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女性心理学
10732900000039

第39章 男女性别差异

一般而言,除了两性的生理差别外,社会环境、社会期望往往导致了男女两性的差异。性别角色是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社会角色。比如社会期望女性是温情、善良和柔顺的,而男性是刚毅、勇敢和大度的。这也导致了家庭培养男孩和女孩的标准的不同。男孩子大多会被鼓励独立、坚强,而女孩子则会被培养成抱着洋娃娃的小可爱。这样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者在社会上不同的性别特征,总的来说,男女性别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男女存在心理差异

1.认知差异

大量的研究证明,男女之间在总体的智力上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女性较男性能更快速、准确地掌握事物的细节,并能快速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并且在言语表达能力上优于男性;而男性比女性有较强的空间知觉能力和数字推理能力。从总体上讲,女性在认识外部环境时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男性则表现得更具有独立性,因此,他们在解决问题和思维时表现得更为灵活。另外,女性的机械记忆能力明显优于男性。而在思维方面,女性的形象思维较好,善于模仿及对所学知识的加工分类;男性则擅长抽象与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更具有创造性。在观察能力方面,女性比男性更为细致、全面。

2.情绪差异

女性的情感较容易暴露,表现得胆小、温顺、依赖、文静,需要别人更多的帮助和保护,常用“眼泪”作为武器保护自己。男性的情感较不容易暴露,表现得坚强、独立、自信,与女性相比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敢作敢为,富有冲动性。女性的情绪稳定性比男性差,但情绪敏感性却比男性高,她们有时因为一些小事痛苦流泪,但又很容易就停止哭泣;男性除非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或在某些特殊的人面前,一般不会轻易落泪,而一旦哭泣就很难停止。此外,女性具有一种习惯,就是怀念过去。女性对于过去的事情总是富有怀念心理。“你想想,当时我怎么能够不激动呢?当你对我说‘我爱你,我一定要使你幸福’的时候,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男性听到这些,可能会感到很不好意思。如果男性忘了他们的过去,忘了往日的情愫,他们常常要受到妻子的斥责。

3.人际交往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多人结伴而行,女性喜欢两三个人结伴。女性在交往中较男性易表现出焦虑、紧张和妒忌等情绪,并且女性更倾向于与比自己年长的异性交往,这是由于女性的依赖心理造成的;而男性在独立自尊心的支配下,倾向于选择与比自己年幼的异性交往。男性的人际交往大部分是因为某种乐趣,而女性主要是为了情感交流的满足。女性的生活空间同男性相比较小。例如,男性要在办公室、家庭、上级、同事、会议、出差、打球、玩牌等事物之间穿梭往来。他们的生活是多分支和多层次的。而女性的生活就比较齐整,并且同琐碎的小事都有着有机的联系。

4.个性差异

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社会分工,人们对男女两性的角色认知、角色期望、角色行为模式的刻板印象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了男女两性的性格差异。男性的个性更趋于勇敢、坚强、刚毅、责任、宽容、粗犷、直率、执著等,女性的个性更趋于情感细腻、丰富、勤劳、忍耐、温顺、柔弱、依从、认真、敏感等特征。

二、男女存在社会地位差异

1.职业差异

男女就业差异主要表现在:女性就业要求多于男性。部分单位招聘时强调员工的“男性”性别,在招收女性员工时也多以暂缓生育等为条件。根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女性在业率降低,部分再就业困难。2000年末,18~64岁的城乡女性在业比例为87.0%,比男性低6.6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下降幅度偏大。城镇18~49岁的青年女性在业率为72.0%,比1990年降低了16.2个百分点。男女就业岗位差异大。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职业,如教师、售货员等,女性的工作比较明显地倾向于从事非正规行业、低端行业。在同一就业地位上,女性工作职位和晋升机会普遍不如男性。女性在就业中享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总体上低于男性,其中法定假期外的带薪休假和生育保险的普及率最低,这在个体、私营、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尤其明显。在离退休制度上,男女存在不平等对待,女性在退休年龄上普遍早于男性,面临下岗和提前退休时,女性往往首当其冲。

2.收入差异

根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结果,在业女性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男性的收入差距却明显拉大。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包括各种收入在内的年均收入为7409.7元,是男性收入的70.1%,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7.4个百分点。这说明两性收入的格局是男高女低,而且在国内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城镇,这种差距表现得更为明显。

3.教育程度差异

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虽然整体上有缩小趋势,但在量上差异仍很显著。尽管女性总体受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加大了,农村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结果,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

4.家庭地位差异

传统性别观念仍有较大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性别观念对社会成员的影响不可忽视。对“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有53.9%的男性和50.4%的女性表示赞同,男性支持率比1990年还高了2.1个百分点。值得警觉的是,对近年来社会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34.1%的人表示赞同。

三、男女差异的原因

男女差异的存在,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长期形成的不平等关系造成的,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思想,造成男女在社会分工、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另一方面,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社会语境中,存在大量男女不平等的信息和观念,“男人一定要是什么样,女人一定要是什么样”,给男性和女性强加了太多暗示、期望、要求、诱导,受到暗示、期望、要求、诱导的男性与女性,往往又会进行自我暗示、期望、要求和诱导,并同时对同性和异性的他人进行暗示、期望、要求和诱导。这种信息确认和观念强化的结果,男性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女性则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于是逐渐地形成了男强女弱的性别差异。

有学者曾对男女差异作了趣味比较:

(1)甲乙两人在街上行走,甲最先听到有人在喊他们,乙最先看到喊他们的人。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甲更像女性。女性听力较男性强,视力却不如男性。由于女性的听力较强,因而对音调、音色的感受性也较强。没有乐感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4.3:1.

(2)甲总是称赞乙的鼻子尖(嗅觉好),别人睡过乙的枕头,乙也能闻出来。问:乙和甲谁更像女性?

答案:乙更像女性。女性的嗅觉较男性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丧失程度也较男性小。

(3)在辨别方向上,甲总是比乙强。别人问路,甲的回答往往使人满意,乙的回答却往往使人不得要领。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乙更像女性。在空间知觉方面,女性不如男性,男性比女性更喜欢结构性的事物。这也是在机械、建筑方面女性人才较少的重要原因。

(4)在快速、准确地读数字方面,甲总是比乙强得多。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甲更像女性。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女性在数字方面的知觉速度明显比男性快。在一个测验中,要求男性和女性划去每一组数字中不同的地方,结果发现,女性操作的速度一般都比男性快。

(5)甲、乙均是全班同学公认的高才生,但甲花在学习方面的时间总是比乙多,在涉及历史、地理等科时,其考试成绩总是超过乙。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甲更像女性。记忆是学习之母,记忆方式的不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女性倾向于机械识记,而男性倾向于意义识记。

(6)甲、乙两人同行几十里山路,途中甲总是喊累,乙却无所谓。到目的地后,甲兴致勃勃地逛街去了,乙却坐着不想动。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甲更像女性。女性的生理耐受能力较男性强,心理耐受力也较男性更为稳固,心理恢复能力也较强。一般而言,女性喜欢同一节奏且持久,而男性则倾向于以冲锋式的节奏活动,间歇休息。

(7)作为夫妻,甲总是讥笑乙优柔寡断。在面临决策时,乙总是反复考虑;甲则总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见解,尽管说不出什么道理,但事实证明,甲经常是对的。问:甲和乙谁更像女性?

答案:甲更像女性。女性逻辑思维能力较男性差,但直觉能力却明显优于男性。由于女性思维总是从经验、印象出发,因而作出分析判断的速度较快,在涉及对人物的分析判断方面准确度也较高。近年来,国外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女性直觉能力优于男性。

由此可见,男女两性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方面都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他们不同的生理结构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第一,男女两性在生理素质上存在差异。男女在身体结构和机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身体的强壮性、精力的充沛性、力量的爆发性等方面男性强于女性,但是女性的耐受力优于男性。第二,男女两性在心理素质、认知发展上存在差异。男女在智力发展上各有优势和劣势,女性在语言表达、形象思维、艺术表现、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优势,相对而言女性更感性。但是,在图形知觉、符号、抽象逻辑思维、空间推理等领域,女性明显不如男性。此外,女性在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判断能力、适应能力、意志坚强性和工作魄力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职业成就动机水平方面比男性低。相对而言男性更理性。以上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男女两性客观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