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业案例集
10730900000040

第40章 发展历程

1.硬件销售和服务(1991~1994年)

1991年7月,公司现任董事长丁力从机关下海创业,从事硬件销售和服务。当时国家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的政策尚不完善,公司在一无资金、二无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完全靠自身的力量进行不断的摸索。

2.专业从事电信等行业支撑软件的开发(1995~2000年)

金钛软件公司通过重新市场定位,将业务经营从硬件销售服务转向软件开发,从事专业化经营,并组织人员到国外学习微软等公司的先进经验。为实现与国外技术的同步,不断地寻求和加强与国外成熟软件企业的合作、交流,1998年加盟朗讯的ISV行列,并先后与Microsoft、IBM、HP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这一阶段,公司成功交付了300余项软件工程定制开发项目,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开发的电信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软件、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系统软件、自来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三个产品,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1997年起,江苏省推广的《电信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在电信行业五十余个县市局成功运行,金钛软件公司占据全省85%以上的市场份额。

1999~2000年,金钛软件公司独立开发的《本地电信计费账务管理系统》在国家邮电电信总局组织的综合评测中,以前五名的优异成绩在第一轮即顺利通过。

3.专业从事目标任务管理软件的开发(2000年年底至今)

2000年,金钛软件公司高层受邀考察欧美软件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丁力董事长与世界主要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制造商——美国Cadence公司的总裁及主席Ray Bingham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考察结束后,丁力董事长敏锐地捕捉到全球以提升知识劳动绩效为目的的目标管理软件的巨大商机正在悄然形成。丁力董事长率先提出放弃系统集成、行业软件项目开发这个当时看似利润可观的模式,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抢占全球目标管理软件市场的制高点。

与国内众多软件企业一样,金钛软件公司也曾经青睐量身订制的“裁缝铺”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众多软件厂商争抢软件项目这一块市场份额,导致做项目成为一件很累的事情,赚的是“辛苦钱”。进入21世纪后,金钛软件公司认识到这种模式根本无法实现品牌化和规模化的目标,唯有走产品化软件开发之路,才能实现由传统的“裁缝铺”向现代化制衣厂的转变。在汇聚了全球IT精英的目标管理软件市场,金钛软件公司不以卵击石,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细分市场,公司决策层发现以任务流为核心并辅以知识劳动量化管理的专业级目标管理软件尚未现身,公司成立了“任务流软件研发中心”,主攻知识劳动量化管理。2001年,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开发管理模式,全省首家在RUP平台上通过可视化建模和组件技术,开发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八年磨一剑,公司终于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化软件——金钛任务流目标管理软件系列。

金钛软件公司在国际上还率先提出和创立了知识劳动过程管理“任务活动模板”的关键核心技术,核心思想就是把每个知识劳动工作者的每个时间段的劳动方法、成果和个人的任务、组织的目标有机地关联起来,并提供一个分析计算工作成本和效率的量化方法,确保工作对目标有明确的贡献率,解决了知识劳动量化管理这一难题。

2006年,金钛任务流产品的核心业务模型和国际商品化软件发展模式作为NASDAQ市场认可的发展形势,得到了美国投资商Walden等公司投资上市的合作意向。此间,江苏省政府和NASDAQ签署的五家公司上市合作协议中,金钛软件公司名列其中。

2008年,金钛任务流智能版任务日程管理模块研发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白领管理模式:从计算机系统伺服人转变为人伺服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