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风
我的故乡莆田(福建)出生一位举世闻名的女神:妈祖。故乡的人们亦往往称她为姑妈。我再说一下,尽管历代帝王敕封她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民间仍然亲昵地称呼她:妈祖或是姑妈。姑妈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夏历三月二十三日晚。在我的幼年时代,便知道每逢这个吉夕,民间便出现一种群众性的尊崇这位女神的浓重气氛。妈祖祖庙建于湄洲湾口的湄洲岛上,我迟至晚年始得前往拜谒。至于莆田城关的妈祖庙(亦称天后行宫或文峰宫),小时几乎天天见到宫中香火不绝。而到了她的诞辰那天,祭奠最见热烈、隆重,具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色彩。夏历三月是南方阳光明媚的季节,百花争妍。各种果树上结着甜果。至今印象犹深,甚至每一念及便感动不已的是,举行妈祖诞辰的祭奠的供桌上,用瓷碟供奉各色鲜花,比如金银花、含笑、茉莉、瑞香、玉簪花、月季、玫瑰、紫薇、蔷薇以至豌豆花等;又用瓷皿供奉石榴、枇杷、杨桃、李、凤梨、荸荠等鲜果。这样的供奉,这种具有民间独特意味和表达敬意的供典为我在其他神庙所未尝见及。逢五、逢十或逢阎三月的妈祖诞辰之夕,必演兴化(莆仙)戏,必迎神出巡。那时,本地民间音乐、所谓十番、十音以及扮演民间或历史故事的高跷、抬阁、马队等组成的队伍,往往可延续至五六华里,此等盛况似亦为其他神祇的供奉所难以得见。以上云云,当然是儿时所知的情况。其后年龄渐长,见闻渐广,更知妈祖庙遍及美洲、澳洲和日本、东南亚等国和地区。妈祖的史迹和传说,又往往和我国历史上若干著名的海战、海运以及我国与国际间的文化、贸易往来有关,信奉妈祖的群众殆遍及寰宇。
说也奇怪,我个人是到了晚年,始得有出游外省的时机。几所到处,如有妈祖庙,必前往拜谒。记得在八十年代初叶,过天津、烟台等地时,曾拜谒当地的妈祖庙。(这可能是一种文化心理,这种心理竟然至老不衰,却可能与自幼看到家乡人民尊崇妈祖以及从而造成的一种神圣气氛有关?)天津妈祖庙始建什么年代,未考,但看来颇具规模。烟台妈祖庙尤见壮观,雕梁画栋,拜庭前有古典戏台,据云,其建筑所用木石甚至泥土,无不从妈祖的故乡莆田运来。前二三年,访香港,也去拜谒两座妈祖庙。一座即在以天后为路名的天后道,是庙的拜庭上,安置一座铸造于同治年间的大铜炉,香火鼎盛;又一座在九龙庙街,盖此街亦因庙而得名?那天晚上,想不到庙墙的大门已经关锁,我只得从门槛外面拜望墙内的庙宇。至于湄洲岛上的妈祖庙,上面已提及,竟然也迟至晚年始得前往拜谒。从1983年至今年(1990年)4月(夏历3月)妈祖诞辰前夕,三度登岛,每次均拜谒妈祖庙及升天处。据称,宋初妈祖祖庙,只有数椽,其后有所扩建,其间规模大为扩展有两次:明永乐年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奉旨至湄洲岛主持御祭并扩建殿宇,清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曾派员登岛主持御祭并扩建庙宇;这些在旧年代依山面海而造的妈祖庙建筑群,曾被毁。1985年我初次来拜谒妈祖庙时,仅重修正殿。1988年和今年来时,见到已按照清初建筑规模全部重修,计有正殿、寝殿、梳妆楼、钟鼓楼、朝天阁等楼阁殿亭;此外,更建造一座近似明陵入口处的、牌坊式的山门,一座仿造北京前门的城楼,规模比清初更为壮观了。至于升天处,则在正殿后侧的一座崖壁之下,无任何建筑物;我每次到此,念及这里是吾乡一位胸怀拯救民众于苦难之中的大志的女子与故土告别之处,老实说,心中自然出现一种虔诚和崇敬之情。
今年登湄洲岛后,返程时又至忠门乡港里村,即世称贤良港的古海港,现在这里是一座临海的陆上渔村,村内有供奉妈祖的父母的天后祖祠以及其他古庙、古井,如五帝庙和传说中的妈祖受符井等;这些古迹在《敕封天后志》(乾隆年间重修)中所附木版雕刻里,均有图可查考。我在村内还看到一座十分独特的古井,此井位于临海一座崖壁下的古树、藤萝和村屋之间,石井栏上刻着八卦,据云只有宋井,才有此等格局;只见井壁石苔湿润,井水清澈可以见人。我曾在闽西北泰宁看到明井,如此井确系宋井,殊可贵。从此井沿一条村巷前行,约百余步,就到了确认为宋代古码头的遗址。码头不大,那砌着码头的石条大小不一,长着牡蛎壳和褐色的海藓,一看就心生一种古老之感;码头岸上至今还保存两尊用以系住船缆的宋代系船石,石上留下凹陷的缆痕,更引人念及悠远以前的岁月和海上的风浪。同样使我感动的是,码头正后方台阶上有座题名灵慈东宫的小庙宇,这当然是一座几经重修的庙宇,庙前的石柱,竟然是至今还能保存下来的、具有宋代风格的连础瓜菱形石柱。那天晴朗,整座湄洲湾的海天呈蓝色、呈碧绿色。这座古码头以及它的港道内不见船只,村里的渔船都出海去了,只见盘旋在高空的苍鹰以及低翔于近海的海鸥,觉得这海滨在我的目中,似乎出现一种为我一时所看不透的、值得思索的历史气氛。我站在这座古码头上颇久,心中出现各种思绪。
那天,陪同我采访贤良港古迹的是天后祖祠的一位主持人。我从他的口述中,相信有宋一代以至明、清,这里都是繁荣的港口。这古码头以及系船只,是一种实证。这位天后祖祠的主持人,已五十余岁了吧?他颇熟悉有关妈祖的典故、史实,又似乎颇富某种“联想”力以及幽默感。他和我并立于古码头上指着海面,向我提问:是否相信郑和登湄洲岛主持御祭,以及清施琅攻克澎湖,康熙派员赉御书至妈祖庙举行祭奠,等等,可能都从此古码头登舟出发的吧,我笑而不答。其实,立于此码头上,乐望湄洲岛,可见其如眉的轮廓在晴光下浮现于海浪之间,至为明晰;从此至湄洲岛不及三海里。这位主持人的提问,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我甚至相信,此港、此码头,在古代不仅是到达湄洲岛和附近诸屿的跳板,更是我国东南大陆船舶驶出湄洲湾以达外洋的主要港口、码头。我想,在宋、元、明之际,此港海运的频繁,或许只是仅次于泉州后渚港的吧?正是在这个港湾以至湄洲岛出海口的广阔无垠的海域内,古代出现一位拯救万民于苦难之中的海上女神。从有关妈祖的民间传说以及从笔记、史料可知,十世纪末叶这里出生一位智慧的、善良的、勇敢的民间少女。她谙医理、习水性;她为民众医治疾病;她出生入死,常于惊涛骇浪乃至天地为之昏暗、震撼的海啸中,拯救遇到海难的渔船,或者漂流而来的古代海上之客船……我对陪同我的天后祖祠的主持人说:尽管有关妈祖的若干民间传说,带有佛、道诸教的某些宗教神秘色彩,但妈祖被代代奉为女神,决非偶然。因为,实际上她代表我国人民的某些优良品质,其中包括护国庇民的品质,她之所以被神化,正代表了我国人民对于此等品质的无限尊崇和敬慕。
前二年,家乡莆田有关方面编了一册《妈祖的传说》,约我作序,不敢违命。请允许我引录《序》中的一段话:
于我的幼年,也可以说直到如今,有两位历史人物的品格,最为我所景仰,并奉为人生的楷模。他们是林则徐和林默(妈祖)。林公虎门焚烟(鸦片)的一把异常的大火,那是表达民族凛然正气和御侮的火焰,在腾空燃烧,不仅揭开我国反帝侵略的序幕,而且至今仍然作为民族正气和自尊之象征的火焰,点燃于人民的心上。至于林默,我们家乡的莆田人从来就亲切地称她为姑妈,为妈祖。她是我国人民慈爱、博大和救苦救难的代表人物,是我国人民无限善良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