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商业银行经营学
10725200000010

第10章 商业银行负债的构成

作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资金供需方的媒介,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为其资产活动奠定资金的基础。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最基础、最主要的业务品种,是银行传统业务的两大支柱。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银行负债业务的概念、作用和构成,掌握银行各种负债业务的特点,学会运用负债成本管理的方法。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中,90%以上来自于负债。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和成本的变化,决定其资产转移价格的高低,从而极大地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

一、商业银行负债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负债作为债务,是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一种经济业务,银行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因此,银行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银行负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负债是指除银行自有资本以外的一切资金来源,包括资本期票和长期债务资本等二级资本的内容。狭义负债则是指银行存款、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务。本章以狭义负债为研究对象。

银行负债的基本特点包括:第一,它必须是现实的、优先存在的经济义务;过去发生的、已经了结的经济义务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义务都不包括在内。第二,它的数量必须是能够用货币来确定的,一切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义务都不能称之为银行负债。第三,负债只能在偿付以后才消失,以债抵债只是原有负债的延期,不能构成新的负债。

二、商业银行负债的作用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基础和前提,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负债的作用表现在:

(1)负债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首先是通过负债业务广泛地筹集资金,然后再通过资产业务有效地运用出去,因此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银行负债提供了银行至少92%的资金来源。银行负债的规模大小制约着其资产规模的大小;银行负债的结构包括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等决定着资产的运用方向和结构特征;同时负债业务也是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基础,因为银行把借贷双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为银行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负债是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手段。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聚集起大量可用资金以确保正常贷款的资金需求和存款提取、转移的资金需要。同时,负债也是决定银行盈利水平的基础:一方面,在资产价格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负债成本费用的高低决定了银行盈利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银行负债所聚集的资金一般不直接投资于生产经营,而是贷放给企业,银行只能获取所贷放资金的一部分收益。这两方面都决定了银行资产的盈利水平要远低于一般工商企业。因此,银行要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就必须尽量扩大负债规模,使资产总额几倍于自有资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负债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3)银行负债业务在社会资金存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社会资金总量。据统计,2010年9月,我国商业银行以储蓄存款形式聚集城乡居民的闲散资金就突破了29.9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银行负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银行负债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则是商业银行的负债。如果贷款增加了,存款没有相应扩大,那么社会现金流通量就会增加。因此,银行负债的稳定对社会货币流通量的稳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5)负债是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社会所有经济单位的闲置资金和货币收支,都离不开银行的负债业务。市场的资金流向、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的货币收支,每时每刻都反映到银行的账面上,因此负债又是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进行监督的主要渠道。

三、商业银行负债的构成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银行的负债:从负债的内容来看,商业银行的负债包括各项存款、借入款及其他负债三个方面;从流动性角度来考察,银行负债则可分为流动负债、应付债券和其他长期负债。

由于各国金融体制的差异和金融市场发达的程度不同,各国银行的负债结构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内的同一家银行,由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其负债结构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存款始终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也是银行经常性的资金来源。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借入负债的比重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