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与人生导论
10737700000009

第9章 人生成败是如何决定的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美]乔治·华盛顿

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绝不是偶然的,所谓成功者有成功的理由,失败者有失败的原因。我们只有掌握成败的规律和影响要素,积极朝有利的方向去努力,才能在人生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实现对成功的不断追求。

一、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气质差别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仅是因为他们具有超越常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于失败者的独特气质。而这种气质只存在于细微的差别之中。

一个成功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现并抓住成功的机遇,因为他对机遇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而遭遇失败的人往往会任机会从身边悄然溜走而毫无察觉。

成功者也不可能常胜。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有时失败的次数还要多于成功的次数。但是,成功者的失败不同于失败者的失败。成功者的失败绝不容许其成为决定性的失败。他也许主动选择撤退,但不会屈服。当遇到失败时,他所表现出的气质会使人感觉到他似乎仍在必然成功之路上,只不过经历了一次暂时而无关紧要的挫折而已。而失败者的失败则是一场灾难。他很容易被毁灭,失败迫使他失去据点而后退,失败从他身上夺走了某些宝贵的东西,暂时的,有时甚至是永远的。

成功者的成功也不同于失败者的成功。成功者的获胜给予人的印象是:他的成功正是他所预期的。他视成功为理所当然,他自然会感到高兴,但他对成功的反应却是冷静的,因为在别人眼里,他正筹划着下一次更大的成功。而失败者却认为他的成功是意外,是巧合,甚至大为惊奇。有时他甚至举行一个盛大的庆祝会,从他对成功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他并未期望成功,因为他习惯于失败。

请研究一下你所认识的人,为什么你认为某人是个胜利者或成功者,而某人是失败者呢?你对他们的看法,难道不是至少有一部分是受了某人的气质所影响吗?一个人在职场表现得像一个成功者,他便拥有了成功者的声誉。而他的行为和声誉会推动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如果一个人表现出失败者的行为,人们便都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并且以失败者的身份来看待他,这将更使他成为一个失败者。

成功者的一种重要气质是从容不迫。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从容不迫、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比如因淝水之战而闻名的谢安,在决战时刻,不是坐卧不宁,而是若无其事地与人下棋。其间侄子谢玄的捷报传到,他看完信,默然无语,徐步走回棋局。直到有人问战局如何,他才平静地答到:“小孩子们打了胜仗。”表情和平常一样。虽然在出门时鞋跟都踩断了,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但一代名相的风范依然为世人称道。从容不迫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吗?有!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将和领袖,都具有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气度和雅量,这使得他们屡屡得以化险为夷、大胜而归。

清朝道光年间,王鼎与奸臣穆彰阿同为大学士值军机。王鼎性情刚烈、疾恶如仇,而穆彰阿阴柔奸诈。每次在御前争执,一个声色倶厉,一个从容自如,争执的事情往往又不易看到最终结果,道光虽是皇帝,能力与个性也同于常人,自然而然会从双方的态度上作判断,久而久之觉得王鼎不免过分,加上穆彰阿善于应承,自然就偏信他。王鼎的意见越来越不受皇帝的重视与信任,最后他为举荐林则徐复出,竟使用“尸谏”的过激手段,可见没有正确的方法,也做不好正确的事。

虽说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但事实证明,无论是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你的从容不迫会“折服”许多人,使你前进的路走得更快更稳。在猛烈的批评、巨大的争议、超常的压力以及变革的挑战下,能够做到从容不迫,这不只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气质。从容不迫还意味着给自己一点时间,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心态的重要性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这就是心态的重要性: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有两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样揭示了心态的重要性。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听后,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智者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智者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看来,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关于心态的意义,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的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潜能、摧毁希望的消极心态。

美国宾州大学的塞利格曼教授曾对人类的消极心态做过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三种特别模式的心态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最终毁其一生。这三种心态是:

第一,永远长存。即把短暂的困难看作永远挥之不去的怪物,这是在时间上把困难无限延长,从而使自己束缚于消极的心态不能自拔。

第二,无所不在。即因为某方面的失败,从而相信在其他方面也会失败。这是在空间方面把困难无限扩大,从而使自己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看不到光明。

第三,问题在我。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这里的“问题在我”,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代名词,而是在能力方面一味地贬损自己,削弱自己的斗志。

这些消极的心态无疑会对人产生巨大的阴影,阻碍人们取得成功。请记住德国人爱说的一句话:“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

三、决定成败的其他因素

作家符江在《七种要素决定人生成败》一书中提出方向、知识、思维、行动、心态、人缘和品德七种要素决定人生成败。梁华在《决定人生成败的十大要素》一书中也提出决定人生成败的十大要素:善想、去闯、创新、拼搏、忍耐、巧变、精通、舍取、实干和自控。《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成败》、《坚持:决定成败的关键》之类的书籍探讨了人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诸多研究成功学的书籍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决定人生成败的各种因素,而我们认为,除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外,目标和行动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首先是目标。目标也就是人生的方向和定位。一个人怎样给自己定位,如何确立人生的发展方向,都将决定其一生成就的高低。志在顶峰的人不会落在平地,甘心做奴隶的人永远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现实中有不少人,他们聪明、智慧、有活力、有激情,可是就是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由于没有目标的牵引,他们失去了人生前进的方向,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浪费在了没有意义的横冲直撞之中。假如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就会把自己稀缺的时间和珍贵的潜力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进而调动所有的能量,挖掘所有的潜力,全力以赴于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所以,成功大师指出: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得到什么东西要重要得多。目标不仅仅界定追求的最终结果,它在整个人生旅途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确的目标既是努力的依据,也是对人的鞭策。目标给人一个看得见的射击靶,随着这些目标的努力实现,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对许多人来说,制定和实现目标就像一场比赛。随着一个又一个目标的不断实现,人们的思想、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会渐渐发生改变,人生将从此与众不同。

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下:那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现实生活中,没有方向或者跑错方向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坚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汗水=成功”等成功格言,殊不知,这些成功之道必定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上的,那就是正确的方向。也就是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确定方向比出力流汗更重要。如果方向错误,越努力离成功就越远,离失败就越近。

人的一生,要想走向成功,必须有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便犹如大海上没有舵的帆船或看不到灯塔的航船,就会在暴风雨里茫然不知所措,以致迷失方向。无论怎样奋力航行,终究都无法到达彼岸,甚至船破舟沉。有的人一生忙碌,但一事无成,便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导致人生的航船迷失了方向。

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活着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在生活的海洋中,要想做一个成功的舵手,首先必须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活就会盲目漂移,做事就没有方向感,就会敷衍了事、临时凑合,导致失去了责任感。没有目标,英雄便无用武之地。

再就是行动。制定了目标,就必须立刻付诸实践。再美好的目标、再容易实现的目标,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努力,那么它也绝不可能变成现实。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过很多伟大的想法,但真正使这些伟大的想法成为现实的人则只是少数。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立刻行动,他们一直都在等条件成熟的那一天,或者等自己“有空”的那一天。而那一天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不要等你觉得万无一失的时候才付诸行动,不要等你觉得时间充裕的时候才付诸行动,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没有时间,要挤出时间。总之,一旦目标确定,就要马上行动,一刻也不要耽误。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绝对不可能成功。

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如果你不立刻行动,你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也就无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对于那些指挥大战役的将军来说,每当他们制订一个战略计划时,他们都会同时拟出几个备用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没有什么目标能够毫无曲折地实现。实际上,你会在行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计划,你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的目标,只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而已,目的地是不变的。人生就像一盘棋局,你要想下得精彩,就要勇敢落子。当然你应该多算几步棋,优秀的棋手都知道“弈算三步”,人生也需要对未来作出合理的评估,但如果你想把整盘棋都算完再走的话,那么你将永远都无法动一个棋子。

当然,除了目标和行动外,其他一些因素对成败也有重要的影响。比如确立目标和开始行动之后的坚持,即要求人们能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即便遇到挫折也毫不气馁。还有注意细节、坚决果断等一系列优秀的品质,无不对一个人的最后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思考决定人生成败的因素的时候,我们要牢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不过这些因素在特定环境下发挥作用的大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