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处世全书
10730400000093

第93章 富家女,上进建奇功

人们听惯了杨家将、看惯了辽宋之争,对杨家将血染疆场的忠心感慨不已,从而忽略了一位与杨家将对立的巾帼英雄——萧太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舞台上,出过几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女统治者,辽国的萧太后就是其中一位,其影响和地位格外引人注意。

萧太后原名萧燕燕,汉名叫萧绰。萧氏,本来是契丹贵族乙室和拔里氏。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仰慕西汉高祖刘邦及其布衣将相之局,遂将耶律氏改称刘氏,而将乙氏和拔里氏比为萧何,遂为萧氏。萧氏是契丹的大姓,出任国事,而且耶律阿保机还把萧氏定为皇后家族,所以辽国自耶律阿保机以后的皇后几乎无例外地姓萧,故萧氏号称“国舅丈”。

萧燕燕之父萧思温,乃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驸马都尉。萧燕燕的母亲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女。也就是说,萧燕燕的外祖父乃是辽国名君。显然,她是位家世显贵的千金。萧燕燕自幼聪明过人,是位喜爱读书、性格坚强的姑娘,从小就深得父亲的宠爱。父亲有意重点培养她,专门为她请了老师,教她各方面的知识。就这样萧燕燕长到十五六岁时,便能够精通很多连男人都不懂的知识,她的“英雄本色”初露头角。

后来,萧思温准备把这个宝贝女儿嫁给韩德让为妻。韩氏在辽世代掌管军政,韩德让的曾祖、祖父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开国功臣。韩德让自幼喜读汉文典籍,文化修养深厚,文韬武略均名冠一时,且此人年轻英俊,仪表不凡,志向远大。对于这门亲事,萧燕燕暗中高兴了一阵子。谁知,她与韩德让订婚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的变故,这次变故把她推向了辽国皇后的位置。

原来,辽穆宗继位以来,荒淫无度,不理政事,而且残忍暴戾,嗜杀成性。身边的人个个朝不保夕,于是侍从在其行猎途中将其杀害。萧思温等人立即拥立世宗次子耶律贤为帝,这就是辽景宗。这一年,萧燕燕17岁。辽景宗登基后,为了报答萧思温的拥立之功,特别提出要选他那位袅袅婷婷、独具风韵的女儿萧燕燕为贵妃。这样,萧燕燕没有成为韩德让的妻子,反倒入宫成了辽景宗的妃子。不久,她就被册封为皇后。

历史给了萧燕燕进一步施展才华、表露个性的机会。辽景宗即位时,辽国已享国50余年,一度成为东西横行、声肆万里的强大王朝。但由于近年来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相互倾轧和各种矛盾的日趋激烈,辽国已逐渐败落。辽景宗一心想整振朝纲,无奈因病魔缠身,心有余而力不足。辽景宗遂不得不开始倚重于皇后萧燕燕协助他处理政务。萧燕燕看着常年卧病在床的皇上,目睹国家多年动荡、局势危难的现状,义无反顾地担起了治理国家的重任。

后来,萧思温在伴驾出行时,被其政敌暗杀。事过数月,才查出背后指使者是国舅萧海只、萧海里及萧神靓。父亲被杀,使得萧燕燕更深切地感受到朝廷内部的矛盾重重。她心头再一次警钟长鸣,于是暗下决心,定要使日趋衰微的国家再度振兴。坚定的信念促使萧燕燕锐意进取,慢慢地,她那坚韧刚毅、临危不乱、处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个性越来越充分地显露出来。经过数年的艰苦磨炼,她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成长为一位颇具政治经验和才干的人物。逐渐地,她成为大辽国的政治核心。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35岁的辽景宗病死。他在临终前颁布遗诏:“梁王隆绪继位,军国大事听命皇后。”这就直接把萧燕燕推向了辽国政治舞台的前沿。梁王隆绪在母亲的辅佐下,即皇帝位,是为辽圣宗。圣宗即位之初,宗室亲王各拥重兵,面对当国的孤儿寡母,难免心怀异念,史称“时主少国疑,宗室拥重兵,内外震恐”。面对严峻的形势,萧太后心存忧虑,思绪万千。她深知人事的重要,为了稳定政局,振兴大辽国,她广泛培植亲信。在此过程中,萧太后充分施展出她高超的政治手腕,把契丹和汉族中的有识之士紧紧地网罗在自己周围。其中,以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契丹贵族和汉族人韩德让等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得力的集团。

虽然国内政坛暂时稳定,但形势并不乐观,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国际政治关系复杂。当时正值五代结束,宋朝刚刚建国不久,用政治风云变幻无常来形容丝毫不过分,况且大宋开国皇帝太祖曾对丞相赵普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太祖弟太宗一刻也没忘记太祖一统天下的遗志,而辽国也久窥中原国土的富饶与肥沃。这种政治环境的确险恶,但也给统治者们提供了展示他们才能、性格的机会。

萧太后执政后第一次与宋交锋是在燕云一带。燕云十六州是辽宋的主要战场,从五代到宋战火不断,一直是兵家常争之地。当时大宋太宗皇帝御驾亲征,率兵直扑幽州城下。当时协助处理国政的萧太后命耶律斜轸率兵救援,大败宋军于高粱河。宋太宗中箭,跌落马下,后乘驴车逃回。

后来宋与辽几次交锋,基本都以宋的大败而告终。尤其是宋辽幽云大战,萧太后大显神威,全线告捷,使宋王朝从此放弃了收复幽云的打算,也从此一改对辽国的战略进攻。自此之后,幽云之地的烽火暂告平息。

公元1004年9月,萧太后以大将萧挞凛、萧观音奴为先锋,亲率大军20万,倾全国兵力南征。辽军在萧太后的率领下,声势浩大,一路南下,绕过宋军坚守的保定等地,避重就轻,直抵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其对岸就是北宋的都城——开封汴梁。战报传到宋廷,朝野上下一片惊慌,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当真宗皇帝出现在两军阵前时,士兵高呼“万岁”之声传出数十里。

这样一来,无形之中使萧太后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使她不得不冷静分析前线战事的态势。事又凑巧,一个偶然机会,她的先锋官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伏弩射死。军未交战,先失大将,辽军士气受到影响;加之大军深入,背后宋朝州城坚守,仍有后顾之忧。萧太后对这种处境有清醒的认识,决定以战求和。最终宋辽达成“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各自罢兵。从此,宋辽双方进入了百余年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萧太后在第二年,还下令在双方边境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加强了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对宋辽双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乃至民族融合都有积极意义。正是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才使萧太后真正开创了一代“中兴”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