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业案例集
10730900000027

第27章 创业历程

袁华寿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家庭贫穷,没有上过几年学。但从小受苦挨穷的他并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想重新操起生命的航舵,走另一种有价值的人生旅途。那时他成天满脑子就是想要寻找致富的门路,最终瞄准了废品收购这个不起眼的行业,经过几年的滚打摸爬,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了泰华废旧物资收购站,从此踏上漫漫创业之路。

起初,他和妻子起早贪黑,每天跑上100多公里路途上门收废品,但由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获得多少利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再加上勤劳吃苦、待人真诚,他很快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收购站规模不断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初,他已在张家港、山东等地设立了好几个收购点,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袁华寿在苏南张家港市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并逐步从废旧收购向废旧加工发展,很快形成了收购、分类整理、塑料加工、产品原料的一条龙经营,到2001年,他已拥有1000多万元资产,且与相关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大量出售塑料原料,每天纯收入近万元。

行政区划调整后,张甸镇党委政府将招商引资放在第一位,广泛走访拜访本镇在外的知名人士,动员他们回乡创业。但大多数人觉得张甸基础太差,交通不便,不适合自己事业的发展,婉言谢绝邀请。袁华寿一开始也有些犹豫,毕竟自己那时已经40多岁,不愁吃、不愁穿,在张家港的事业又发展得很好,没必要再去烦那个神、操那个心。但转念一想,家乡诚心邀请我回乡创业,我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更何况到家乡发展更有潜力、更能显示人生价值!于是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为家乡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尽快发展起来尽一份绵薄之力。

说干就干,自2001年9月开始,他投入1000多万元,在张甸镇工业集中区征用35亩土地,创办泰州市华丽塑料有限公司,勇当新张甸回乡创业第一人。

文化不高,资金不足,经验缺乏。创业初期,袁华寿就遭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很快,企业就亏损45万元,连个回音也没有。整整45万元!这是袁华寿多年来靠拾荒积累下来的财富。在那些日子里,有人笑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风言风语传到了他的耳边,袁华寿内心非常痛苦:难道当初的选择错了?“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勇敢地走下去,谁也不是天生的英雄!大不了还去干老本行。

袁华寿没有灰心,更没有倒下,征土地、砌围墙、建厂房、跑贷款、袁华寿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正是凭着这种吃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创办的华丽塑料有限公司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1000多万元,到2002年8月,生产的塑料地板砖就进入了国际市场,短短的6个月时间,完成销售1650万元,出口交货值150万美元,实现利税160多万元,产销率达到100%。在他的努力下,企业成功申报了自营进出口权,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塑料地板砖的主要市场在欧美等国家。刚开始,华丽公司的订单都是依赖一些好友及生意伙伴提供的,虽然不断线,但总也接不到大订单,只能限于中国香港、韩国等地,不但受制于人,没有主动权,而且利润微薄,时间一长企业风险较大。袁华寿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塑料地板砖在国际市场看好,只有立足国际市场,华丽公司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鉴于此,袁华寿开始以外引外。他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请客户帮助介绍企业,同时积极申报经营进出口权,建立华丽公司与国际市场的“直通车”,打进了欧洲部分市场。全球规模最大的建材连锁集团是美国的一家公司,对塑料地板砖的需求量很大,但其要求也很高。如果能成为它的长期供应商,市场将成倍扩大。经过艰苦努力,华丽公司送检的产品现已获得通过,双方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仅此一项每年就新增销售额3000多万元。随着国内市场对地板砖的需求增加,袁华寿已定下了实现市场完全自主的目标。

过去,华丽公司生产的低档塑料地板砖,每平方米售价20多元,而高档塑料地板砖每平方米售价两三百元,利润成倍增加。2003年以来,为扩大高档塑料地板砖的生产规模,袁华寿组织近1000万元资金,实施二期工程,新建厂房1500平方米,新上大容量变压器一台,添置了扩大生产所需的相关设备10多台,新建综合大楼一幢。2004年,新增高档地板砖生产线一条,使企业的生产能力从过去的月产40个货柜,提高到100个货柜,从而达到国内同行业中上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