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拒绝的问题。拒绝他人,往往令人感到不愉快;而善于拒绝者,既能使自己掌握主动,进退自如,又能给对方留足“面子”,搭好台阶,使交际双方都免受尴尬之苦。
人际交往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拒绝与被拒绝的事情发生。当一个人明确表示否定时,他的整个身心都会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这时,他的傲慢、执拗的个性,甚至走向反目的情况随时会爆发出来。而提出要求遭到拒绝的一方,更会因此而产生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然而,对于不合理要求或无法予以承诺的事情,该拒绝的一定要坚持原则,予以拒绝。但这需要把握一个度,掌握一定的技巧,使自己能轻松愉快地说出“不”字,也能使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不”字。
1.推脱式
遇到不能答应的事情,可以借助一些形态语言加以婉拒。当别人问你:“喜欢性感明星×××吗?”你心里若不喜欢,又不想扫对方的兴致,这时可以不表态,一笑置之。有人在背后议论别人闲话,你不想苟同,就不要参与辩论,只需表现出已接受到信息,但对信息不加评论就行了。
2.拖延式
如果不便于当即回绝,也可以用拖延表示拒绝。例如,有人约你晚上去卡拉0K唱歌,你可以回答:“晚上再约吧,到时我给你去电话。”“哎呀,真小巧,正赶上我在外头办事,到时我争取去!”再如,有人知道你刚得到一笔稿费,向你借钱,你可以含糊地回答:“我前天已答应我爱人做一套大衣,并且已经订购了。你若实在急用,我回去跟我爱人商量一下再告诉你。”如向你借钱者还一再要夺人所爱,你也可以继续理直气壮地继续推脱,直到对方死心。但要注意,态度要不温不火。
3.转移式
转移式拒绝,在生活中常常会用到。一次,爷爷对孙子说:“丁丁,幼儿园的老师都夸你很乖,很懂事。你现在又有苹果又有桔子,吃不完,给我一个好吗?”老爷爷以为,丁丁肯定舍不得苹果,只会给他桔子呢!不料,丁丁却一本正经地回答:“爷爷,你快去,我妈那儿还有呢!”老爷爷一时语噎,想不到四岁的孩童竟能巧用大人们都不善用的转移拒绝方式。
有一对母子俩在找对象问题上发生矛盾。儿子不愿也不能和母亲闹僵,只好等待时机再说。这天吃饭时,母亲又唠叨起来:“你老大不小也该清楚,人家局长女儿人长得不错,又有现成房子,为什么看不上呢?”“妈,这个红烧茄子是不是隔壁王大妈教的做法?怎么颜色不好看,你过来看呀!”儿子有意回避话题,就是采取了“碰到红灯绕道走”的办法。
4.留有余地
从人际关系角度考虑,拒绝要尽可能把理由讲充分。从接受者心理接受能力考虑,要给对方留出足够的思想准备空间。这样在适当时拒绝对方,还能让对方感到你至少已尽了努力了。例如,某人托你介绍一份工作,你难于办到。回头他问:“前些日子拜托你的事,现在怎样了?”你可以回答:“不好办啊,上次同你讲了,你的学历不符合要求,硬件不够,何况名额又那么少,僧多粥少哇。不过我可以去问问其他单位,帮你去碰碰机会。当然我们都不要太乐观噢。”这里虽未拒绝,但已为下次的拒绝准备了台词。
5.婉转式
对上司或主管交办的工作,出于责任心需要反对或拒绝,那么,既要坚持主见又保护上司的体面,该选择什么样的拒绝方式呢?可以选择上司意见中某一方面被你认同的地方加以肯定,尔后提出相反意见,即先通过恭维打消上司意见被拒绝的不悦,让其不失体面。“主任说得对,在这方面,我们的确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之一。我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当……”后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举例说明,让上司意识到你的观点比他的观点更切实可行。不要因为看到上司脸色不好又忙不迭地改变自己的观点,附和上司。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暴露出自己胆怯无主见的平庸一面。
5.幽默式
一次,一位读过《围城》的美国女士到中国来,打电话给该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自己很想拜见他。钱钟书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他在电话中婉拒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一定要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在此,钱先生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运用新颖、别致而又生动、形象的比喻,拒绝了那位美国女士的请求,既维护了那位女士的自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6.外交辞令式
当你暂时无法确定“是”与“不是”时,“不可奉告”“天知道”,“这个,我也不懂”等外交辞会都可以借用。诚然,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拒绝的目的无非是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捉弄他人。需要注意的是,拒绝时态度要诚恳。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略表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绝,可能为将来的重新握手或更深层次的交际播下希望的种子。
7.沉默式
沉默式,就是在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暂时中止“发言”,一言不发。当他人的问题很棘手甚至具有挑衅、侮辱的意味,针锋相对未必真勇。这时不妨以静制动,一言不发,静观其变。这种不说“不”字的拒绝,所表达出的无可奉告之意,常常会产生极强的心理上的威慑力,令对方不得不在这一问题上偃旗息鼓。
沉默拒绝法虽则效果明显,但若运用不当,难免会“伤人”。因此,最好尝试避而不答、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
8.反问式
当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事时,如果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如果你的恋人问:“你喜欢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喜欢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