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故事练口才
10729800000194

第194章 司机与乘客

1937年,郭沫若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从日本返回祖国,参加抗日。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上海各界人士集会,欢迎郭沫若和与此同时获释的沈钧儒等“七君子”返沪。会上,国民党代表鼓吹“一党专政”和抗日必须统一于“政府”之下。郭沫若针对这种谬论给予反驳。他说:政府好像是个火车司机,人民好比火车上的乘客,司机、乘客是向着同一目的地,乘客应该一致服从司机开车,才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地。但是如若替我们开车的司机,是个喝醉了酒的醉汉,或者他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全车乘客都将有生命之危,更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这样我们就不能再服从他了。这时候我们不但不能服从他,而且应该叫醒他了!

即使他没有喝醉,没有睡着,而这个司机不是个好司机的话,那他也是不会注意安全行车的。像前面轨道上,堆放着许多石块、障碍物,他还是硬向前开,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这时我们全车的人,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胜利到达目的地,也就不能盲目地服从他,大家应该命令他停车,应该赶快下车,一齐动手把石块、障碍物搬掉。

通过这一类比,生动地反驳了抗日应统一于“政府”之下的谬论,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真面目。

郭沫若先生运用的这种辩论方法,是一种说理性的比喻手法,又是一种比较形象生动、婉转曲折的说理方法。在辩论中,这种方法是经常用的,形象的比喻可以使对方无话可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