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中国经济学
10729000000028

第28章 供求规律

一、需求量与需求规律

马克思指出,商品需求就是“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需求总是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确切地说,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商品需求,商品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有效需求。

从质的规定性来看,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分为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生产需求是指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消费需求是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从量的规定性来看,有效需求是个数量概念,是指与一系列可能的价格对应的可能的购买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的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等。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也会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规模及其内部结构,都会对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在进行国民收入的分配时应该注意处理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涨落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叫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这就是需求规律。需求规律反映的是一般商品需求与价格变化的规律,这一规律也有例外,如炫耀性商品,即用来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反而可能减少。

二、供给量与供给规律

马克思认为,商品供给“就是处在市场上的产品,或者能够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它们不仅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且这种使用价值还以一定的量出现在市场上。”也就是说,商品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商品供给可以分为单个生产者的供给和整个行业的供给。商品供给是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供给能力包括新产品与过去的存货。

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数量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整个行业的供给,即市场供给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商品供给包括生产资料的供给和消费资料的供给。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商品供给是个数量概念,是指与一系列可能的价格对应的可能的出售量。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市场价值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一定数量的不同商品可能在价值量上并不相等。同样,一定的价值总额既可以表现为一种商品的很大的数量,也可以表现为另一种商品的很小的数量。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有:厂商的目标、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产品进出口的变化、政府的政策等。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叫供给量的变化。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就存在以下关系:某种商品价格高,则供给量多;价格低,则供给量少。或者说,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按相同的方向变化。这就是供给规律。这一规律是一般商品的规律,当然也不排除例外,如文物、某些艺术品等商品的供给量是固定的,价格上升,供给也无法增加。

三、供求规律及其作用

供给和需求不是两种孤立的行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商品供给,商品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如果没有商品需求,商品供给就不可能实现。商品供给决定着需求的满足程度,商品需求又对商品供给量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供给与需求在矛盾运动中趋向于一致,但是,供求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从不平衡到平衡,再从平衡到不平衡是供求矛盾运动的客观形式。在市场上,商品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互相调节、互相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必然趋势,就是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马克思指出:“市场价值调节着供求关系。”如果商品的市场价值降低了,相应地,市场价格也随之降低,市场需求平均就会扩大,并且在一定限度内就能吸收较大量的商品,相反,如果商品的市场价值提高了,市场价格也相应提高,市场需求就会缩小,就只能吸收较小量的商品。可见,商品市场价值的变化会导致市场需求的扩大或缩小,并进而改变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或者使原来供不应求的商品变得供过于求,或者使原来供过于求的商品变得供不应求,这是价值规律调节市场供求的结果。价值规律对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是以市场价格为媒介的,供求规律实际上是在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供求变动与价格变动互相调节、互相确定的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市场供求状况经常发生变动,进而引起商品价格的波动,供求规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市场供求影响市场价值。当市场供求一致时,市场价值是由构成商品供给的很大数量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的,哪种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所占比重越大,市场价值就越趋向于由哪种商品的个别价值来决定。但是,市场供求只是影响市场价值的决定,商品的市场价值最终还是由生产符合社会需求的使用价值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其次,市场供求影响市场价格。一方面,市场供给变化会影响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供给增加会使市场价格降低到市场价值以下,反之,市场供给减少会使市场价格上升到市场价值以上,市场价格和市场供给呈反方向变动。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如果市场需求减少,会使市场价格降低,反之,市场需求增加会使市场价格上升,二者呈同方向变动。当然,市场供求也可以在不同的形式上抵消自身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市场需求减少,因而市场价格降低,资本撤出,市场供给就会随之减少,同时,如果市场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本身又会有所增加,而在资本撤出时,也可能是劣等生产条件的企业倒闭,从而该商品的市场价值降低,并由此而与市场价格趋于一致,如果市场需求增加,则情况与之相反。

再次,供求规律对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两大部类产品的供求关系,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平衡关系,不仅要在供求量(包括价值量和实物量)上保持平衡,而且在供求结构上也要保持平衡,供求总量和供求结构是交互作用的,总量变动会引起结构变动,结构变动也会引起总量变动,总量总是一定结构下的总量,结构又总是一定总量下的结构,无论是总量失衡还是结构失衡都会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所以,国家应该正确分析供求状况,采取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供求关系的平衡推动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了解供求规律,注意预测和分析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对市场进行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