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育健康宝宝一本通
10726600000036

第36章 产后性生活与避孕

1.慎对产后第一次性生活

不少产妇在产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会阴伤口早已愈合,但在首次夫妻生活时,还会出现伤口裂开、出血。本来欢快之事,一下变成了无言的痛楚。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

(1)与恢复夫妻生活的时间有关:会阴切口的伤口一般需7天才能愈合,并将缝线拆除。此时,会阴表面组织早已愈合,但是深部肌层、筋膜需6~8周才能得以修复。如果过早恢复性生活,可导致伤口裂开、出血。

(2)与产妇全身情况有关:当产妇患有贫血、营养不良或阴道会阴部发生炎症时,均会延迟会阴伤口的愈合。

(3)与伤口缝合情况有关:除了会阴部表皮层用丝线缝合外,内层肌肉、皮下脂肪层均用羊肠线缝合。由于人体组织对羊肠线的吸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加上羊肠线的质量、会阴部是否严格消毒等问题也会影响人体组织的吸收。

(4)动作过于激烈:由于男方在妻子妊娠晚期、产褥期禁欲时间较长,一旦恢复夫妻生活,往往动作激烈,这样也很容易引起会阴组织损伤、出血、裂开。

因此,产后一定要等会阴伤口完全愈合后再恢复夫妻生活。首次夫妻生活时,丈夫动作要轻柔,一旦发现阴道出血,妻子应立即就诊,莫因“难为情”而自己草草止血了事,以免延误病情。

2.产后恢复性生活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子宫、宫颈、阴道在产后需经过6~8周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在此之前,性生活是绝对要禁止的。此时,子宫内膜上还留有胎盘剥离后形成的创面,子宫颈口是开着的,会阴和阴道的伤口尚未愈合,性生活可能会将细菌带入产道,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所以,只有在产后6~8周以后,经过产后健康检查,医生确定妇女生殖系统完全恢复正常后,才能恢复夫妻性生活。

剖宫产的产妇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恢复。一般需在产后3个月再开始性生活。

当然,在生殖系统及伤口完全恢复后,是否马上恢复性生活,也需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而定。如果产妇因阴道干燥而疼痛,或因有过伤口缝合而不舒服,阴道润滑剂可以提供帮助。

3.产后不来月经也会怀孕

哺乳期妇女由于受到神经、内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后卵巢暂时不排卵,这种可排卵、停经的时间很不固定,因足月分娩后妇女卵巢功能恢复时间因人而异,短者产后1个月即来月经,长者直至停止哺乳才来月经。因此,哺乳期(产后)妇女随时都有可能怀孕,故女性只要恢复性生活就应注意避孕。

4.产后避孕措施的选择

产后妈妈应有一段时间来恢复身体,并照顾宝宝,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避孕措施。有人认为产后不来月经,不会怀孕,因此无须避孕。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产后不可忽视避孕。

一般来说,产后不哺乳,月经常在产后28~42日来潮,即使哺乳也不一定闭经,有的产妇月经仍然按期来潮,有的约3个月恢复月经。值得注意的是,哺乳期虽然不来月经,但仍然会排卵,故有的产妇在哺乳期同样会怀孕。哺乳期受孕对产妇健康十分不利。下面介绍一些可于产后使用的避孕方法。

(1)宫内节育器:产后3个月以后,在来月经之后,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即俗称的“放环”。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节育措施,一次放置能持续多年发挥避孕作用,且取环后照样有生育能力,是我国育龄妇女应用最多的避孕工具。使用宫内节育器时,要经过妇科医生的检查,由专科医生放入。一般是在产后第一次月经再次来潮后4~5日放入。多数人使用效果良好,也有人会有腰痛、经血增多、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不适,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讨论是否需要取出。

(2)避孕套:避孕套是一种屏障避孕工具,它不带任何药物,可于任何时期使用,尤适用于产后哺乳期避孕。产后3个月内宜用避孕套,以避免和阻止精子进入阴道,达到避孕目的,是适应性最广的一种避孕工具。它适用于任何人,但它要在性生活中使用,可能会干扰一些人的性生活质量,在避孕套外涂上避孕药膏会减轻一些不适感。

(3)外用避孕药:外用避孕药是于性生活前使用的一种不干扰生理功能的避孕药,它作用部位局限,无全身反应,因此可在产后使用。

(4)口服、注射避孕药:避孕药有口服和注射的不同,但由于这些药物会通过哺乳传给宝宝,因此在哺乳期的妈妈最好不要使用这类避孕药。

5.产后放节育环的时间

产后避孕一般常采用的是放节育环。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放节育环比较好呢?

(1)剖宫产时立刻放:剖宫产时取出胎儿和胎盘后,便将环放入子宫的最佳位置。此时放环,命中率达100%。不增加患者额外痛苦,避免下次放环时的思想负担。

(2)月经干净后3~7日放环:此时放环不良反应较少。也有人主张月经来潮后3~5日放。因为此时排除了怀孕的可能性,同时子宫口松,环易放入。

(3)产后42日产后检查时放:此时,子宫已恢复正常大小,宫口松,环易放入。

(4)人工流产时放:人工流产手术和放环术一次进行,减少痛苦。

(5)大月份流产后放:在怀孕3~6个月做人工流产或引产手术的同时放环。

6.产后卵巢恢复排卵的时间

产后排卵的恢复与产妇是否哺乳和哺乳时间的长短有关,产后未哺乳产妇,4周内很少排卵,产后6周内排卵的占10%~15%,产后3个月内排卵的有30%。哺乳妇女排卵恢复更晚,多于产后4~6个月恢复,但也有在产后6周发生排卵者。

此外,产妇的年龄、肥胖对排卵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日本有资料表明,34岁以上和肥胖的产妇,产褥期第一次排卵的时间有延迟的倾向。产后月经的来潮时间也是与产妇是否哺乳有关。产后不哺乳者,一般于产后6~8周月经可以恢复,第1~2次多为无排卵性月经,3个月后恢复为排卵性月经。哺乳妇女月经恢复的百分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至产后9个月可达到70%。一般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多有排卵,故哺乳妇女在月经恢复前有受孕的可能。而采用延长哺乳期以节制生育并非可靠的节育方法,反而可能影响母婴的营养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