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处世全书
10730400000154

第154章 以退为进,成功扩张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摩根。

1898年,美国总统麦金利乘古巴发生动乱之际,找了一个借口,发动了美西战争(当时古巴是西班牙的领地)。而与此同时,在战争之外,老摩根与素有钢铁大王之称的卡内基也展开了一场龙争虎斗。

由于美西战争的需要,匹兹堡的钢铁需求量高涨。当美西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的时候,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摩根看到了钢铁工业前途无量,所以,他很早就把目光盯在了钢铁生意上,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他把安插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融资条件,逐渐地控制了伊利钢铁公司。虽然如此,但这家钢铁公司与卡内基的钢铁公司相比,还只能算得上是中小企业。美西之战导致钢铁价格猛烈上涨,所以摩根对钢铁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决定向卡内基发动进攻。

为了壮大自己的事业,摩根首先合并了美国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型钢铁公司,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同时拉拢了国家钢管公司和美国钢网公司。在这些准备就绪后,摩根开始向卡内基采取行动了,他操纵联邦钢铁公司的关系企业和自己所属的全部铁路,同时取消了对卡内基的订货。

根据摩根的预测,他以为卡内基会立刻作出反应。但事情恰与摩根预料的相反,卡内基出奇的平静,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卡内基在受到如此“围剿”的时候,比任何人更明白一点,冷静是最好的对策,更何况自己面临的对手是能够在美国呼风唤雨的金融巨头,如果此时匆忙采取行动,那最倒霉的肯定是自己。

卡内基以静制动的策略使摩根很快意识到,他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于是他马上采取第二个步骤,放出风去:美国钢铁业必须合并,现在是否合并贝斯拉赫姆公司,还在考虑之中。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迟早要合并卡内基公司。摩根向卡内基发出如此挑战的同时,还威胁卡内基,扬言要与贝斯拉赫姆联手对付卡内基。

这时候,卡内基不能再无动于衷了,他想到如果摩根真的与贝斯拉赫姆联手,他的处境就有危险了。在综合分析局势利弊之后,卡内基终于作出了决定:与摩根的公司合并,条件是卡内基只要合并后新公司的债,新公司的债对卡内基钢铁资产的时价额以1美元比1.5美元来计算。

如果以1美元比1.5美元来执行,对摩根来说,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但对于这样的条件摩根为什么能接受,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摩根合并卡内基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赢得高额的利润。也许正是基于高额利润的考虑,摩根才达成了谈判的协议。按照合约,卡内基钢铁公司的价格以合并后新组建的联邦钢铁公司的公司债还清。

卡内基看准了摩根急于求成的心理,同时也看到了摩根的弱点。卡内基揣摩透了摩根心思,顺应他的要求,合并可以,但条件是苛刻的。这样,按照协议,卡内基的资产一下子从当时的2亿多美元上升至4亿多美元。

卡内基的立场看似非常软弱。当摩根采取第一步行动时,卡内基无动于衷。当摩根采取第二步行动时,卡内基未作任何抵抗就投降了。从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摩根始终处于攻势,卡内基处于守势的地位,并且还退了一步;但从结果来看,摩根虽然争得了面子,而卡内基却实实在在地前进了一大步。

办事过程中,不能像飞蛾扑火、公羊用角去顶篱笆那样硬碰硬,“以退为进”可能是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人的智慧

一个懂得进退之术的人,绝对不会作出“拿鸡蛋碰石头”的愚蠢举动。因为一味地比权量力,好勇斗狠,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但是,如果明智地作出一些让步,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让步不是盲目地无原则地屈服,更不是软弱地退却,它是在充分了解对手的情况下作出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