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10730600000024

第24章 笨拙掩饰聪明,低调掩饰锋芒

“原文”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释义”用笨拙掩饰聪明,用低调掩饰锋芒,宁可随和也不能自命清高,宁可退一步,也不急功近利,这便是为人处世的最佳法则之一,也是明哲保身的“狡兔三窟”之策略。

掩锋芒,避祸端成大事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曹操打败吕布后,班师回许都。一日,献帝设朝,曹操表奏刘备军功,献帝问及刘备的家世,得知他是孝景皇帝的玄孙,按世谱排辈份还是自己的叔叔,便叙叔侄之礼,拜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从此,称刘备为“刘皇叔”。

刘备投奔曹操后,暗中与董承、王子服、马腾等人结成了反曹联盟,为防曹操对自己起疑,就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掩曹操耳目。

关羽、张飞二人说:“兄长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做一些浇种之事,这是为什么?”

刘备说:“这是两位兄弟所不知道的。”关、张二人就不再说什么。

一天,关羽、张飞不在,刘备正在后园浇菜,曹操派张辽和许褚引数十人来到菜园,说:“丞相有命,请刘皇叔过府一叙。”刘备惊问道:“有何急事?”许褚说:“不知,丞相只吩咐我们来请刘皇叔。”刘备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曹操笑道:“在家做得好事!”吓得刘备面如土色。

曹操拉着刘备的手,直至后园,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这才放下心来,答道:“只是无事消遣罢了。”曹操说:“适才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望梅止渴’的事。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特邀使君小亭一叙。”

刘备闻此,心神方安。随即到了小亭,已设好了酒具,盘子里放着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曹操与刘备凭栏观望,曹操问刘备说:“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

刘备说:“不知其详。”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的时候能兴云吐雾,小的时候能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现在正值春深,龙乘时变化,就像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一样。龙可比世之英雄。使君久历四方,见多识广,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刘备说:“备肉眼安识英雄?”曹操说:“不必过谦。”刘备说:“备受恩惠,得仕于朝廷。天下英雄,实在不知。”曹操说:“即不识其面,亦闻其名。”刘备说:“淮南袁术,兵精粮足,可为英雄?”曹操笑着说:“坟中枯骨,我早晚必擒之!”刘备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曹操笑着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刘备说:“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的刘景升可以为英雄?”曹操说:“刘表徒有虚名,非英雄也。”刘备说:“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曹操说:“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刘备说:“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曹操说:“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刘备又说:“张绣、张鲁、韩遂等辈,都如何?”曹操鼓掌大笑道:“这几位更是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所谓英雄,是指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刘备说:“这样的人,谁能当得起?”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然后又指了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使君与我曹操罢了!”

刘备闻言,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下。当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首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竟至于此。”曹操说:“大丈夫也惧怕雷吗?”刘备说:“圣人遇到这种情况尚且改变容色,我刘备怎能不畏惧呢?”筷子掉在地上的真正缘故,被刘备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也就不再疑惑了。

刘备并非不知道什么是英雄,但他始终不肯表态,并且有意回避了三个人,一是马腾,二是曹操,三是刘备自己。

不提马腾,似乎不合情理,因为韩遂与马腾曾结为兄弟,当时任西凉太守,兵精马壮,提到韩遂必然会想到马腾,那么为什么只提了韩遂不提马腾呢?只因为刘备与马腾等人已私下结了反曹联盟,若说出马腾,让曹操警惕马腾,则有可能将自己牵连出来。

不提曹操,却又为何呢?原来,曹操做了汉丞相后,朝廷大权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皇帝徒有虚名,然则,曹操最忌讳别人议论他有篡逆之心,刘备若指称曹操为英雄,就等于说曹操不甘屈居相位,这样势必触痛曹操,遭到曹操的忌恨,这时的刘备还有求于曹操,“在人屋檐下”,还不敢更不会公开触怒曹操。这样不提曹操也等于向曹操表明,刘备眼中的曹操是安守本分、忠于职守的人,因而他不可能有反曹之心。

至于不提自己,这正是预料之中的,刘备最怕的就是别人警惕他,若承认自己是英雄,就等于表明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这必然引起曹操的怀疑,那么非但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恐怕还有生命危险。

当曹操对刘备提出的英雄一一否定后,指着自己和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刘备以为自己的韬晦之计被识破,惊得手中筷子落到地上,恰好外面雷声大作,他从容地借雷掩饰过去。令曹操对他毫无怀疑,以为刘备胸无大志,不再警惕。

掩盖锋芒,韬光养晦是精明人假装糊涂的一种策略,刘备用的正是此计,以此来提防曹操看破而加以谋害。后来,刘备以讨伐袁术为名领兵出走,摆脱了曹操的控制,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善屈伸,抓机会谋大局

当人们提到明朝的严嵩时,往往会想起与其对立的清官海瑞,暂且不管严嵩的历史功过以及个人品行如何,就其个人发迹过程而言,却尽显韬光养晦之术。他懂得适时地或藏或露自己的锋芒,从而可以青云直上。

嘉靖中期,夏言写得一手好文章,又为朝廷的重臣,颇受皇帝的器重。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当他打听到夏言是他江西同乡时,就想利用这层关系去接近夏言,但几次都没成功。但是严嵩并不死心,他特意准备了酒筵,亲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请夏言。夏言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他找借口回绝了严嵩。但是严嵩跪在堂前,反复高声朗读自己的请柬。夏言被他感动了,于是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严嵩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宴席上,他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

从此,严嵩受到了夏言的器重,一再得到提拔,官至礼部左侍郎。夏言担任内阁首辅后,又推荐严嵩接任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由此可见夏言对严嵩的信任程度。但是,严嵩极有心计,内心阴狠,做事又小心谨慎,不露一点锋芒。平时对夏言俯首贴耳,暗中却在寻找、制造机会,以将夏言一下子打跨。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他曾下令制作了五顶香叶冠,然后赐给几位宠臣。而夏言一直反对迷信活动,不肯接受香叶冠,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外边还郑重地罩上了一层轻纱,以显他对皇上的忠心。皇帝对严嵩大加赞赏,对夏言则表示出了不满。除此之外,夏言撰写的青词使皇帝感到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词方面大加研究;同时,为迎合皇上的心意,他还给皇上引荐了好几个得道“高人”。从此,皇帝逐渐地疏远了夏言,而对严嵩却越来越满意。

以后又连续发生了几件事情,使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严嵩眼看时机已到,一改往日的谦卑与隐忍,在皇帝面前说了夏言许多坏话。

有一次,严嵩与世宗单独在一起时,世宗与他谈及夏言,并对他们之间的不和略有询问。严嵩见状,突然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全身颤抖,匍匐在地,痛哭不已。他的举动使世宗产生了恻隐之心,世宗催问他是否有难言之隐。严嵩见世宗已经被打动,于是嚎啕大哭。世宗见他这样伤心,安慰他说:“你有什么委屈,尽管说出来,有朕为你做主,不要害怕。”严嵩见有皇上在撑腰,于是便将平时搜集到的所谓夏言的种种罪状添枝加叶地一一哭诉出来。世宗闻听,非常恼怒,马上下令罢免了夏言的一切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虽然严嵩藏器于身,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行为不可取,甚至有些残酷,但从韬光养晦角度来说,他显露得当,将藏露之术用到了家。

做人处世中,有时掩饰一些东西,自有其理由。有时是因为时机不成熟,必须像猎人一样耐心隐藏着,等待猎物的出现;有时是为了让对手充分表演,待其彻底地暴露出全部底牌,然后再抓住机会,后发制人。

智慧总结

一个人如果过于显露锋芒,就会遭到他人的敌视与嫉妒。善于隐藏锋芒,懂得韬光养晦、能屈能伸的人,才是真正富有智慧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要成就大业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