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处世全书
10730400000242

第242章 不求富贵求淡泊

东汉时期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同学。他才华出众,但不汲汲于名利,更不戚戚于富贵,从不因为有汉光武帝这样一个老同学而骄傲,反而害怕刘秀封自己做官,所以他隐姓埋名,隐居富春山中,以垂钓为生。

刘秀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于是告示天下,令人寻找严子陵,并且请来宫廷的一流画师,为他描摹了一幅形神毕肖的画像,并下诏复制许多份,颁发天下,让各地官吏负责寻找严子陵。

很长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点严子陵的消息。刘秀非常焦急,却没有任何办法。然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天,一个农夫上山砍柴,远远地看见河边坐着一个身穿羊皮大衣的垂钓者,往前走近一看,竟然很像集市上贴的严子陵的画像,这可是皇上下重金要寻找的人,于是农夫顾不得砍柴,便飞一般的跑到衙门,向县令报告此事。

县令不敢迟疑,迅速上书光武帝说:“一农夫在富春山溪水边,发现一位身披羊皮大衣的垂钓者,很像严子陵。”

刘秀听后,立即派官吏带上优厚俸禄,请严子陵出富春山回朝做官,然而淡泊名利的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可是刘秀不甘心,后又多次派人去请,但都没有说服他。最后,刘秀给派去的官吏下了死命令,让他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严子陵请回京城。于是,这些官吏只好把他硬拉上官车,一路快马加鞭的把他带回京城。刘秀早已为他准备好房子、食物、仆人。然而,严子陵不但没有感谢刘秀,还非常不屑一顾。

那时,严子陵还有一个旧时好友,名叫侯霸,在朝中做大司徒。他听说老朋友已到京城,就派下属侯子道带上自己的亲笔书函专程去探望。可是,当侯子道恭恭敬敬地把信递过去后,严子陵斜倚在床上根本就没动一下,只是接过信,粗略地看了看,便放在桌子上。侯子道以为严子陵因为候霸没有亲自来拜访而不高兴,于是说道:“大司徒因为公事无法脱身,所以没能亲自来看您,晚上,他一定会登门拜访,劳驾先生先写个回信,也让大司徒安心。”

严子陵便提笔给侯霸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君房(侯霸字君房)先生,既为汉朝大司徒,就应为人民做好事,如果一味地奉承君王,不顾人民死活,那样是不可以的。”

侯子道回去把信交给侯霸,侯霸看信后很不高兴,以为严子陵根本没把他这个大司徒放在眼里。于是把信交给刘秀看,谁知刘秀笑了笑说:“他还是这个倔脾气。”

当晚,刘秀亲自登门看望严子陵。可是他仍然不愿理睬,躺在床上动都没动。刘秀没有恼火,反而笑着拍拍严子陵的肚子,说:“老同学,你难道一点也不念咱们同窗一场,帮我一把吗?”严子陵说:“我怎么是不念旧情呢,只是我不喜欢做官,你就不要逼我了吧?”刘秀只能失望地走了。

不久后,刘秀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但是他不肯上任,一定要回富春山继续过他的隐居生活。刘秀没办法,只能同意他的要求。严子陵回到富春山,每日都坐在富春江上的一个台子上钓鱼,后有人把这个地方称为“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一生只寄情于山水间,这是一种人生的极大智慧。他很清楚名利场上的险恶,与其为名利争得你死我活,倒不如保持清高的节操,在淡泊中度过一生。

做人的智慧

一个高风亮节的君子,能够保持他们的人格和理想,不为身外物所累,不受富贵名利的诱惑,这一点远远超过为争夺名利而狰狞;狼狈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