热情、聪慧、单纯,会撒娇但绝不任性,能给予而不是一味索取,会羞怯但绝不懦弱,有耐性但从不固执,懂坚强但绝不冷硬,冰雪聪明却不故意炫耀,阅历丰裕但从不麻木,感恩工作也会享受生活……她们或许物质不丰裕,但是精神却十分富足。幸福对女人来说,是那样短暂,倏忽即逝。唯有拥有情怀,幸福才能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