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076

第76章 如何教孩子诚实

孩子说谎大多不含恶意,有的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责罚,或为了赢得大人的注意,或是分不清楚现实与幻想等因素,才会说谎。所以父母应理清孩子不诚实的原因,并增强其对的行为,如此一来,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并不难。

(一)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孩子说谎常常令父母感到头痛,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学龄前后的小朋友尚未建立明确的道德观,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中,并不清楚“真的”与“假的”、“对的”与“错的”之间差别在哪里。在他们的世界里,只要能让自己舒服、高兴的事就是“对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气与责备的事就是“好的”。以下归纳几点孩子说谎的原因:

一是为赢得大人的注意。6岁之前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除了自己就是父母,因此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孩子非常清楚自己的什么举动会引起父母的注意,当他发现自己说了一些夸张的话或做了一些不当的举动可以吸引父母对他投注更多的关心与注意,孩子自然而然会重复这样的行为。

二是想象力丰富。学龄前的孩子,因为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阶段,特别是游戏之中,当他们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时,开始会运用假设性的语言。例如假设自己被偷、被抢,而不知情的父母常会被孩子的语言吓倒。此时父母应该清楚,孩子到底是在玩游戏还是内心的想象语言。孩子的想象力有时会超过父母所能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其实可以不必太过于紧张。

三是自我保护或逃避责任。有时孩子为了自我保护才说谎,但狡辩的行为反而让父母误认为孩子缺乏罪恶感及羞耻心。事实上,正因为孩子有了强烈的羞耻心才会害怕承认,辩称不是自己所做的;或在其以往的经验认知中,承认或说实话的结果,都是受到严厉的处罚,心中害怕。其实,如果家长处理这类问题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缓和孩子的紧张情绪,那么他们也就不必以谎言来保护自己。

(二)教导孩子诚实的原则

有的家长遇到孩子说谎时,会相当自责,认为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对;有的家长则是反应过度,好像孩子犯下了滔天大罪;也有的家长似乎不去注意这个问题,反而让孩子不知道说话的分寸。专家表示,其实最好的态度是家长与孩子一起面对这样的问题,帮助孩子找到比说谎更好的方式,去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一般来说处理孩子说谎有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若妈妈是个马大哈,正翻箱倒柜地找寻什么,一向做事仔细的爸爸看到了,问及妈妈发生什么事,妈妈怕被责骂,于是说“没什么”,那么站在一旁目睹的孩子便学会,为了避免责骂可以说谎。所谓“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常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依据,因此父母须以身作则,才能做孩子的榜样。

第二,先不急着责备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不必贸然发火或是大声责备,不要让孩子受到惊吓或是感到害怕,这样才能搞清楚孩子说谎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在一个客观平静的气氛下,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才有正向的发展。

第三,理清不诚实的原因。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是为自我保护、赢得大人注意,还是孩子分不清故事与现实生活有段距离,所以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魔镜会让他们时而有游戏的效果,时而又令他们害怕。通常要到五岁左右,现实与幻想之间才有一定的认知区别。

第四,就事论事。家长必须持一个态度,针对问题重点来解决,而不一味批评孩子或事情,让孩子失去了自尊心。您可以这样与孩子讨论:“如果你说出当时发生的事,妈妈会更高兴,可是你刚才说的话,好像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点好吗?”使用开放式的问题,预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将可以给他更多的帮助。

第五,增强诚实行为。若诚实带来的都是怒骂、指责,说谎行为将屡次出现;说出真情后,常可获得解决办法,或获得父母谅解一起跟着想办法,诚实才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父母应该练习对情绪的控制,当预期有负向情绪时,可暂时离开现场或10分钟后再谈。

第六,说真心话。不但是孩子,父母将实情说出后,会发现事情没有那么复杂与困难,隐瞒后的不安与吐露实情后的释放快乐,全靠自己的选择。

第七,适时给予鼓励。可以告诉孩子,即使他这一次犯错,但是妈妈很高兴他能有勇气承认,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孩子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此外,当孩子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

(三)适时关心与协助

除此外,专家表示,孩子说谎常常是令父母最头痛的问题,一般传统的教育大部分是以处罚的方式矫正孩子的行为,但是常常引起负面的效果,破坏亲子之间的感情,使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有正向的沟通。因此奉劝父母,因为孩子说谎而打骂他们,这样将造成恶性循环,反而失去教育孩子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过类似说谎的经验,因此不必太责备孩子的行为,给他们一些空间,且适宜地给予关心和协助,相信孩子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