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业案例集
10730900000059

第59章 创业历程

江苏国华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忠1993年之前在徐州合成洗涤剂厂干营销业务,是厂里的“八大标兵”之一,鼎盛时期年终奖金达4万元,创下该厂员工的收入之最。但孙继忠不安于此,还想寻求人生更大的价值。这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市场上电子游戏机供不应求的信息。怀揣着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35万元资金,孙继忠南下广州采购,开始从事游戏机的组装生产。3年中,孙继忠每年产值四五百万元,公司不大,却是富足有余。这期间,孙继忠在平静中又感到了危机,在他看来游戏机市场毕竟有限,已接近饱和,因此他要选择熟悉的并且可以做大的项目,当时他就联想到自己的老本行“化工”。之所以选择化工产品,他考虑到,化工产品必定存在高峰期和低峰期,用孙继忠的话来说就是“三年不发财,发财吃三年”,只要抓住一个高峰就可以成功。凭借他在洗涤剂厂的工作经验和对黄磷的熟悉,孙继忠决定生产黄磷。

当时黄磷行业正处于低峰期,孙继忠决定在这个时期将企业做大,以低价格获得高的市场占有率,高峰期时再获得利润。在企业成立后的第二年,孙继忠发现,黄磷行业还存在市场空间。黄磷是一种危险品,遇到空气就会燃烧。温度在摄氏35度以下,黄磷是蜡状物,而超过摄氏35度就呈液态。黄磷的主产地在贵州、云南,传统的运输是以汽油桶包装、运输。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这种桶一次使用后就必须报废,当时这样一桶黄磷售价大约800元,主要原因是黄磷的运输费用很高。孙继忠由曾经在洗涤剂厂运输石蜡的经验联想到:将小桶改为大罐,一节火车为一罐,从产地运到使用地后再改成汽车罐装,这样一节罐车装60吨,可节约600元,让利于客户、让利于厂家,实现了高效、环保、节约运输材料的社会效益,而且公司还赚得一笔可观的利润。

实现这个想法,第一个困难是资金不足。投资一辆专用罐车,以及两个专用站点,需2000万元,孙继忠自己的“家底”远远不够,银行贷款高不可及,为了融资,他将这个隐藏在心中的项目告诉有投资实力的“意中人”,凭着个人和企业的信誉,他获得了一笔又一笔的合作资金。

实现这个想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让企业专用罐车开上铁路。孙继忠第一次找到当时铁道部相关局领导时,立即遭到拒绝,有关领导说:你想用火车运危险品,从来没有过,不可能!一句话,像一桶凉水从头浇到脚,之后孙继忠了解到:国家并没有明文限制。于是孙继忠再次找到这位领导,该领导说:“倒是没有文件,但我感觉不允许,如果你能干成,得有多少企业要破产,有多少员工要失业。”对此,孙继忠急忙申辩:第一,“从来没有过”并非国家政策不允许,只要是有益于社会的好事,就应该能办成;第二,先进必然淘汰落后,黄磷运输方式的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从1996年年底开始,将近两年的时间,从沿途的各个铁路局到公安局,从环保到消防,孙继忠和他的合作者们共跑下来272个公章。1998年8月,铁道部终于批准国华公司首批40辆黄磷自备罐车开通上路。火车黄磷运输罐车的发明,成功解决了当时制约国内黄磷运输、存储“瓶颈”,开创了国内黄磷火车罐装运输先河,被称为中国黄磷包装和运输领域的一次革命。到2003年,国华公司已发展到100节罐车,在贵阳、昆明、合肥、常州、湛江、北海、阳泉等地建起11个专用站点,继2002年达到3.5亿元的产值,纳税431万元之后,2008年的产值达到了4.5亿元,纳税突破500万元。

为保护这一技术产权,国华马上申请专利。此后他们坚持技改不停步,2006年再次将荣获专利的黄磷火车罐车进行技术改造,新款70吨黄磷运输罐车顺利通过了铁道部专家组论证及审批,并报批了150辆于2007年、2008两年投入使用。国华现拥有的上、下游18条铁路专用线,构成了东西部黄磷产、运、销的大动脉。16个上下游营销点和3家黄磷生产厂,组成了覆盖云、贵、川等13个省市的庞大产销网络。

云南的国营上市公司马龙产业集团十分看重国华的专利技术和运销能力,他们主动找到国华,双方共同注册5000万元,于2006年7月份合资组建江苏马龙国华工贸有限公司,每年1500万元以上的税收将交到泉山区。国华与马龙的这次战略合作,是民资与国资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战略重组,是国内最大的黄磷生产企业与国内最大的黄磷运销企业的强强联合。新公司成立伊始,就实现了单月销售超亿元。

国华集团在不断做强做大黄磷运销业的同时,注重盘活资金存量,积极探索企业多元化经营及区域间横向联合发展之路。由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是融资难、担保难、贷款难,国华于2001年7月,率7家民营企业共同注册2000万元,成立了徐州市第一家县区级民营信用担保机构——泉山区私营个体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初,又联系4家民营企业注册1亿元成立了苏北首家最大的民营投资担保机构——苏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苏商”运营情况良好,成员之间合作愉快,发展势头强劲,成立时注册资金5000万元,后来各成员又分别追加了1500万元的注册资金,到现在为止已为全市近30家民营企业担保获贷5亿元。

2007年4月,由国华牵头,联合6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3.5亿元,创办了江苏最大的民营融资担保机构企业——江苏华商担保有限公司,为徐州乃至苏北中小型民企搭建了一个宽阔的融资担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