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商业银行经营学
10725200000039

第39章 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一、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指银行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化解、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即通常所说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根据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不完全相关,分散地投资于两种资产就有降低风险的作用。而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只要组合的资产个数足够多,该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就可通过分散策略完全消除。

因此,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该是全面的,多样化的,不应集中于单一业务、同一性质的借款人,这样才能真正使信贷风险得以消除和降低。

(二)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是指银行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金融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选择。

风险对冲在管理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和商品价格风险)方面非常有效。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风险对冲策略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商业银行用于信用风险管理领域。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银行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选择策略。

在金融市场中,某些金融衍生产品(如期权合约)可以看做是特殊形式的保单,为投资者提供转移利率、汇率、股票和商品价格风险的工具。

(四)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选择策略。

由于风险规避策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即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故而不能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导策略。

(五)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是指银行在所从事的业务活动造成实质性损失之前,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一种策略选择。

商业银行在对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或风险规避进行有效监管的风险,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更高的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定价过低,将不利于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得到有效地补偿;定价过高又会使银行自身的竞争力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使银行的业务陷入萎缩的困境。

二、信贷风险的监控方法

(一)授信营销阶段

银行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营销,事先通过客户的账户信息,偿债记录和公开媒体披露的信息选择营销对象,制订详细的营销计划和策略。营销前要调查清楚企业的总负债情况和规划,注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银行的授信集中。在这一阶段重要的事情是做好贷前调查工作。主要调查内容有:借款客户的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与以往贷款是否有不良记录、借款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前景等。

(二)客户评价与分析阶段

在对借款客户进行充分的贷前调查后,给予借款客户评定信用等级。银行原则上禁止向信用等级A级以下企业发放贷款;所有新发放贷款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调查、评价、评估,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评估侧重对企业资信的评价,固定资产贷款项目侧重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同时也必须对企业资信进行评价。注意客户第一还款来源分析。评判客户授信等级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客户信用等级;二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客户对贷款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的财务风险;二是客户的经营风险;三是客户的道德风险。客户信用等级,在评判上应当综合考虑客户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程度三个层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出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程度、经营风险程度和道德风险程度,并综合反映出信贷客户的贷款安全形态类别。信贷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等级,应当从信贷资源回报率、经营成果依存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评判。重视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营业收入额)占该行盈利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大小;注重商业银行所取得的信贷客户营业收入(盈利)与投入该信贷客户的信贷资源、成本资源之间的比率;对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分别确定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客户的授信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做出客户授信等级判断。

例如,可以把客户授信等级划分成甲、乙、丙、丁四大类,甲、乙、丙三大类又可分为A、B、C、D、E级,总共划分为16个等级。

(三)审查、审批阶段

1.审查阶段

审查人员必须对客户经理提出的客户评价报告和授信调查报告进行认真审查,必要时重新调查。这时已经进入贷时审查阶段。

2.审批阶段

坚持按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及审批原则审批贷款;任何人不得违反程序审批贷款,不得一个人决策审批贷款。同时配备专职审批人员,坚持“四只眼睛”办事的原则,即一笔贷款保证有两人以上审批。同时银行必须建立审贷分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对有条件审批通过的贷款要注意条件的可实施性。

(四)合规合法审查与管理阶段

审查授信资料的合法合规性,审批程序的合规性,借款合同、担保文件等的填写正确性。借款人、担保人的签字人必须是法人代表或其授权委托人,银行签署人也必须是有权签字人。核实抵押物、质押物、保证人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根据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抵押物、质押物、保证人等情况,确定每笔贷款的风险度。

(五)贷后管理阶段

在贷款发放后,就需要进行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实际上就是贷后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贷款的基础与监督、贷款的复审、有问题贷款的发现与处理、坏账的核销等。

(六)先决条件落实阶段

一定要坚持先决条件落实后才能允许借款人提款或使用各项授信额度的原则。办妥抵押物和质押物手续和保险后,在其他先决条件落实完备的条件下,方可提款或使用授信。

信贷风险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