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业案例集
10730900000092

第92章 一套别开生面的管理理念

1.企业文化:企业第—位发展战略

马自强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能否走得长远,它是企业的凝聚力,是不能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虽然龙川钢管建厂时间很短,但是企业文化作为第一战略目标从来就没有动摇过,而是在总体思路清晰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目的就是营造有龙川特点的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的个人精神价值平台和企业价值平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马自强的企业文化建设着重从以下几条路线展开:

首先,紧系经济基础。在提高管理要求的同时,要不断地稳定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收入,使职工收入与企业的发展成正比例提高;其次,坚持全员参与,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员工执行具体制度及分配收入时采用“三公”原则,即公平、公开、公正;企业及部门领导具体工作时要“三阳”,即阳刚、阳谋、阳光,以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氛围;再次,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深入到每个管理的细节。

马自强也强调: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也要注意本土化,重视民风、民俗,如在员工生病时送鲜花,这是简单复制西方礼仪,不如送些现金或水果更能使员工受到激励。

2.销售:先外后内,以外促内

2004年,龙川钢管建成投产。当时国内冷拔无缝钢管的销售行情十分火暴,几乎达到无论质量优劣,都可以销售出去的程度,而在国外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行情下,面对刚刚成立、急需打开市场的龙川钢管公司,马自强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以外为主,先外后内”的发展策略。

马自强以超前的思维敏锐地觉察到市场动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跟国际接轨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旧思维不超前转变,必将被人牵着鼻子走!”他认为,当时国内无论质量优劣都可以销售火暴的市场行情,不符合市场客观规律,是一种短期行为。作为一个新办企业,经营、质量等方面的管理都不成熟,如果此时选择国内市场来销售,虽然暂时可以带来红火的业绩,但势必会掩盖许多经营、质量管理方面的缺陷,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而以国外市场销售为主,对一个新办企业来说虽很艰难,但外销单比较规范,外方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会逼着企业在内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迅速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有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

马自强这个大胆、睿智的选择,为龙川钢管选择了一条自我加压、高起点定位的发展之路。在外销策略的引领下,短短3年间,龙川钢管公司的内部管理、产品质量都跃上了新台阶。无论是外方委托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还是美国API认证人员,都对龙川钢管的产品质量、企业内部管理交口称赞。目前公司已从生产小口径管,发展到大口径、高合金、特种材料管的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锅炉、化工、造船、机械等行业。公司先后取得美国石油行业协会证书、欧洲市场准入证,中国船级社、英国劳氏、德国、美国、挪威船级社等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额占全部销量的70%以上。

在外销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内销市场的良性发展。该公司在东北、西北、华南、华东四个区域设立销售基地,目前内销业务大幅度增长。到2009年,龙川钢管前三期工程项目的产能已全部得到释放。为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发展,公司再投入5亿元,新上四期、五期项目。到2009年末,产量将达30万吨,销售可突破20亿元,在2006年销售5亿元的基础上翻两番。

3.管理:科学化、人性化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先进的内部管理,马自强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公司管理的各个层面,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精神塑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今,该公司员工已从建厂之初的200多人,增加到900多人;员工平均月工资也从建厂之初的700元提升到现在的2000元,这样的工资待遇在整个江都是比较高的水平。马自强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让每名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员工在这里不仅能挣到更多的工资,个人能力也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是对这个企业最好的肯定。在龙川钢管,马自强每月都定期举行职工座谈会,听取员工对企业发展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鼓励员工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员工技术创新成果经过认定后,可从产生的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奖励;每年评选的优秀班组长可以享受免费外出旅游;“十佳员工”的父母可享受300元养老金。龙川钢管的激励方式已从物质扩大到荣誉、情感,并把激励的触角延伸到员工的亲友。

在关注员工能力发展的同时,马自强也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细节。两年前,冷拔车间职工徐贞锁因肾病住院,无钱医治,家人准备放弃治疗,马自强得知情况后,主动捐5万元,并号召员工一起捐款,因治疗及时挽救了这名职工的生命。职工杨庆怀患股骨头坏死,不能上班只能在家休息,公司仍然每月发给他600元生活费,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一名职工在下班后因酒后驾驶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身亡,本来与厂方无关,但马自强给其家属送去了6万元……

在龙川公司,有一整套关于职工结婚、生病、子女上学等慰问资助的规范制度。公司的每名员工都参加了医疗、养老保险。为改善职工的就餐和沐浴条件,马自强又投资500多万元,改善了职工的就餐和沐浴条件,而公司每年用于职工伙食补贴的费用就有120多万元。

马自强人性化的管理,亲人般的关怀,使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如今,企业不但吸纳了一批拥有丰富管理和技术经验的老专家,其中有两名国家教授级高工(一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也拥有一批奋发向上、肯学能干的优秀中青年管理人员和一支有着较高技能和良好素质、工作认真踏实、富有朝气的员工队伍。

4.经营:既要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

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企业家,马自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讲求社会效益。

企业筹建之初,尽管资金十分紧张,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4万元为当地村民修筑了一条700米长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的行路难;每年花费2万元为所在地的村民每户补贴自来水费100元;为所在地中学贫困学生捐助学费……

马自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告诫自己绝不能赚贻害社会、殃及生态的昧心钱。在龙川钢管建厂选址时,曾有所谓的“行家”建议:把厂区直接建到长江边上,这样,企业产生的废水、废酸可以直接排到长江里,可为企业节省出大量费用。

而马自强的最终选址,让这位“行家”大跌眼镜:厂区建在了兴港路边的村庄和农田之中,旁边还有两个不流通的死水塘。马自强认为,做企业和做人一样,是要有底线的,不能将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负担留给社会去承担,让子孙来解决。一个企业如果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得发展,这个企业家就是短视的,这个企业注定不会长久。厂址选在村庄、农田附近,就是把偷排的念头给堵死,就是要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因此,在建厂之初订购设备时,马自强第一个考虑的是废酸废水的治污设施。当时,有一个环保设备厂主动上门找到马自强,推荐企业的产品,报价与同类产品相差一半。但最终,价格优势并没有给这个企业带来订单,马自强选择了技术质量更好、价格双倍的设备。

企业投产后,经环保部门多次检测,污水排放100%达标。虽说有环保部门的权威检测数据,但马自强并不完全放心。他又亲自做起了试验:在办公室里养了两盆花,每天用处理水浇灌一盆,用自来水浇灌一盆。半年后,当他发现用处理水浇灌的花,比自来水浇灌的长得还好时,这才算彻底放心。

2006年,为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马自强又追加投资,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对污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回收率达到85%。该污水处理系统与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由江苏省江都科技局、环保局牵头组织申报国家专利。据统计,龙川钢管从建厂至今,累计已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治理废水、废酸、烟尘和噪声。如今,厂区内的现代化厂房与园林式的亭台楼阁相辉映,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工厂”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