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处世全书
10730400000174

第174章 磨炼出人才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出生。皇太极出生那年,父亲努尔哈赤34岁,生母那拉氏18岁。据清代官书记载,太极音同台吉,台吉前有黄、红等颜色覆盖。而汉族把皇位继承人叫做皇太子,也同皇太极音相似。所以说,皇太极应该是一个显贵的名字。

少年时代,皇太极深受父亲的喜爱,过着十分优越的生活。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也很受努尔哈赤的恩宠。由于家境条件好,皇太极从小便受到了一定的文化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善于思考,很多知识一学便通。这个时候的学习,为他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当他长大从戎的时候,努尔哈赤军中众多的战将几乎没有几个人识字,只有皇太极够得上是一个比较懂文墨的人。

不过,皇太极并非命运的宠儿,12岁时便失去了母爱,这使他的心情很抑郁。而政务缠身、不断征战的努尔哈赤又无暇给予他太多的照顾和体贴。作为一个大家族,皇太极有4个叔父,穆尔哈齐门下就有11个堂兄弟,舒尔哈齐门下有9个堂兄弟,阿敏贝勒门下有6位侄子、济尔哈朗贝勒门下有11位侄子。而且皇太极的7位同父异母的兄长中5位是福晋所出,这5位福晋都是建州人,只有他的生母是叶赫部,而叶赫又同建州有难解的深仇。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少年皇太极不得不开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过多的艰难与困苦磨炼成了他的独立性格与顽强意志,他开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因为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皇太极早就形成了顽强的性格。每当遇事时他总能冷静思考,并且做事具有全局的观念,仅此就深得父亲的信赖。

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秋,皇太极首次跟随父兄出征作战,参加了对乌拉部的征伐,这年他已21岁。在作战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命令部下四处焚毁敌人粮草,并不直接与对方短兵相接。皇太极对此不理解,努尔哈赤给他做了个比喻,在砍伐大树的时候,必须用斧子一下一下地砍,才能渐渐把树砍断。对付乌拉部这样的强敌,也要渐渐消耗,只有将其周围所属羽翼攻取,最后才能取胜。这一策略果然奏效,第二年,努尔哈赤就吞并了乌拉部。征伐乌拉部的胜利使皇太极受益匪浅,使他在以后的独自征战中,基本上沿用了削弱对方旁枝的策略。

努尔哈赤生前为了巩固权位,先幽死胞弟舒尔哈齐,又杀死长子褚英。

褚英是皇太极的兄长,一员疆场骁将,每临战场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努尔哈赤也非常赏识他,晚年曾有意培养他作为自己的继位人。但褚英也有致命的弱点,他心胸狭窄,为人傲慢,拥权自重,经常对自己的兄弟和群臣百般欺凌,引起了义愤。皇太极等人忍受不过,把详细情况禀报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听后非常震怒,下令监禁了褚英,从此改变了对褚英的印象,后又将其处死。褚英失势,为年轻的皇太极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他冷静机敏的个性得到了进一步地发挥,从而受到了不断提拔。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在反复考量后,努尔哈赤选定皇太极与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为四大贝勒,佐理国家政务。按照规定,四个人按月轮流负责处理机要事务。

在处理军机要务期间,皇太极毫不懈怠,积极参与政务、军事的谋划和决策,成为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皇太极的才能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初露锋芒。当时努尔哈赤为了复仇,公开向明朝宣战,准备进兵攻打抚顺。皇太极巧设计谋,他建议努尔哈赤预先派军卒扮作贩马商人混进城内,然后在夜晚带领大军攻城,发炮为号,里应外合。努尔哈赤非常赞赏他的意见,并决定付诸实施。结果,这一策略使明朝的守将措手不及,后金很轻松地攻下了抚顺城。

皇太极在对内辖制和对外征服的过程中能够挫败群雄,是同他挫折长智慧、困厄磨意志的特殊家庭环境和人生经历分不开的,而他善于慎思、冷静机敏的个性也成为他以后发展的重要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