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育健康宝宝一本通
10726600000023

第23章 分娩知识

1.计算预产期

计算预产期的方法有3种。

(1)按最后月经期计算:月份+9(或+3),最后月经日期+7.

例如:最后月经日期:2008年5月13日,所以预产期应是:2009年2月20日

(2)按引起妊娠的性交日期计算:从性交日期算起第266天,即分娩之预定日期。

(3)按初觉胎动日期计算:由于最后一次月经来潮时间记不清楚或月经周期不定的人,不能按上述方法计算时,就以母体第一次感到胎动的日子加22周(第一次分娩的产妇),或加24周(已有分娩经历的产妇)计算预产期。第一次分娩的产妇一般在18周后会感到胎动,已有分娩经历的产妇一般在16周后会感胎动,但此法较不可靠。

推算预产期的目的,并不能确定真正的分娩日期,其实在预产期的前后2周分娩都算正常,及时、有计划地做准备对您和胎儿都会有帮助。

2.了解产程的3个阶段

从规律性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的全过程称为总产程。总产程在临床上分为3个阶段,即3个产程。

第一产程,又称宫口开全期,从产妇出现间隔5~6分钟的规律性宫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结束。初产妇的子宫颈较紧,扩张较慢,需10~12个小时,经产妇的子宫颈较松,需4~10个小时。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个小时,经产妇在1个小时以内,有的仅数分钟。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现在,有人主张把产后2小时称为“第四产程”。因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这2小时内,在这段时间里产妇仍需留在产房观察。如一切正常,2小时后产妇被送到休息室,分娩过程真正结束。

3.怀孕后期胎儿臀位的纠正方法

胎位,通俗地说,就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正常的胎位应该是胎头俯屈,枕骨在前,分娩时头部最先伸入骨盆,医学上称之为“头先露”。这种胎位在分娩时一般比较顺利。而身体其他部位(如臀、脚、腿部甚至手臂)朝下,这种状况就属于胎位不正。这些不正常的胎位,等于在孕妇的分娩通道中设置了障碍,因而容易导致产妇难产。在异常胎位中,臀位的比例最高。

张太太怀孕30周。最近一次做B超,医生告知她胎位不正,胎儿呈臀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坐胎”,这使原本打算自然分娩的张太太不免紧张起来,心中充满了不少疑惑:胎儿臀位能变成头位吗?一定需要剖宫产吗?怀孕30周以后,如果胎儿还是臀位,要设法纠正,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通过胸膝卧式的方法来纠正。

胸膝卧式是使身体呈胸膝卧位,通过改变胎儿的重心来增加胎儿转为头位的机会。具体做法:要领是放松裤带使腹部不受束缚,同时排空小便,跪在铺着棉絮的硬板床上,双手前臂伸直,胸部尽量与床贴紧,臀部上翘,两腿分开,大腿与小腿成直角。如此每日两次,开始时每次3~5分钟,以后逐步增至每次10~15分钟。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头转为头位机会。

如果在孕32~34周时,胎儿仍未转向,医生就要考虑为孕妇实行外转胎位术,让胎儿翻转,使孕妇能顺利分娩。羊水量适中、胎儿的背部在两侧、产妇体重适中,而且胎儿臀部并未进入骨盆深部等条件下,才适宜施行外转术。进行人工外转胎位时,医生通常会给予孕妇以子宫放松的药物,然后由医生在B超监测下行外转胎位术。

值得注意的是,外转胎位术有一定的风险性。操作时,会导致脐带缠绕或胎盘早剥。因此,在科学技术发达、有条件做剖宫产的地区,这个方法并不流行。

4.脐带异常对胎儿的危害

脐带是一种胶样结缔组织,一端连于胎儿腹部之脐轮,另一端附着于胎盘,正常长度为50~60厘米,胎儿脐带是连接胎儿与母体的桥梁,胎儿通过脐带不断地进行营养物质、气体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如果脐带因某种原因发生异常,使其血流阻断,可危及胎儿,致胎儿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进而影响智力发育,严重者可造成胎儿死亡。脐带异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脐带过长:脐带长度超过70厘米称为“脐带过长”。脐带过长容易发生脐绕颈,缠绕肢体,脐带打结、扭曲、栓塞等情况,引起胎儿宫内缺氧,发育迟缓;分娩时减慢产程的进展,出现脐带脱落,导致死胎、死产。

(2)脐带过短:脐带的长度短于30厘米,称“脐带过短”。脐带过短可因受牵拉引起脐带血管受压、痉挛、缺氧,胎儿营养与排泄均受到了影响,引起发育不良,甚至出现脐带梗死、断裂而危及胎儿生命。因脐带过短造成难产的孕妇大有人在,临床多见于有妇科炎症疾病史的孕妇。

(3)脐带过粗:脐带过粗又名“脐带肿胀”。脐带过粗的孕妇,临床上常会出现胎盘早期剥离、胎膜早破、胎儿畸形、死胎、死产等意外情况。其原因是孕妇多患有糖尿病,或有生殖器官感染(子宫内膜炎)史。

(4)脐带过细:正常脐带的直径为1~1.5厘米,常有螺旋状扭转。若脐带明显细于正常直径的一半以上时,会有碍于胎儿的营养和排泄运转,导致低体重儿出生,甚至出现胎儿宫内窒息与死亡。

(5)单脐动脉:这样的胎儿约1/4有心血管畸形,或其他部位畸形;而流产、早产、死亡率也明显升高。

(6)脐带缺少:胎儿脐轮与胎盘紧紧相连,或脐带呈帆状附着于胎膜处,弯弯曲曲如蜘蛛网状,无明显脐带轮廓呈现。无脐带的胎儿常伴有多种畸形,如无脑畸胎、内脏脱出、脐疝等。

若孕期妇女定时产前检查可早期发现脐带异常,分娩期适时采取对策,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大都可使胎儿转危为安。

5.胎膜早破的病因及防治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以孕妇突感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继而少量间断性排出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占分娩总数的2.7%~17%。发生在早产者为足月产的2.5~3倍。其对妊娠、分娩不利的影响是早产率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皆升高。

(1)病因: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包括:创伤;宫颈内口松弛;妊娠后期性交产生机械性刺激或引起胎膜炎;下生殖道感染,可由细菌、病毒或弓形虫等引起;羊膜腔内压力升高(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未能很好衔接(如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胎膜发育不良至菲薄脆弱等。

(2)危害:胎膜早破可给产妇带来精神负担,可诱发早产及增加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破膜48小时后分娩者,产妇感染率为5%~20%,败血症率为1:145,产妇死亡率约为1:5500.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发生胎儿性肺炎、胎儿宫内窘迫;无症状者,分娩后也可发生先天性新生儿肺炎;脐带脱垂发生机会增加。有报道早期破膜矫正的新生儿死亡率为1.7%。越临近妊娠足月,破膜后产兆发动率越高。破膜一般不影响产程进展。

(3)对策:发生胎膜早破以后孕妇不要站立行动,应立即卧床,以防脐带脱垂。脐带脱垂后被挤在产道与胎儿先露部之间,使脐带血流受阻造成胎儿窘迫或死亡。如胎头未入盆或胎位不正者,应取头低足高位,抬高臀部,并立刻去医院就诊,观察羊水的量和颜色,听取心音。破膜后要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消毒会阴垫,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医生根据孕周做出是否引产及分娩的选择。

(4)预防:对于胎膜早破要积极预防,要做到预防和治疗下生殖道感染,重视孕期卫生指导;妊娠后期禁止性交;避免负重及腹部受撞击;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卧床休息等。

6.产妇配合分娩的方法

医生与产妇及家属的心情是一样的,希望产妇平安分娩,母婴健康。为了使胎儿顺利分娩,减少产时产妇的痛苦及损伤,产妇与医生间一定要协调配合。孕妇该如何配合,使分娩过程顺利进行呢?

(1)孕妇要思想放松,精神愉快:紧张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子宫收缩,而且会使食欲减退,引起疲劳、乏力,影响产程进展。

(2)孕妇要增加营养,补充水分:在待产过程中要尽量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以补充体力,同时还要多饮汤水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来承担分娩重任。

(3)孕妇要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利用宫缩间隙休息,节省体力,切忌烦躁不安,消耗精力。如果胎膜未破,可以下床活动,适当的活动能促进宫缩,有利于胎头下降。

(4)按医生嘱咐适时用力: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采取一定的方法,根据分娩的不同阶段配合分娩:第一阶段要保持安静,不要吵闹及过早屏气用力,以便保存体力。宫缩时做深呼吸,宫缩间隙抓紧时间休息、放松。医生会时常给产妇量血压、听胎心音、了解宫缩情况,并定时做肛门或阴道检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头高低等;产妇均应主动配合,如实回答问题。第二阶段,宫口开全后,要注意掌握每次宫缩,做到有劲用在宫缩时,先吸一口气憋住,接着向下用力。宫缩间隙,要休息、放松、喝点水,准备下次用力。当胎儿即将娩出阴道口时,医生嘱咐产妇哈气,以免产妇用力过猛使会阴撕裂而引起更大的痛苦。第三阶段,胎盘娩出时,只需要轻轻用力就可顺利地在助产士和医生的帮助下娩出胎盘。

生产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产后不久产妇应睡眠,不要因兴奋不眠或被家人的谈话打扰,经过6~8个小时的睡眠之后,乳房会胀痛,乳汁开始分泌,此时就可以给宝宝哺乳了。

7.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

说到缓解疼痛,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用止痛药。然而药物不可避免地会有些不良反应,你又要担心是否会带给孩子不良影响。那么到底如何缓解分娩疼痛呢?

有很多非药物性的方法能帮你减轻疼痛。首先是变换体位。你不妨靠在丈夫身上或扶着墙壁来回走动,并且摇动你的骨盆,这可能会使你感到比仰卧在床上舒服;在改变体位时,还可能发现某些姿势特别舒适,能减轻腰背的压力。如果改变体位也不能缓解疼痛,那么丈夫的按摩,比如适度地反复摩擦你的骶骨,也许能有奇妙的效果,据一些资料介绍,它可以缓解产妇分娩时的腰背痛。另外,你可以试试通过意念控制,来帮助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近年来,还有一种新的止痛方法得到较广泛应用,即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法。产妇临产时,在其背部放置两副电极,然后连接到带电的刺激器上,通过控制器调节刺激强度来控制产妇接收的缓解疼痛脉冲量。

如果非药物方法收效甚微,再来使用药物缓解疼痛。其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使用最广泛的麻醉类型,它对脊柱进行“神经阻滞”预防疼痛从子宫扩散,处理得当,能使腰部到双膝之间所有感觉消失,但产妇仍保持清醒。如果有难产,先兆子痫或严重哮喘,或分娩时要使用产钳,这种麻醉可能特别有效;而且在这种麻醉下,如果产妇临时需做剖宫产,不需其他麻醉就可以完成。在国外,大多数剖宫产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来取代全身麻醉。如果你希望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必须由一位有经验的麻醉师来施行,其过程通常需要10~20分钟。麻醉剂将在几分钟内生效,并可以间歇加药维持麻醉效果。

总之,非药物性止痛法能减轻分娩时的疼痛,但你仍然会感到疼痛的存在;药物性镇痛法立竿见影,但不良反应较多,需要密切监护。因此,分娩止痛要根据每个产妇的情况,选择一种最适合个人的方法。

8.了解产钳和胎儿吸引器适用情况

产钳利用两个钳叶夹持胎头的两侧颧骨部分,牵引出胎儿,偶然也可旋转胎头,以纠正胎头位置不正。

胎儿吸引器是利用负压吸住胎头进行牵引和旋转,以扩张产道加速分娩。

产钳的力量比吸引器大。这两种器械用于下列情况:

(1)第二产程延长。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心脏病等患者需缩短第二产程。

(3)胎儿宫内窘迫需迅速娩出胎儿时。

(4)瘢痕子宫,预防子宫破裂。

(5)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可用吸引器牵引压迫止血。

9.分娩时新生儿可能出现的产伤

产伤是由于分娩时使用钳产、吸引产等牵拉头部或助产时用力过猛引起的,其种类颇多,损伤程度不一,现简述几种常见产伤。

(1)产瘤:是头部先露部位头皮下的局限性水肿,又称为头颅水肿或先锋头。由于产程过长,先露部位软组织受压迫所致。主要表现为水肿,水肿的部位根据先露部位不同而异。头先露者,最常见的部位为顶部,形成一个质软的隆起,可超过骨缝,边界不清,压之有柔软凹陷感。

(2)头颅血肿:是头颅骨膜下出血形成的血肿。由于分娩时胎头与骨盆摩擦,或负压吸引时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出生后数小时到数天颅骨出现肿物,迅速增大,数日内达极点,以后逐渐缩小。血肿以一侧多见,偶发生于双侧。因骨膜紧贴骨边缘,故血肿不越过骨缝线。血肿开始时饱满,在吸收过程中渐变软而有波动感。由于骨膜边缘的钙质沉着,血肿基底周围形成硬环。血肿下之颅骨一般无骨折,但可能有线形骨折。

(3)锁骨骨折:为产伤骨折中最常见者。因分娩过程中肩部娩出困难或臀位产时用力过猛所致。骨折多发生在锁骨中部,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青枝骨折)。其症状表现为:移动患侧上肢时小儿哭闹,患侧拥抱反射消失,锁骨局部肿胀和畸形并有压痛。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4)臂丛神经麻痹:新生儿出生时,因臂神经丛受伤引起的部分性或完全性麻痹称臂丛神经麻痹。多见于头位产时,肩部不易产出而用力拉头部所致,或在臀位产时拉手臂或躯干时发生。以第五、六颈神经或其根部受损较常见,表现为患侧上肢下垂、上臂内旋、肘部伸直、前臂前旋。麻痹时间较久者肩部肌肉易发生挛缩。如第8颈神经或第1神经受损,则手的小肌肉和腕部肌肉麻痹,手呈屈曲状,腕部不能动。

(5)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系由缺氧或分娩时产伤引起,可致新生儿窒息与死亡。由于分娩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所致,如产钳术、胎头吸引、臀位后出胎头困难等,头颅被挤压,导致颅内血管破裂。此外,如分娩过速,由于外界压力的迅速变化亦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按损伤部位及出血的多少而不同。临床症状以窒息、兴奋及抑制状态相继出现为特征。

新生儿产伤通常由困难的产科手术、产程延长或分娩处理不当所引起,因此积极提高助产技术对防止新生儿产伤非常重要。

10.分娩前的征兆

(1)子宫底降低:在正式分娩前2周左右,孕妇会出现子宫底下降、腹部向前下部凸出现象,此时胎动较前减少,孕妇感觉上腹部较为舒适,呼吸较前畅快,胃口增加,但有尿频及下腹坠感或腰酸腿痛,行动不便,阴道分泌物增加。这对初产妇来讲,预示胎头已入盆固定;也预示经产妇胎头入盆或接近入盆。

(2)见红:这是由于子宫颈口扩张,使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致毛细管破裂,俗称“见红”。一般见红的血量少于平时月经量,若超过月经量为异常。见红常在分娩开始前24小时内出现。

(3)破水:当胎儿头向下压迫羊水膜时,就会造成破水(通常是在分娩时破膜。胎儿娩出后,胎膜仍然完整未破的情况罕见)。羊水会突然涌出来,但通常是慢慢地流出来。羊水无味透明,或呈乳白色,有些产妇误以为是小便失禁。如果你收缩肌肉仍无法控制液体的流出,那么这很可能就是破水了。无论有多少液体流出来,身体在几小时之内都能补充,不会出现“干性分娩”的情况。有些孕妇羊水可以流几天甚至几周,但孕妇通常是在破水后12~24小时分娩。

(4)宫缩:从孕8个月末开始,孕妇无论在站立还是坐或行走时都会感到腹部一阵一阵地发紧变硬,此为子宫开始收缩。每次宫缩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短者十数分钟,长至2小时,宫缩持续时间较短每次最长不超过半分钟,宫缩多次最长不超过半分钟,宫缩多在夜间出现,且不能使子宫口开大,称之为假性阵痛。在孕38~40周即进入分娩活动期,在这段时间里,若每隔2~3分钟宫缩1次,持续30~40秒,伴宫口进行性开大,这才是临产前的宫缩。起初你会觉得像充满气体,或痛经、背痛,并且牵拉至会阴。

11.产时监护胎儿的方法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要承受一定负荷,监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区分胎儿是正常的生理应激反应还是异常的胎儿窘迫。胎儿不能耐受分娩负荷时出现胎儿窘迫,进而可导致胎儿窒息,危及生命。胎儿受损后还可导致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对于分娩因素所致的胎儿损害,完全可以通过适时干预加以避免。所有临产产妇入院或入产房后立即进行胎心监护,目的是及早发现胎儿缺氧,及早治疗,降低死产率。所以,医生要对分娩期胎儿进行监护。

(1)胎心听诊:在宫缩间歇时医生用听诊器或多普勒胎心听诊仪检查胎心率。正常胎心率应在每分钟120~160次,通过对胎心率的监测可了解胎儿是否存在缺氧。

(2)胎心电子监护:胎心电子监护是反映胎儿健康的一项指标,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出现假阳性,所以医护人员在观察时会结合临床表现,结合分析。胎心电子监护方法有:内监护和外监护。一般而言,在胎膜自然或人工破裂以前使用外监测,如胎膜已破则可使用内监测。若孕妇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则禁忌用头皮电极行内监测。

(3)胎儿酸碱平衡监测:酸碱平衡监测主要为了解胎儿的酸碱状态。胎儿血标本的采集方法,除头皮血采集外,还可经羊膜腔直接穿刺胎儿脐血管或生后立即脐动脉穿刺取血。而胎儿头皮血样检查,一次只能代表那一个时点胎儿的状况,要跟踪监测就需要测定一次以上,来确定发展的趋势。这是评估分娩期胎儿酸碱平衡的最好办法,但这是一种对产妇和胎儿有创伤的检查,做检查时应征得产妇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