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10725900000046

第46章 公共服务

(一)公共服务的外部购买趋势

公共服务外部购买是涉及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和治理的创新政府行为。敬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2001~2004年间,中国公共服务外部购买的总体水平处在20%~30%之间的一个幅度约为5个百分点的区间,并显示出年均1个百分点的增长趋势。这表明中国公共服务提供已经从封闭自持的系统,发展为相当程度对外依赖的开放系统。中国公共服务外部购买主要通过利用增长的国家财力购买外部治理资源,实现治理资源的内部化和治理质量的提高。

(二)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归宿存在的问题

刘穷志指出,公共服务归宿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实力、经济缺陷、公民偏好显示以及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在我国,归宿于富人的公共安全服务相对不足;文教科卫和社会救济近年更多地惠及了贫困人口,但社会保障则供应不足;贫困人口较多地得到了见效快的经济服务,但着眼于长远利益的经济服务相对较少;补贴给了富人,专项服务和支援更多地给了贫困人口。

2.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安体富等指出,我国目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不足,地区间和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公共服务型政府仍未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尚不完善;第二,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划分不清,基层政府财政相当困难;第三,转移支付制度总体设计存在缺陷,形式过多,结构不合理。

(三)改革政府公共服务

1.调整公共服务归宿

刘穷志指出,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调整公共服务归宿,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第一,提高对贫困人口的公共行政服务质量,确保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方向正确;第二,扩大对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服务,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三,保持对贫困人口的工农业服务、专项服务和财政支援,确保贫困人口能够直接而迅速地从公共服务中受益;第四,加强对贫困人口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和流通设施建设,确保贫困人口的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第五,提升贫困人口的经济实力、减少乃至消除经济缺陷、保障偏好显示机制畅通并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努力保证各项公共服务惠及贫困人口。

2.建立有效的公共财政制度

安体富等指出,应该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和完善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来推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李红刚也指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性价比与政府效率(此处特指政府服务的供给效率)紧密相关。政府无效的相关后果在于,如果存在技术无效和要素配置无效,则会使得公众接受特定服务的成本过高,进而直接导致公众支付的公共价格过高;如果存在产出配置无效,则会使得政府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公众的需要,或者说公众得到服务的性能欠佳。政府效率状态会影响财政的收支状况,或者说,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效率。正是基于政府效率与财政的关联性,提高政府效率也可以从财政工作入手。更进一步说,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财政制度可以作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突破口。目前我国政府服务的效率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政治、社会问题都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重构公共财政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3.建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王俊等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风险易发的现代化转型期。社会普遍服务提供了一条有可能解决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国家应站在着力解决转型期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中国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应把社会普遍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打造服务型政府。由于公共卫生是社会普遍服务的薄弱环节,政府应加大公共卫生资金的投入。公共卫生资金的投入应坚持面向农村,面向欠发达地区。另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由于人文普遍服务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提供方只能是政府,其政策成本只能由公共财政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