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家庭理财
10728300000022

第22章 家庭理财行为

家庭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容易获得较高的回报率;但经济不景气时,家庭仍然作为资金的提供者,会受到市场平均利率的制约,收益率不会高。这时主动地变换角色和观念,及时树立“大投资小储蓄”的思路,变单一储蓄为多渠道的投资,变资金的供应者为资金的需求者,主动出击,这是需求不足市场条件下的家庭投资与理财策略。

一、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入数量与比例

2005年12月12日山东大学威海营销管理研究中心对威海市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率是居民进行投资时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他们所占的比例均为30.3%,且在被调查的三个年龄段中,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这两个因素的关注度最高,分别为25%、50%,而其他一些考虑因素,如,变现能力、操作的难易度、投入时间及精力、回收期长短等居民普遍考虑得较少。可见,威海市居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比较强,其投资方式大多属于稳健型。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和领域进行理性投资

理性的投资,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了解所欲投资目标的内涵与其合理报酬后所进行的投资行为”。理性、正确的投资不但可以将“收入”大于“支出”的差距扩大,使你的财务真正独立,并且能协助你达成人生的目标。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居民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众所周知,1995~1996年股市十分低迷,上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钱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新股发行的发签号码,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199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认购到的新股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入或收入相对量的增加,最起码也要能够保值或者带来以后的收入增加。只要投资后扣除机会成本仍然高于另一种投资的现期收入,就可以大胆抓住机会进行投资,因为追求收益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动机。

三、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

从选择了多种可以投资的资产,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居民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居民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与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那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或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多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主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多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多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图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及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层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而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政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客观存在,使居民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政策的干预有关。

四、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居民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

居民在投资理财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这是以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以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入,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一般地,将居民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居民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并以收益与风险决定其持有数量和比例的。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持有何种或哪几种资产才是最佳选择,不仅与居民的需求偏好倾向等因素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资产供给。我国居民投资的资产,不论是实物性的、金融性的、实业性的,其品种和选择等都很有限,过度集中的储蓄从表面上看是居民自愿选择的结果,但实际上多少带有“别无选择”的“被迫”性质,因而确认居民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和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虽然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此外,近两年,我国股市扩容加快,股指长期处于下降的通道中,这对保护居民家庭的投资积极性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居民的投资资金,提高其投资的收益率,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因为健全的、活跃有序的投资市场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居民家庭持有的资金向生产性投资转化,才能真正使居民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复苏,与下一世纪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