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0734000000094

第94章 支气管哮

支气管哮喘是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胸闷、咳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尤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本病原因不十分清楚,近年研究认为是气道变应性反应炎症导致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引起的,与反复感染、过敏、遗传等因素有关。

症状多数患者发病前有鼻痒、打喷嚏、流涕、干咳等过敏先兆,继而出现哮鸣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伴胸闷、心悸、咳嗽、咳痰等症状。有些患者因病情变化或治疗不当致使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哮鸣明显,张口呼吸,大汗淋漓,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及时治疗处理。

治疗发作期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出现哮喘持续状态必须住院治疗。

1.西药 一般发作的药物治疗:①舒喘灵气雾剂1~2揿,每日1~3次,喷雾吸入。②舒喘灵2.4~4.8mg,每日3次,口服。③博利康尼气雾剂1~2揿,每日3~4次,喷雾吸入,重者每次可用6揿。④博利康尼2.5~5mg,每日3次,口服。⑤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1~2揿,在哮喘发作或有先兆时使用,喷雾吸入。⑥氨茶碱0.1g,每日3~4次,口服。⑦茶碱缓释片1~2片,每日2次,口服。⑧必嗽平8~16mg,每日3次,口服。⑨色甘酸钠20mg,每日3~4次,口服。⑩酮替芬1mg,每日2次,口服。

缓解期的治疗,应当以预防发作为主,主要是增强体质和脱敏。色甘酸钠预防性吸入,在好发季节前2周开始吸人,每次20mg,每日3~4次,持续4~6周,往往能预防哮喘发作。也可在好发季节前3~4个月开始服用中成药,如蛤蚧定喘丸或七味都气丸等,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或蛤蚧补肾胶囊3~4粒,每日2次,口服。

2.中药 可分寒哮、热哮辨证治疗。

3.中成药 ①祛痰灵20~40ml,每日3~4次,口服。②复方蛇胆川贝末1管,每日2次,口服。③止咳定喘丸6克,每日2次,口服。④蛤蚧定喘丸1丸,每日3次,口服。

4.单验方 ①取乌贼骨15克,焙干,研细末,红糖水冲服,主治喘促多痰。②取地龙(蚯蚓)100克,焙干,研细末,开水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主治哮喘痰多。③取白僵蚕(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5条,姜汁浸透,焙干,研细末冲服,主治喘咳痰多。④取鸡蛋1个,醋100克,以醋炖鸡蛋,每日1个,主治发作性哮喘。⑤取老生姜10克,红糖15克,共捣如泥,开水冲服,主治冬季发作哮喘。⑥取核桃仁2个,生姜3片,每晚睡前细细嚼食,主治冬季哮喘及预防哮喘发作。⑦取核桃仁5个,蜂蜜1匙,吃核桃,喝蜂蜜水,主治肾虚咳喘。⑧取黑芝麻、红糖各50克,混匀,每次10克,放口中细细嚼食,主冶肾虚哮喘。⑨取胎盘1个,煮熟切片,放瓦上焙黄,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冲服,主治体虚哮喘。

5.食疗 ①灵芝大枣汤:取灵芝6~8克,大枣20枚,做汤服,每日2次。②三鲜汁:取鲜白萝卜200克,鲜梨300克,荸荠150克,洗净榨汁服,每日2次。

6.其他疗法 哮喘发作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在缓解期采取非药物疗法往往可以取得相当疗效。①脱敏疗法:针对情况,找出过敏原,在好发季节前3~4个月开始进行脱敏治疗,本疗法可以连续治疗数年,以降低患者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减少发作次数。②呼吸操:端坐椅上,两脚分开同肩宽,两手放置于大腿上,经口呼气,缓慢收腹,经鼻吸气,缓慢鼓腹,练习5~10分钟,然后两手抵住腹部,自然加压腹部,呼气后,两手离腹再吸气,反复练习5~10分钟。此法目的是为了提高肺活量及其代偿能力。③外敷疗法:取白芥子50克,麝香1克,洋金花、甘遂、细辛各30克,研为细末,和匀备用。于好发季节前2~3个月取适量粉末,加姜汁做成小饼分别敷于双侧肺俞、脾俞和脐部,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次3~4小时,每周1次,连续进行10次。如有皮肤起泡反应,应及时停止。④针灸:取肺俞、大椎、风门、定喘穴,咳嗽加尺泽、太渊,痰多加中脘、足三里、丰隆,肾虚加肾俞、关元、太溪,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泄手法行针2~3次,留针20分钟,虚寒者加艾灸。发作期每日治疗1次,喘平后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周继续1~2疗程。⑤气功:常用内养功,重在练气、养气、运气。清晨及深夜,在空气清新的林地,全身放松,可坐可站,采取深深吸入、缓慢呼出的方式,意想引气入肺,然后拍胸吐气,意想把病气呼出体外,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

生活饮食调养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按时休息。

2.不发作时,加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加抗寒能力,避免感冒引发的哮喘。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悲观,不抑郁,不忧愁。

4.注意饮食调养,少食辛辣、油腻或过咸、过甜的食品,多食粗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平衡,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5.避免一切有害物质的刺激,特别是煤烟、气雾、农药等。

6.避免接触一切宠物,特别是小猫、小狗和鸟类。

7.避免接触一切新鲜花草,特别是春秋季节要特别注意。

8.室内尽量不要装饰和增添新家具。

9.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

10.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和吸烟的场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