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处世全书
10730400000231

第231章 安身立命,“慎”字当先

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后,便开始对抗太平军。起初,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每一次失败,对曾国藩来讲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面对失败的痛苦和其他方面的压力,曾国藩不只一次想要自杀,结果都被手下拦住了。

为此,曾国藩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最后得出结论,只有谨慎作战,才会增加打胜仗的几率。果不其然,曾国藩在变得越来越谨慎的同时,湘军打胜仗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战场上需要谨慎作战,官场上更需要谨慎为官。因为,官场相对于战场来说更隐蔽也更加复杂。

随着平定太平军的节节胜利,曾国藩的权势越来越大,然而曾国藩不以为荣,反为其忧。毕竟官位越高,接触的高官越多,要想在其中游刃有余,谈何容易,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外权大臣。曾国藩在日记里总是写到,官位越高,权势越重,就越容易招致大祸,因此,他总是将事情尽量做得更周全,不要留下缺点或漏洞,以免受到别人的指责,或使一些异己分子抓住把柄不放,导致自己因小失大。

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朝廷和湘军之间的风波基本平息。曾国荃不再归隐,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再次踏入仕途,担任湖北巡抚一职。当时出任湖北总督的是官文。此人虽没有什么才能,不过他是满人,在官场上仍是洋洋得意。曾国荃对此人深为不满,于是上奏,说官文是肃顺的余党,应该一并铲除。结果,奏折呈上后,御史佛尔国却反参了曾国荃一本,他说曾国荃图谋不轨,想诬陷官文,按照大清律法,应该将曾国荃入罪。后来,经过调查,官员的确与肃顺等人有关系,清廷将其罢免。曾国荃的做法无疑会得罪清政府中的满清权贵,如果曾国荃在日后出现疏漏之处,曾国藩也肯定脱不了干系。

为了让曾国荃日后谨慎,曾国藩写信开导:“顷阅邸抄,官相处分极轻。公道全泯,亦殊可惧!”他在信中向曾国荃讲明了当时的情况,官文虽然是肃顺余党,但由于是满人,受到的惩罚非常轻。官场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无法改变,只有试着去适应它。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湘军将领蒋益澧任广东巡抚,上任不足一年就被弹劾,转而为广西按察使,职位连降两级。从中足见官场变幻莫测,稍不注意,便会有所闪失。得意的时候可能会一年升迁数次,而失势的时候又会一落千丈,曾国藩以古人为鉴,以今人为镜,将官场看得透实而真切。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他在给黄翼升的信中写道:“吾辈久居高位,一有不慎,名声即损,唯小心谨慎,时时若有愆尤在身,则自然无过矣。”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曾国藩已是六十高龄,次年,他的一生结束了,身节俱全。去世前的几个月,他仍然不忘谨慎,给兄弟写信时,再次告诉他们仕途险恶,望他们保重。他这样写道:“官途险,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风波之中,能妥帖登岸者实属不易。如将帅之和厚中正,以为可免于艰难,不谓人言籍籍,莫测所由,遽至于此。”曾国藩这样做,目的之一是想让兄弟能够学会他的谨慎,不要因为大意而连累家族,毁了自己辛苦创下来的基业。

由此看来,曾国藩谨慎于微的做法,才使他在官场上纵横多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