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10730600000095

第95章 诚心则无不成,伪妄则面可憎

“原文”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释义”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的真诚达到及至,那么连上天都会被感动,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而如果一个人过于虚伪或心术不正,不但会让人憎恶,更会由于坏事做得太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对着自己的影子时,感觉万分羞愧。

刘备诚心求才得贤相

真诚做人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三国时候的刘备本是一个贩夫走卒,但是他尊重人才,不以身份自重,能礼贤下士,结交有才能的人,从而三分天下。刘备的成功与他真诚恳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最能体现这一点。

刘备经徐庶推荐,决定请诸葛亮口出山。第一次,刘备带着他的两个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去隆中诸葛亮家中拜访,连人也没有见着,可是他并没有就此罢休;第二次,同样没有见着诸葛亮人影,关羽、张飞有些泄气和气恼。而刘备却劝说两位兄弟,依然恭恭敬敬的离去;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当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不忍打扰,遂在门外等候。刘备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他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那时,刘备是当朝皇帝的叔叔,身份显赫尊贵。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而已,并没有显露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只是听了徐庶和司马徽的话,刘备就不辞劳苦,三顾顾庐,用十足的敬意,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诚心执着以及对诸葛的尊敬换来了一个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

张良真诚获“奇书”

著名的谋士张良,在西汉建立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韩信、萧何一道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是韩国人,在秦灭掉六国以后,决心为国雪耻,于是在秦始皇东巡时,他带人埋伏在东巡车队所必经的地方,当始皇的车队一到,对其发起突然袭击。虽然部署周密,但仍然由于寡不敌众而失败了。面对秦朝廷的追拿,他没有办法,只好躲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

一天,他闲来无事,信步走到邳桥上,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头,半闭着眼睛坐在桥上,张良走过,恰巧老头的鞋子掉到桥下去了,老头毫无礼貌地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头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来给老头穿鞋。老头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

于是约张良一周以后再见面。张良在天刚刚亮时,便来到邳桥,见老头已经等在那里了,老头很不耐烦地说:“与长辈相约居然后到,好没有礼貌,再给你一次机会,再过一周,还是在这里见面,下次再早点。”说完扬长而去。一周后,张良在半夜时分就去了那里。过了不久,老头来了,高兴地说:“这样才对嘛”。说着,拿出一本册子交给张良,说:“好好地读懂这本书,你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谋士,能够辅佐帝王完成大业”。说完,飘然离去,此时天也亮了,张良看到老头给它的原来是《太公兵法》。他非常珍惜,深入钻研,融会贯通,后来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大业。

张良得兵书的过程,就表明了他的精神修养已经达到了“至诚”的地步,不计较老头的“无礼”与“狂妄”。

智慧总结

做人做事大不过“诚心”二字,有了诚心表明意志坚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真诚和自信,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