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业案例集
10730900000079

第79章 创业历程

集团现任董事长卢秀强,1977年高中毕业后,作为一名非正式职工,进入江苏玻璃厂打工。由于他不是正式职工,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一定的文化,却苦于没有机会施展。在这个企业干了十几年以后,恰逢企业裁员,卢秀强被迫离开了企业。此时的他处境十分艰难,没有房子,生活失去经济来源,贫穷激发了他的斗志,他立志成就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此之后,卢秀强去马陵公园一家公司加工磨花玻璃。每天早晨6点钟,他奔波十几里路赶去上班,为了多干点活,多挣点钱,每天都要干到夜里12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由于是站着操作,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两条腿又酸又痛,几乎不能直立。由于吃饭不及时,几个月下来,两次胃出血,他不得不住院治疗,可是一出院,他又继续干。就这样,凭着惊人的毅力,他积攒了第一笔资金——2000多元,而且学会了磨花玻璃手艺。

1992年,他租了城南灯具厂几间房子,并四处借钱,购买了第一台压缩机,自己开始加工冰箱玻璃,这个作坊就是秀强集团的前身。然而,由于产品质量的原因,市场打不开。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误,压缩机爆炸,造成重大损失,企业欠款无法还清,面临倒闭。卢秀强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信念,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使企业渡过难关。

1996年,通过向亲友借债,七拼八凑,他又买来一台压缩机,在雨露村二组租了两间门市加工冰箱玻璃。这一次,他吸取教训,不再盲目生产,而是从冰箱厂对冰箱玻璃的需求出发,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通过认真研究,仔细观察科龙、海尔、新飞等十几家冰箱厂的冰箱玻璃尺寸、款式、内在质量后,大胆进行设计改造。然后,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图纸,按图纸组织生产。这一年春天,当他把产品拿到几家冰箱厂征求意见时,几家冰箱厂都异口同声赞赏,尤其是科龙冰箱厂老总见他生产的冰箱玻璃不仅款式新,内在质量好,而且价格比同类产品低,便率先同他签订了20万元供销合同,卢秀强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要求科龙帮助更新设备、完善设施,使得产品的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业务量的扩大,秀强企业也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并抓住机遇与海尔等企业合作。

1998年,他租用运河大桥旁边一家倒闭企业的厂房,生产冰箱玻璃和鱼缸。2000年10月,公司成功申请了玻璃周边注塑产品专利,需要购买6台注塑机。当时公司只有300万元流动资金,但买6台进口注塑机就需要300万元。当时当地某银行保证只要手续齐全就可以贷款,然而当公司将注塑机买回来之后,银行以企业太小为由拒绝给予贷款,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此时企业已经没有流动资金,随时面临倒闭的可能。但卢秀强没有倒下,他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借钱,甚至不惜借高利贷,才使企业再次转危为安,企业重新步入正轨。

2001年,卢秀强又在宿豫经济开发区购买100多亩土地建起现代化厂房,新上一组钢化玻璃加工生产线,工人也由原来的几十人、上百人增加到1000多人,产品增加到20多个系列,成为首个进驻开发区的企业。正当卢秀强信心百倍,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震惊全国的“科龙事件”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科龙公司有几千万元货款还未付给秀强公司!如果这笔货款打水漂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发放工人工资?如何偿还银行贷款?企业不同样也要破产吗?一夜之间,卢秀强头发白了很多,然而,他并没有绝望,他在第一时间找到科龙老总,用自己真诚和信念打动了他,科龙方面答应通过用冰箱抵押货款的方式来偿还秀强的债务,卢秀强迅速从科龙方面提货,最终秀强集团第三次渡过难关,但这次事件也使秀强损失了几百万元。

2005年,秀强公司为了使企业规模与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在宿豫经济开发区南区又征用300亩土地,并与德国客商孙先生合作,开发建设了秀强工业园。

如今,秀强集团已经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很多外国客商也都慕名而来,企业进入稳定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