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学生家长必读
10731500000014

第14章 中学生的学习特征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的特征:①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究中促进学习。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的课程概念,随着教材的改革,研究性学习及研究性课题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也将日趋重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做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研究性课题应具有专题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学生自主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通过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探讨学习一般能达到如下目的: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加工应用等能力。

(三)基于资源的学习特征

所谓基于资源的学习,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研究问题本身,还要查找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学习资源可以是书籍文章,也可以是音像材料或电子数据库,或者是其他计算机材料。

基于资源的学习有两个基本特征:灵活性和自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在学习中,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兴趣、能力水平进行灵活性调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而不再单一地依靠课程和书本。自主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控制学习过程,控制学习步调。通过基于资源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学习目标以及自己的长远学习目标和方向,知道去哪里查找相关的合适的资源及如何查找,学会做笔记和评价信息资料。在以网络校园为主的前提下,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其他通讯技术相互联系。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如何评定学习结果和进展。这些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这种学习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根据不同的学科查找不同的学习资料的方法,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的载体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能够激励学生尽可能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查找相关信息,以便解决具体问题。而在诸多的资源中,互联网是最大的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查找有关信息,对具体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同时也能弥补我国在文化、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不足,以期使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上先进的学科内容,开阔眼界,以培养在改革大潮中应付挑战所需要的能力。这种学习过程类似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日常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过程,它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自导型的学习者,使学生在进行过程学习的进程中,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技能体系和知识基础,为适应将来漫长人生的学习要求做了准备。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信息的不断增长,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复杂繁多,因而学生必须具备自我再教育的能力,学会如何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中心。因此,要教育培养好孩子,使“望子成龙”有望,首先必须读懂孩子:读懂孩子的喜、怒、哀、乐,读懂孩子的理想、追求,读懂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读懂孩子的性格、爱好、交往,读懂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地位及孩子对家长的期望、要求。这样,家长才能做到与孩子有效地沟通,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架设起一座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