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走进科学
10723800000042

第42章 宝藏之谜

“黄金隧道”与“黄金国”

据古代传说,在南美洲的地下,有一条长达千里的“黄金隧道”。沿着这条隧道向前迈进,就可以到达“黄金国”。“黄金国”里埋藏着大量黄金,国王和贵族所戴的帽子和衣服上,都装饰着黄金,许多宏大的公共建筑物用巨大的金块砌成拱门,装饰着精美的浮雕,显得极为豪华,甚至连国王的马鞍、拴马桩、狗项圈,也都是用大块的黄金做的。“黄金国”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有的说它在迤逦的安第斯山中,四周山岭绵延,层峦迭峰,全国臣民把太阳当作最早神灵而顶礼膜拜,每当旭日初升,晨曦普照,或在夕阳西下,红霞染映,“黄金国”显得分外妖娆;也有人说,“黄金国,是在海拔2700米、由死火山口形成的”哥亚达比达“湖畔,每年定期举行祭祀”黄金神“的仪式,国王与贵族把许多黄金饰物作为供奉神灵的礼物而投入湖中,宗教的狂热使他们如痴如醉,有时抬着骆马投入湖中,作为敬献给神灵的活祭品;有人说,”黄金国“在一个名字叫巴里马的”黄金湖“畔;有的却认为,”黄金国“隐藏在里里诺斯河与亚马逊河之间的某一地区……关于”黄金隧道“与”黄金国的传说还有许许多多,在民间广泛流传,越传越神奇,但谁也无法准确地说出它的具体地点和真实情况。

从公元15世纪以来,由于西欧各国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金属货币成普遍的支付手段,这就引起欧洲的商人和封建主对于黄金的强烈渴求。关于南美洲有“黄金隧道”和“黄金国”的传说在欧洲广泛传播后,西欧社会上自国王、僧侣、大贵族,下至中小贵族,尤其是商人和海盗,都渴望到南美洲寻找“黄金隧道”与“黄金国”,于是掀起了一股“黄金热”的狂潮。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指出:“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公元1536年,西班牙总督授命凯萨率领一支由900多人组成的探险队,在南美洲的西北部进行考察达三年多之久,他们曾经深入到科迪勒拉山脉和马格达雷那河一带的深山密林中探索黄金,结果只剩下凯萨一人返回,没有发现“黄金隧道”与“黄金国”的一丝一毫踪迹。凯萨不死心,27年后,他又重新组织一支2800多人的庞大探险队,从海拔2645米的波哥大出发,在荒山野岭度过了三年多,最后仍然一无所获。

公元1539年,西班牙探险家率领一支庞大的探险队在南美洲北端进行考察,他们曾经深入到梅里达山脉和马拉开波湖区周围的沼泽地,他们宣称他们所到达的“马卡多亚”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国”。可是,事实的真相是:“马卡多亚”只是一个古老部族的聚居地,根本不是“黄金国”。

公元1541年,一支由310个西班牙人和4000个印第安人组成的探险队,深入原始森林地区。从此以后,许多支探险队在从安第斯高地至委内瑞拉和巴林的广大森林地区大规模地开展寻找“黄金隧道”与“黄金国”的活动,结果都毫无所获,失败而归。

公元1595年,英格兰探险家洛津率领一支探险队,以东南部圭亚那高原作为探索“黄金隧道”与“黄金国”的中心地带,他们深入到奥里诺科河谷和热带草原,考察过埃塞奎博河、德梅拉拉河、伯比斯河和著名的鲁普努尼草原。探险结束后,他在他所撰写的《圭亚那帝国的发现》一书中宣称:他曾经发现过一个名叫“马洛亚”的“黄金国”,他描述这个“黄金国”的情景:“圭亚那帝国比秘鲁更靠近海,而在正东的赤道上出产黄金比秘鲁的任何地点都要丰富,具有与秘鲁最繁荣时相同数目或更多的大城市。那个帝国根据同秘鲁同样的法律来统治,皇帝和臣下一起信仰同一种宗教。定名为‘马洛亚’的‘黄金国’,亦即是圭亚那国的首都,我确信那个帝都的雄伟、富裕,皇宫的壮丽为世界之冠。都城建在与加勒比海相等长度(约1000公里)的咸水湖畔……皇帝的用具包括桌、厨具等全是金银制品,就是最下等的物件也为了获得强度和耐久性而用银、铜制作。在皇帝的寝宫内,有巨大的黄金人像,以及模拟地球上生长的一切飞禽走兽、游鱼潜鲸、花草树木等同样大小的黄金模型。此外,还有黄金制的绳束、笔箱子以及用类似树木的黄金棒束架起来作成的篝火……但是后人大都认为这些描述纯属凭空捏造,没有史实根据,不可相信。因此,洛津在《圭亚那帝国的发现》一书中所描写的”黄金国“也根本不是古代传说中的”黄金国。

但在公元16、17、18世纪时,欧洲一些人却对洛津《圭亚那帝国的发现》一书中所描写的“黄金国”——马洛亚帝都,深信不疑。公元1599年,绘制的“黄金圭亚那的新地图”上,竟然画着巴里马“黄金湖”,在湖畔标明了“马洛亚帝都”。后来,甚至把马里马湖标在赤道上,西面是“黄金国”及其帝都马洛亚,而把圭亚那却画在北面。再后来,把巴里马湖错写成“黄金的海”。从当时绘制地图上所表现出来的前后矛盾、混乱和荒唐的情况,可见当时人们根本弄不清“黄金隧道”与“黄金国”究竟在哪里。

直至现代,还有很多人依然在兴致勃勃地寻找“黄金隧道”与“黄金国”。在西班牙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西班牙探险家曾率领大批民工,由色布卢贝特负责指挥,凿通了巴里马湖,排出了约五米多深的水,在湖底污泥中找到了一些有卵石大的绿宝石和黄金制成的精美工艺品。公元1912年,戈德拿泰兹公司花费了15万美元的巨额经费,雇用大批民工,运用新式排水机器,把位于海拔2700米高原的“哥亚达比达湖”汲干了,从湖底污泥里捞出了一些黄金以及用黄金制成的工艺品和贵族的酬神金俑。公元1969年,有两个农场工人无意中在一个小山洞里发现了几件纯金的制品:金木筏一件,小金人像一件,金王座一件。这些偶然发现,更加激起了许多人寻找“黄金隧道”与“黄金国”的浓厚兴趣。他们认为,这些偶然发现为进一步探寻“黄金隧道”与“黄金国”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从1976年以来,考古学家在南美洲曾发现许多重要的远古文化遗址和文物,对今后深入揭开“黄金隧道”与“黄金国”之谜很有参考价值。

传说中的津巴布韦藏金之地

提到非洲,人们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坐落在北部非洲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而假如你所关注的是人类的古代文明的话,那么请不要忘记坐落在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那里的古代遗址同样也在悠远的古代闪耀着文明的辉煌。

在津巴布韦,这里的大部分居民是班图语系的马绍纳人和马塔贝莱人。而在班图语中,津巴布韦之所以叫作“津巴布韦”,因源于遍布于当地的200座大大小小的石头城,马绍纳人把其中的任何一座都叫作“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这个名字之所以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原因在于它在当地的班图语中的意思是“可敬的石屋”、“石屋”;另外有些人认为津巴布韦是塞肖纳语“马津布韦”的谐音,它的意思应该是“酋长住宅”。也有的人认为它是恩戈尼语“津比万比韦”的变音,因而它的意思是“富饶的矿山”。如此等等,给津巴布韦这个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和其中的古代遗迹笼罩了迷人的色彩。

1868年的一天,欧洲的一位探险家正在非洲这块神奇的古大陆上旅行,他正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堡东南约30公里的密林丛莽中追逐一只野兽,偶然间发现了一座石头的残垣断壁,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大津巴布韦”。尽管当时这儿只不过是一大片石头城的废墟,却依然显得神秘而尊贵,因年代不明而显得高深莫测。在此之后的1871年,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莫赫曾说:“那是一大片聚在一起的石头建筑,没有屋顶,用灰色花岗岩石块以精巧的技术建成,有些还曾雕刻。山上那些高大的石墙分明是欧洲人的建筑。”这位高傲的欧洲学者之所以说是“欧洲人的建筑”,是因为他根本不相信在被白人蔑称为“黑暗大陆”的非洲腹地,古代文明之花居然开放得如此绚烂,它是自身固有的,决非外人嫁接的。

“大津巴布韦”虽然饱经世纪的桑田变化,大部分己沦为废墟,但仍然有一些部分显示着宏伟的气象,并且一直遗存到了当今。

作为主体建筑,大津巴布韦最辉煌的一处位于山下的平地上。因为它外围的城墙呈椭圆形,周长256米,内径长89米,宽67米,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该处围墙高近10米,厚约5米,所围的总面积约为4600平方米。在东、西、北三面城墙上开有3个门,门顶都有巨大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圆拱形。围墙的顶上,雕刻着细长的质地坚硬的图案花纹,有的独面顶端还雕刻着一只形状奇特的石鸟。在围墙的东南部,还有一道同围墙平行的、相隔1米左右的石墙,与围墙体形成一条长达百米的狭窄通道,通道尽头是一个类似院子的半封闭区域。围城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墓,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城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有可能是一般官员或仆人的住宅区。

在椭圆形大围墙的外面,有一连串形成堡垒的城墙。城墙内有错综复杂的通道、石级和走廊等。沿着一条陡峭缝隙开凿出来的石梯拾级而上,就可以来到另一处主体建筑:卫城。卫城建在椭圆形大围墙旁边约90米高的悬崖上,居高临下,俯瞰着整个山谷。卫城的城墙随着岩石而起伏,自然地与大弧丘浑融一体。围城全部由花岗岩石砌成,构筑坚固,气势雄伟,可能是一座要塞,供防御之用。卫城的内部,又有许多残破的房屋和复杂交错的通道。在这处遗址上,有冶炼黄金的迹痕。另有一处形似祭坛的建筑,也许是古人们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在整个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群中,最神秘莫测也最令人费解的是椭圆形大围墙内的圆锥塔。这是一座下粗上细的实心花岗岩建筑,高约20余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它主要是用雕凿成砖块的平整花岗石堆砌而成,按一定的图案线条规则地砌起。石砖之间没有使用灰浆或其他种类黏合剂接合的任何痕迹,然而石砖之间的连接极为严密,其缝隙竟连薄刃也难以插进去。圆锥塔的外观神秘新奇、精致美观,而且坚固异常,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风雨的磨砾。

自从1868年以来,一批批的欧洲探险家和科学家兴趣盎然地来到非洲南部,在津巴布韦这块突然间变得神奇的土地上寻踪觅迹,反复考察,为的是想要弄清“大津巴布韦”的内在奥秘。神秘的圆锥塔是他们考察的首选。英格兰考古学家本特曾花费极大的财力和人力在圆锥塔的周围大规模挖掘了一条地道穿过圆锥塔,企图寻找一个入口。为此他搬开了许多石块,但发现塔是实心的,这个入口至今也没有找到——也许它根本就没有入口。这样一来,考古学家们不禁疑窦丛生:这座直刺蓝天的巨塔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

人们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该塔的外表形状与当地的粮仓相似,也许是个巨大的粮仓。但由于证明整个塔是个实心的整体,根本就没有用来贮藏粮食的空间。也有人认为它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征物,是古代某种宗教仪式所用的,它代表某种蓬勃的部落精神或部落酋长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这些说法最终因缺乏有力的证据,加上又没有史料记载而缺乏说服力。圆锥塔却依然固我,孤自站在那里缄默不言,笑看来客,保守着自己被岁月深藏的秘密。

在19世纪末,好事的欧洲人纷纷飘洋过海,竞相来看“津巴布韦”。由于无可考证,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来解释“津巴布韦”之谜,但是他们总是用既有的观点来解释问题,竭力否定这个古文明遗址的非洲渊源说,生拉硬扯地将其文明内涵与已属文明联在一起。

对于欧洲人来说,大津巴布韦应该是存在于神话中的黄金国度。他们认为石头城很像欧洲史书上记载的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某些圣殿,很可能就是在《圣经旧约》中提到的所罗门国王的金矿所在地。而卫城就是模仿所罗门国王在摩利亚山上修建的耶和华殿建造的。那座椭圆形的大圆墙则是为了模仿古埃塞俄比亚女王示巴访问所罗门时在耶路撒冷住过的行宫而建筑的。

这种主观臆测,一度激起了欧洲人到石头城寻找黄金的狂热。不少欧洲人来到石头城后,雇佣当地的马绍纳人,配以舶来的先进机械在宝贵的遗址上四处乱挖,掘地三尺,把珍贵的文物劫掠一空。除了坚硬的花岗岩石块,其他的一切能拿者尽被拿走,所有那些有可能说明历史真相的文物资料,在还没来得及真正展开研究之前,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在后来的岁月里,人们在“津巴布韦”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阿拉伯地区的玻璃珠子、波斯的彩色瓷器以及印度佛教念珠等。由这些出土文物至少可以看出,消失于遥远年代的石头城曾经与古代的华夏及阿拉伯、波斯和印度有过悠久的文化和贸易往来。而众所周知,在中国、阿拉伯和波斯的历史典籍中有关大津巴布韦的记载却极其鲜见。

也许,这些舶来品是从第三者手中转手贸易而得,那么这些第三者又是一些什么人呢?我们无从知晓。由壮观的大圆锥塔就可以看出,其建造垒砌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也就是说,圆锥塔的建筑技术足可以用文明的字眼来形容。圆锥塔的建设者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掌握了建筑学、几何学、力学等方面的高深知识。

这一座座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石头建筑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人们至今也没有弄明白。直到现在所有的只是猜测:有些人认为这里可能是一个业已消失的古老王国的皇城,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巨大的宗教场所。与其他文明遗址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石头建筑上都没有任何文字,也没有雕刻的图案或壁画,在这方面与美洲的玛雅城或东南亚的吴哥寺上成片的浮雕迥然有异。而流传下来的世界文典中又没有任何记载,真可以说是无迹可寻。与此相关的问题只能是,何种人在何时运用何种工具和方法来营造了这座宏大瑰丽的石头城?石头城的建造者与当今生活在津巴布韦的马绍纳人和马塔贝莱人有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如果它的建设者是外来人,为什么他们又在某一天突然遗弃了这个地方呢?

由于1830年当地曾发生过著名的祖鲁战争,人们由此推测,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原居民都被全部赶走了,那么他们又迁居到何处了呢?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只不过是马绍纳族的一个分支——卡兰——加入。他们大多数仍旧居住在非洲低矮、简陋的传统窝棚里,其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与这些大堆的石块毫无关系。

20世纪初,关于上述问题,欧美国家的考古学家展开激烈的争论。英国考古学家麦基弗认为,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也没有古代东方或西方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原居民之手。而另一位英国考古学家霍尔却认为,自古以来非洲原居民就没有修建石头建筑的传统,在非洲其他地方也找不到相同的例子,因此,大津巴布韦决不可能是非洲原居民所建。两派学说都有支持者,但都苦于缺乏证据,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没有人统计过需要多少工人、工作多少时间,才能使这样一座伟大的文明古城屹立在非洲茂密的丛林中,也许他们是怀着对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崇拜。

世界上最大的沉船宝库

古代沉船上的遗物包括货币、各种商品、船员的生活用品及其他物品。其中在文化史上价值最高的,除了货物和掠夺来的东西之外,就是各类艺术品,特别是古代雕像。虽然最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有人在打捞雕像,但最近40年来在海底发现的两座雕像才最引起轰动。

在地中海海域,自公元前就盛行在海底采集海绵。1953年,在土耳其勃得鲁姆海的海底采集海绵的工人打捞出一尊古希腊的青铜雕像,即女神“苔曼台尔”铜像。另外一尊是考古学家在考古调查中,于1964年在意大利那波里湾的加布里岛附近的海底发现的罗马时代的大理石海神像。这里主要介绍这尊大理石海神像。

在包括发现海神像的那波里湾在内的意大利沿岸,罗马时代之后,由于海水的上升,使马格那古拉埃基亚时代之后的城市均被海水吞沿。特别是那波里湾一带在海中至今仍然可以看到这些遗迹。著名的波次奥里神庙建于公元3世纪,15世纪时这座圆柱形建筑完全沉没于海中,据说现在每当退潮时,还可看到神庙的基址。

加布里岛的旅游名胜点“蓝色洞穴”,是一处面向海洋的地下湖,入口大小只有1米多,因流动的湖水的蓝光倒映着高30多米的碧石洞口而闻名遐迩。罗马帝国第二代皇帝提拜里乌斯在公元27年搬到加布里岛的离宫来安度晚年,从这以后,离宫被奉为圣地。在这一带海域,意大利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理石雕像。这尊雕像由于被海水严重浸蚀,表面覆盖着一层贝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这是2000年前罗马时代制作的雕像。可是它究竟是“海神内布丘”还是“海王得莱顿”,学术界产生了分歧。虽然存在这种争议,但肯定这是装饰离宫壁面的雕像群中的一尊雕像。这是了解罗马时代圣地宗教性质的宝贵资料,因而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地中海发现的第一个古代雕像是1832年在意大利西部海岸皮昂比诺和厄尔巴岛之间的海底由拖网渔船打捞上来的。这是公元前5世纪制作的“皮昂比诺的阿波罗”青铜像。这尊雕像现在罗浮宫美术馆,是最负盛名的陈列品之一。从风格上看,它是马格那古拉埃基亚地区的作品。也许,这尊雕像某一时期从南意大利的一个古希腊殖民城市交流到这里的。其线条洗练的造型,极为清楚地表现了人体的各部结构,具有典型的古希腊艺术风格。特别是其准确造型与青铜材料的完美统一,作为现存蜡模铸造最为原始的一例,在古代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现在却无从寻找这一雕像发现的确切地点。

进入20世纪后,1925年从爱琴海深处的马拉东海湾的海底由渔网打捞出一尊青铜像——“马拉东青年像”。推测是由希腊开往意大利的商船的货物之一。这个比真人略小的雕像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其典雅安详的神态使部分专家认为这是希腊大雕刻家普拉克西泰莱斯的作品,现存雅典国立博物馆。

1928年,在希腊埃维厄岛的阿尔泰米希奥海角的海底,发现了一尊“婆塞冬”青铜像。据说,是雅典的艺术品收藏家安德尼斯拜那基斯雇佣海绵潜水夫打捞上来的。海神婆塞冬,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这尊雕像,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制作的三尊早期青铜像中仅存的两尊之一,是十分珍贵的遗物。传说这尊雕像最初放置在科林索斯的伊斯特毛斯,后来在运往君士坦丁的途中,因遇难而沉没海中。

在这个海域,还曾发现被认为是古希腊时期(公元前334~前30年古代历史时期)的“少年骑手像”(青铜像,高85.2厘米)。这尊巧妙捕捉住黑人少年骑手激烈运动姿态的作品,被认为是公元前150年左右制成的。

要说起希腊雕刻,即使从遗物的数量上说,也不能不想起普通的大理石像。但是,在古希腊的雕刻作品中,更多的是青铜像,其质量毫不逊于大理石像。公元前7世纪,在希腊的圣地,只要一建造石结构神殿,就要同时用石材和青铜为材料,精心雕刻完成被祭祀的主神像和装饰建筑的纪念性雕像。当然,最早用做雕像的材料是木材,接着是青铜,然后才是大理石。虽然最早使用青铜造像的年代在文献上还不清楚,但像我们能见到的被推定为宙斯头部的“男人头像”,是公元前6世纪末的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青铜雕像。学界认为此像是用砂型铸造成的,但此后,与大理石一样,用青铜铸造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青铜像以装饰神殿和其他建筑的做法就普遍起来,这一点在当时的金石文和文献中均有明确的记载。再进一步则以大理石像为范模,将原像翻制成青铜雕像。

自古以来在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域发现的古代文物,大多是由希腊的海绵打捞工人和拖网渔船的渔夫们打捞上来的,关于这方面流传有许多轶闻趣事。他们也自诩具有在海底发现为数众多的古典期的优秀雕像的经验。他们不仅熟知爱琴海的古代海底图,而且有使用空气呼吸器采集海绵的技术传统。他们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能够把纯属偶然发现的沉睡于海底的优秀艺术作品及双耳陶瓶等打捞上来。这些极偶然的发现事实上不断地在推动地中海地区海底调查工作。

在地中海所进行的水下考古学调查,是以1900年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的安提基西拉岛水湾偶然发现的沉船为开端的。在北非近海完成打捞海绵作业的小船在回程途中,为躲避风暴偶尔到安提基西拉岛避难。当时,海绵打捞潜水工人埃利阿斯斯塔代阿提斯发现了沉在海底的大理石像和青铜像,并以打捞上来的青铜像的一只手腕为证据。船长德麦道利奥斯昆道斯将这一情况悄悄地报告了希腊政府。其结果是引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由国家参与的海底考古学调查。调查是由雅典博物馆研究人员、希腊海军士兵、潜水员等共同参与进行的。

这一海域的水深约50米,而且气候恶劣,时有雷暴天气,给调查和水下作业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此次海底调查,仍然自1900年始到1901年动员了大批潜水员进行工作。在提升水下文物时由于钢索断裂使文物掉到更深的海底的事时有发生,祸不单行,还发生了潜水员不幸牺牲的事故。考古学家虽然也参加了调查工作,却由于没人能潜水,实际上在调查中一筹莫展。虽然在只有潜水员工作的情况下,无法科学地记录海底遗物的保存状态,然而调查却始终极为严肃认真的进行。这次调查了解到海底遗物主要是船上的货物,发现了大理石像的碎片,建筑材料及青铜像胸部的一部分。以此为线索继续进行了更为认真的探查,结果采集到青铜像其他部位的大量碎片。其后将这些碎片成功地进行了复原,成果之一即为现陈列于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的“安提基西拉青年”像(高194厘米,制作于公元前3、4世纪)。发现的遗物有双耳陶瓶。据推测,这可能是公元前1世纪罗马占领希腊后掠夺并打算运回国内的船上的部分货物,也可能是将作为商品的艺术品或其仿制品运往罗马途中沉没的贸易船的部分货物。同时在这一海域还发现了青铜的“哲学家的头像”。

1953年,法国的库斯特和迪玛使用空气压缩装置对这只沉船重新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说,海水深54米,海底遗物是船沉没时扔到海里的,海底还堆积着完整无损的艺术品。同时,还从多方面搞清了沉船的构造。船的构件用铜钉加以固定,好像先组装外部,然后再铺设甲板。推测船的重量在300吨以上。根据对部分船板所做的放射性碳元素年代测定,知其为公元前260年~前180年左右的船,其沉没时代当在公元前80年至前5年之间。

以此为发端的第一次古代沉船调查,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发现的文物中,有的从发现后直到现在一直在进行研究。同时,安提基西拉所发现的文物,不仅对古代艺术专家,就是对科学家们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古代研究资料。

打捞上来的遗物中混有若干用途不明的青铜和木质碎片,对于这部分文物,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学者在继续进行研究。有人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仅因为其似车轮,竟认为这个装配有20多个齿轮和可以转动的刻度盘的结构非常复杂的装置是小孩的玩具!但是,随着木质部分的干燥,搞清了这是一个装配有齿轮的装置,并发现了注明使用方法的刻文。

在对其进行X光透视和结构复原后,才知道这是一架利用齿轮的转动来计算日历的精巧的天体观测仪。这是比华美的雕像更为惊人的发现。如果它真的具有小型天象仪的性能,那就应是现在天象仪及机械钟表的原形。1959年,美国的普林斯顿研究所的英国专家塔莱克J道里拉布兰伊斯博士提出了新说,认为这是现代电子计算机原型的计算器,可以计算出太阳和月亮,甚至行星的运行轨道。无须讳言,这是了解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的极为珍贵的遗物,同时也给中世纪以前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

19世纪初期,土耳其军攻陷雅典,希腊独立义勇军决心奋起夺回雅典。由于担心决战之时会使巴特农神殿毁坏,英国驻土耳其大使艾尔金将神殿的柱头从墙上剥下来运到了英国。从雅典的外港皮赖乌斯港出发的运送文物的帆船“麦塔”号于1802年9月16日沉没于安提基西拉海底。第二年将其打捞上来,然而未放回希腊,却是引渡到了英国。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沉船宝库。据推测,长眠于地中海的海底文物,即使仅限于古希腊时期的文物,从东面的爱琴罗得斯岛附近的海域,到西面的意大利半岛海面,南面直到非洲北部沿岸附近均有分布。这一情况表明在地中海活动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在海上的航行,经常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海难事故,目前仍然流传着许多有关于此的传说。沉没在深海中的船只好像回到了自然的船坞,大都避开了波涛的破坏未受到较大的损伤。

根据考古权威人士的概算,在地中海的海底,从青铜时代到近代的遇难船只肯定有10万艘左右。可以确定无疑地说,地中海是希腊、罗马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因为自古以来地中海一直是在文化交流上起着枢纽作用的重要海上交运线,然而也是寻宝的人们所无心去避免的,他们关心的只是打捞上来的物品给他们带来多大的财富。

自安提基西拉的发现以后,潜水员们接连在各个海域发现了各类遗物和沉船,特别是发现了许多雕像及双耳陶瓶。由于工作缺乏计划性,对遗迹随意处置,以致使这些遗物的确切地点大多不清楚。这种类似滥掘的行为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世界第一大宝藏

天文数字的印加宝藏

印加人是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他们在11世纪时,逐渐兼并邻近部落,到1438年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印加帝国。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这里时,印加帝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它的领土北起哥伦比亚,南达阿根廷,面积达24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100万。印加人崇拜太阳神和月亮神,他们以为黄澄澄的金子恰似太阳的光辉,因此不论是建造神庙和宫殿,还是平常随身佩带的物品,都大量使用黄金。据说,印加人从11世纪起就开始世代收藏黄金,如果把印加所有的黄金累计起来,其价值相当于当时世界其他地方金子的总和。正由于这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久,印加人的灾难便降临了。

给印加人带来大难的,是西班牙早期的殖民头子弗朗西斯科皮萨罗。

1531年,皮萨罗率领180个骁勇善战的士兵,带着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大炮、火绳枪、利剑,离开了巴拿马向秘鲁挺进。走前他听两个被俘的印第安人讲:从这里一直往南走有一座黄金城。这更增添了他铤而走险的决心。这时,印加帝国正面临内讧。贪婪而野心勃勃的阿塔瓦尔帕为了独占江山社稷,挑起一场“兄弟之战”,夺得了王位,成为印加第13代国王,并在首都库斯科历时3天的战斗中俘获了他的弟弟。对皮萨罗一行来说,这场内讧实乃天赐良机,对手的力量经过相互残杀而削弱了,他可以乘虚而入,设下圈套诱捕印加国王。战斗进行了2天,在皮萨罗的冒险进攻下,4万多人的军队被180个西班牙人打败了,西班牙人几乎无伤亡,而被杀的印第安人居然有5千人之多,阿塔瓦尔帕国王也被抓住了。

战斗结束后,皮萨罗派人前往印加人军营搜刮财富,带回了价值8万比索的黄金。阿塔瓦尔帕害怕这些强盗会杀了他,当他看到西班牙人酷爱黄金时,便想出一个保命的办法。他对皮萨罗说:“如果你放了我,我将用黄金铺满这个房间。”以此来赎身。皮萨罗丈量了一下关押他的房间,那间房子有7米长,5.5米宽,3米高,约115立方米,需要40万公斤黄金才能堆满。印加王赎身价如此之高,连皮萨罗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发财良机。他对阿塔瓦尔帕说:“如果你守信用,实践你的诺言,我将恢复你的自由。”

阿塔瓦尔帕同意了,他为了求生下令印加军队不得采取行动,并将印加司令官查尔库奇马骗到卡哈马卡城。皮萨罗严刑拷打查尔库奇马,要他说出黄金藏地,因为在扣押皇帝期间,西班牙人曾三番五次出去寻觅黄金,但都扑空了,估计是印加人把黄金藏匿起来了。查尔库奇马受刑不过,极其痛苦地说:“我没有拿走库斯科的黄金,那些黄金仍在那里面。”后来,印加王的臣仆很快交来了巨额黄金。印加王宫的一间屋子里堆满了6英尺高的纯金首饰,还有两间房子堆满了银子。这样,印加王已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一共交出了11吨成色最好的金子作为他的赎金。皮萨罗造了熔化炉,把这批印加黄金统统熔铸成便于随身携带的金锭。单皮萨罗一人便分到了重达800磅的纯金。然而,心狠手毒的皮萨罗害怕就此释放印加王无疑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他打定主意杀掉阿塔瓦尔帕,以便去掉后顾之忧。于是,皮萨罗给印加王扣上一个谋反的罪名,于1533年7月26日在卡哈马卡城广场上将阿塔瓦尔帕公开处死了。物极必反,善意诚实的印加人得悉他们的皇帝被处死后,便把大量的黄金隐藏起来,同时还四处袭击西班牙人。

尔后,贪婪成性的皮萨罗把注意力集中到印加王国的首都库斯科城,这是印第安人所有城市中最宏伟、最壮观的城市。它有着雄伟壮观的房屋、宫殿、神殿、寺庙,它们都是用难以估价的金银装饰而成的,到处金碧辉煌、灿烂无比。室内那些精美的锦缎、毛毯满缀着羽毛、黄金、绿松宝石、珍珠、玛瑙,色彩缤纷,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1533年11月,皮萨罗领着他的士兵一路烧杀掠夺,开进了印加帝国的首都,从此,印加被纳入了西班牙王国的势力范围。对皮萨罗来说,这是他取得最终“胜利的光辉时刻”。当时,他的兄弟佩德洛皮萨罗留给后人一段记载,讲到了他们开进库斯科城的情景:我们看着这么多的金银器皿简直都惊呆了,尽管最出色的器皿已被印第安人带走了。我们还发现了一尊金塑像,印第安人痛心地对我们讲,那就是印加王朝的始祖像。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金螃蟹,以及装饰着鸟、蛇、蜘蛛、蜥蜴和其他昆虫的金器皿。所有这些珍贵东西都是在库斯科城郊区一个洞穴里找到的。一个印第安人对我们说,在靠近维拉贡加镇的一个洞穴里,还隐藏着大量金板,那是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的兄弟瓦斯卡叫人用黄金铸造起来以装饰他的宫殿的。但是,告诉我们这个情报的印第安人几天后便失踪了……总之,所有这些金银财宝都被隐藏起来了,而且藏得使人再也不可能找到。祭司仰光叫奴仆把金银财宝运到隐藏地附近,随后再让另外一些印第安人替换他们。这些印第安人把财宝藏好以后,便遵循主人的命令,毫无怨言地吊死或跳崖自尽了。在这个国家里藏有数不尽的财宝,但是,只有奇迹才能使我们找到它们。

由于西班牙人对黄金的大肆掠夺,印加人很可能把他们世代积累起来的金银财宝隐藏起来了。后世估计,1533年被印加人隐藏起来的黄金是从公元11世纪以来14个印加皇帝聚敛的财富,其价值相当于16世纪至19世纪初秘鲁金矿所开采的黄金总和。那么,这批巨额财富究竟藏于何处呢?

神秘的黄金城与黄金湖

当年,皮萨罗一伙开进库斯科城后发现大批黄金被转移了,他们不但想知道这批黄金藏于何处,更想了解它们来自何处。于是,西班牙人抓来一些印加贵族严刑拷打,重刑之下有一位贵族吐露了黄金的秘密:这些黄金珍宝全都是从位于亚马逊密林中的一个印第安酋长帕蒂统治的玛诺阿国运来的,那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难以数计。亚马逊密林中隐藏着用之不竭的黄金。但这一神秘的地方,除了国王和巫师外,谁都不清楚在哪里。

西班牙人十分高兴,立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开赴那个方位不明、道路不清的神秘地区。茂密葱郁的亚马逊原始森林幅员辽阔,面积达280万平方公里。在这广袤无垠、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恐惧和死亡。这里寒冷潮湿,猛兽出没,有剧毒致命的毒蜘蛛、毒蛇、毒虫、毒蚁、毒植物,有野蛮无比、力大如牛的食人部落,还有遍布其间的湖泊沼泽,到处充满危险。一支支探险队或狼狈逃回,或不知下落,或损失惨重。西班牙人遥望亚马逊密林,长叹不息,企图寻找到金山银海的美梦终究难以实现。

4个世纪以来,亚马逊河流域不断采掘到黄金及密林黄金宝藏的消息风靡世界。一批批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美国人、荷兰人和德国人组成一支支探险队,蜂拥而至,闯入亚马逊森林中。据有人估计,这样的亚马逊密林寻金队大小总计有300多个,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或空手而归,或葬身密林,或死里逃生,真可谓:不见灿灿黄金,只见累累尸骨。亚马逊密林的神秘性使许多人望而却步,望林兴叹。但毕竟也有不怕死的。17世纪时,有6个葡萄牙人带领一群黑人和印第安人挺进亚马逊丛林。不到1年,热带病、毒虫猛兽等便夺去了几个人的生命。他们在密林中辗转数年,正当山穷水尽时,有一天他们透过密林突然发现一片大草原和一座熠熠生辉的宝山。他们走近宝山,一座古城遗址映入眼帘。中间有一石像的手指向北边高山。前后10年磨难,几个气息奄奄的幸存者将探险经过写成报告,报告至今仍珍藏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图书馆里。

后来,一位叫凯萨特的西班牙人率领716人的探险队深入密林,在密林中仔细搜寻,终于在康迪那玛尔加平原发现了传说中的黄金城和黄金湖,意外地找到了价值300万美元的翡翠宝石,而这仅是其中的微小部分,因为据统计,这一带的珍宝价值大约在60亿美元左右。为寻找这些财宝,探险队付出了550条性命的惨重代价。

黄金城和黄金湖是传说中印加人存放黄金的地方。印加人早就开始开采金矿,冶炼黄金。数千年来,他们聚敛了上千吨黄金。他们把黄金作为装饰品和祭祀用品。修建了专门的城池以供祭祀神祗之用。当然,这些城市建造得十分神秘,外人根本无法接近它。400多年来,经过人们多次考察,已确定黄金城在安第斯山脉的利安加纳蒂山中。这里有一笔价值大得令人惊叹的黄金。但这个地区地势险恶,森林密覆,神秘莫测,有许多传说中的藏宝地点,为此,许多寻宝人命丧黄泉。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他们都是在挖出财宝之后死于不明不白之中,结果许多秘密被带进了坟墓。难道金币上或其他宝物上都涂有致命的毒药?

的的喀喀湖的藏宝之谜

的的喀喀湖是印加人所崇拜的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儿子下凡到人间来创建印加帝国的圣地。它地处玻利维亚与秘鲁交界处,湖面海拔381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航的淡水湖。很久以前,印第安人就在湖畔生息,他们称的的喀喀湖为“丘基亚博”即“聚宝盆”的意思。湖畔周围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印加人把开采出来的黄金经过冶炼后制成黄金装饰品。1533年12月,皮萨罗曾派一部分殖民军去的的喀喀湖寻找过印加人的金宝。不久他便率军侵占了这个地区,大肆屠杀当地无辜的印第安人,疯狂掠夺当地的金银财宝。但是,直到1541年6月皮萨罗被其仇敌偷袭刺死时,西班牙人也始终没有寻到被印加人隐藏起来的黄金。

可见,这一笔巨宝依然埋在地下未见天日。有人推测,当年有些印加人带着印加黄金巨宝和历代印加皇帝和皇后的木乃伊来到的的喀喀湖畔后,便乘坐芦苇筏子秘密地划向湖心。一位祭司端庄地站在筏子上对天祷告一番,然后命令印加人将所有带来的金宝一件件投入了湖中。印加人心里明白:印加帝国的财宝宁可让它永远在湖底睡大觉,也不愿让它落入西班牙人的魔爪中。

“古老山顶”有宝藏吗?

“马丘比克丘”在土著印第安人语言中意即“古老山顶”。相传当年印第安人为对抗皮萨罗的血腥掠夺,将1575万磅黄金埋藏在一座隐匿于安第斯山深山幽谷里的城市附近。后来西班牙人以及300多年来不少探险队,都曾在群峰密林之中寻找过这座“古老山顶”上的城堡和这批失踪的黄金,但不是徒劳往返,便是一去不复返,始终没有发现任何踪迹。悲观者在失望之余干脆声称,根本不存在什么“马丘比克丘”。然而,1911年6月美国耶鲁大学研究拉丁美洲历史的年轻助教海勒姆亚宾厄姆却发现了这座失踪400年之久的古城。

当年,宾厄姆骑着骡子跋涉在安第斯山的羊肠小道上。一次,他投宿在乌鲁班巴河畔的一家客店里,店主无意间告诉他马丘比克丘山中有一座废墟,这使他兴奋不已。第二天清晨,他在店主带领下披荆斩棘,终于登上了山顶。他率领考察队经过一年的发掘整理,使云雾古城马丘比克丘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马丘比克丘城建在云雾缭绕的安第斯山脉一座海拔2458米的山顶上,它位于库斯科西北122公里处,地势十分险要。四周被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包围。这座古城全部建筑均用巨大的花岗石砌成,石块之间不用粘合灰浆,全靠工具把它们镶嵌起来。城堡三面是深沟,只有一个城门供进出。城内有神殿,神殿中央是一圣坛,很可能是安放印加帝国最受尊敬的人的木乃伊的。此外还有雄伟的庙宇、华丽的宫殿、坚固的堡垒、整齐的作坊、错落有致的房舍、弯曲的石梯。城墙是由重达20吨的巨石砌成的,圣坛是用重达100吨的花岗石板筑起来的。整个城堡可供2000余人居住。

宾厄姆经过实地考证后认为:马丘比克丘是印加传说中的圣城,是印加文明的摇篮。相传它是古代阿摩达王朝的根据地。13世纪初,该城堡出现一个印加王曼科卡帕克,自诩为太阳的儿子,从此开始了印加帝国长达300多年的统治。曼科卡帕克一世从马丘比克丘出发,开始了向安第斯山脉的远征,后占领了旧城库斯科。随着他地位的巩固和疆域的扩大,他便在“发祥”之地大兴土木,建筑了马丘比克丘大石墙垣。后来,卡帕克一世的王位传到第三代图帕克阿马鲁手中。1572年他在与西班牙人作战中阵亡,印加帝国就此覆灭,马丘比克丘也就湮没无闻了。至于藏在它附近的印加金宝更是谜中之谜了。有谁知道这些金宝藏在何地呢?据史学家分析,1535年西班牙殖民特使鲁伊迪亚曾与最后一个印加皇帝谈判,皇帝叫人拿来一碗玉米粒,他把它们倒在地上,捡起一粒给迪亚,象征着西班牙人拿走的印加黄金。他又指着地上的玉米对迪亚说:“这就是印加人留下来的黄金。我可以把这些都给您,只要您保证完全离开印加帝国。”但由于西班牙人的贪婪,这笔交易并未做成。只不过从这个历史插曲中使人感到,这位印加末代皇帝是知道印加金宝的主要隐藏之地的。但随着他的死亡,很难知道还有何人也掌握印加金宝藏的秘密。

秘鲁陵寝宝藏之谜

秘鲁政府近年宣布:对古印加奇姻王国首都废墟的地下国王陵墓加以严格保护,不允许人们随便破坏它,并且在严密防卫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秘鲁考古学家花费几年时间在此地挖掘。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在16世纪下叶,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险来到此地,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头人引路,穿过错综复杂、九曲十折的地下迷宫,来到这座地下的国王陵寝,瞬间,这位青年商人被金光灿烂的黄金珠宝照耀得不知所措,这座陵寝内摆设满珍奇珠宝,其中包括一些镶有翡翠眼睛并用黄金铸造的鱼,印第安头人平静地告诉面前这位惊恐万分的西班牙人,只要他协助建设当地的公共工程,这些黄金便全归他了。无须犹豫,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古特尼茨拼命点头,于是,他如愿以偿以一个巨富的姿态返回西班牙。至于古特尼茨捞得多少黄金可能永久成为未知数,但根据1576年的西班牙税收记录记载,古特尼茨不仅向国王密报了这处“小鱼”宝藏,而且慷慨地奉献了900磅黄金为税金,可见,他得到了多少财富。然而,在他之后的无数探宝者却没有这种运气,但总有人提供了激动人心的线索:在当地废墟下面,隐藏有一处“大鱼”宝藏,里面摆满更多陪葬的黄金物品。

此说真真假假,为陵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而揭开这层迷雾,则有待于那两位秘鲁考古学家的运气了。

彩虹尽头的湖底宝藏

“王位继承人全身被洒上金粉……他的子民纷纷献上黄金和翡翠,在他的脚边堆成一堆……这位印第安新国王,把脚边所有的黄金全部丢进湖中,当作他对上帝的奉献。”这就是哥伦比亚穆斯卡印第安族最后一位国王的侄儿,在17世纪初期所描述的穆斯卡国王传统的加冕仪式。

印第安人丢进瓜达维达湖的东西,欧洲人在过去400年来,一直努力想把它们打捞出来,第一次打捞行动是在1545年,西班牙人组织了一支寻宝队,在3个月内从较浅的湖底捞起几百件黄金用品。

1911年,一家英国公司挖了一条地道,把湖水抽干,但留下很厚的泥浆,太阳很快把泥浆晒成干硬的泥砖。等到这些英国人从欧洲运来钻探设备时,地道已被堵死,湖中再度充满湖水。从1974年起,哥伦比亚政府派兵保护瓜达维达湖和湖中的宝藏,此后再也没有人能接近这批宝藏。

幽灵船上的财宝

1622年9月4日,星期天,一支运输舰队从古巴的哈瓦那港出发。这时正值飓风的高峰季节,但舰队所载的货物——新大陆的财富金、银、农产品,却是西班牙国内急需的。因此舰队司令决定去冒一次险。

28条船中,有一条630吨重的帆船“圣玛格丽特”号。在它的舱单上整齐地标明装有19块银锭,11.8万枚银币,还有34根金条和金盘共计1488盎司,以及银器、铜锭、烟草和靛。船上14名旅客都带有各自的珠宝,同时船上还藏有大量的走私黄金和白银。当“圣玛格丽特”号离开哈瓦那时,它实际上就是一座浮动的宝库。

舰队是在晴朗的天空下出发的,日落时他们到达东去的方位,然后转向北方赶上墨西哥湾流。突然一股未预测到的飓风边沿——很小但强有力——进入了佛罗里达沙洲。

到星期一黎明时,阵阵狂风吹打着舰队。起初舰队还能按预定航线前进。黄昏,大风逐渐增强为飓风。在滔天的巨浪中船与船之间的视觉完全消失了。财宝船在狂风怒涛的摆布下被刮进了佛罗里达沙洲的暗礁和浅滩中。咆哮着的飓风吹散了舰队。船上的人整夜都在向上苍祈祷。

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海面呈现一派令人恐惧的景象。巨浪怒吼着冲上佛罗里达暗礁,腾空而起,飞溅到远处的浅滩。“圣玛格丽特”号船长向四周了望,发现她的姊妹船正在浪涛中挣扎。也就在他观看的一刹那,那船沉没了。突然“圣玛格丽特”号剧烈地震动起来,很快冲上了浅滩。船上的人在巨浪把船击碎的同时抓住船上的栏杆和柱子。

当飓风离去,大海恢复平静时,只有68名幸存者在残骸中漂浮。他们大多数被经过此地的船只救了起来,其余120余人失踪了。飓风在50海里长的航线上摧毁了8条船。其中的两艘,“圣玛格丽特”号和“亚特查”号分别沉在佛罗里达浅沙滩中被风暴袭击过的红树岛西南方大约6~10海里方圆的海域。

寻找财宝的打捞马上就开始进行了,但一无所获。直到一个强有力的哈瓦那政治家佛朗西斯哥奴奈兹梅连获得一个从西班牙王室来的合同才开始真正的搜寻和打捞。1626年6月初,梅连的水手用一只铜潜水钟,发现“玛格丽特”号上的主要压舱物。接着梅连的打捞者们捞出199块银锭和3万多枚银币。

撤退躲避敌对的荷兰船只后,梅连重返沉船处,打捞起151块银锭、更多的银币、一只大锚、八门铜炮、一些铜和银器皿。1628年又打捞出37块银锭、大约3千枚银币,但大量的财宝仍然留在海底。

1629年打捞季节前,梅连被委任为委内瑞拉的总督,去加拉卡斯上任。打捞“圣玛格丽特”号的工作也就放弃了。打捞“圣玛格丽特”号清单送到了西班牙,存放在安第斯档案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班牙不断衰弱下去。失事的船只和它们的财宝就埋葬在佛罗里达浅滩外的沙底被人们遗忘。

1971年,一位老资格的打捞者梅尔因A费西沿着从西班牙档案馆里搜集的材料中所提供的线索,发现了“亚特查”号上的大锚和其他一些物品。但“圣玛格丽特”号——她在已知的佛罗里达财宝传说中犹如一只“幽灵船”,却被谣传躺在不同的地方。档案馆的材料有些地方也模糊不清。一份材料上标明“圣玛格丽特”号在“亚特查”以西3海里处,而另一份材料却把它标在“亚特查”号的东面。

1980年1月,费西在西沙洲召集了一次会议,计划进一步打捞的步骤。紧急情况迫使他下决心,因为一个资金充足的竞争者已经在费西发现“亚特查”号的残余物附近开始了行动。费西与另一位打捞者罗伯特乔丹签署了一个合同,由他在搜寻中帮助费西。

冬天的沙洲,狂风顿起。但1980年的冬天是合作友好的。几天来,在“亚特查”号西面用地磁仪搜索毫无结果。乔丹驾驶他的船“卡斯第连”号来到东边搜索。不久,在一片宽阔的沙滩边缘,地磁仪在坐标图上绘出独特的线条,乔丹在此抛了锚。潜水员发现一只小锚,接着发现了一只6英尺宽的大锅。一个电子仪器引导“卡斯第连”号驶向北方。使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下一个停船处的海底铺满了压舱石、西班牙陶器、靛的残余,被一大块厚皮包缠在一起的4枚银币被打捞上来。

在第一个发现点以北沿岩头断层露头的浅水中,“卡斯第连”的潜水员发现了3大块很沉的金块。回到码头后,兴高采烈的潜水员打开香槟酒,用其中一块金块做搅酒棒。每个人都感到惊奇,这是一条什么船,会不会就是“圣玛格丽特”号?

“维格罗娜”号在费西的公司里以财宝的发现者著称。几天后,费西那高个子、长着红头发的儿子,驾驶这条可敬的工作船来到一块可能的地区。他戴上水下呼吸器,跃入水中。这个年轻的潜水员惊奇地看到6块银锭整齐地排成两行,间隔非常匀称地靠在基岩上。在清澈的水中视野一览无遗。他看见一条被压舱石、铜锭和密集的装饰物覆盖着的,大约23英尺长的木船的大部。继续在周围的区域打捞,潜水员们发现了一块金块、两块很大的银锭和一只小的银碗,还有摇沙器、蜡台、盘子等。他们花了很大气力才把一包重105磅的银币拉上船。这些银币还保持着原来放在箱子里的形状,但那木头箱子早已腐烂没了。

拿银锭上的标志与“圣玛格丽特”号的舱单对照后,人们惊喜地发现:这只船不是别的,正是“圣玛格丽特”号。

靠近“圣玛格丽特”号中心的地点,1980年5月25日,“卡斯第连”的潜水员们碰到了一条“富矿带”:11块大金块,4块小金块,一个大金圆盘的一部分重50磅,5枚小埃斯库多金币,6块小银锭,两块古巴铜锭和581枚银币。

7月8日可被称做为“金项链日”。当潜水员潘他卡林在一块锭周围用手摸索时,突然一根大金链跃了出来,接着一根接一根,全附在一起缠成一个金团——共有15根之多。最大的一根有149装饰链结。“维格罗娜”号泊在附近,不久又发现6块金块和一个金盘。

1981年深秋,“圣玛格丽特”号出水的全部财富证实,它们是撒在一条长4000英尺的航道上。单是黄金——56块、盘、条,重118磅。费西同他的水手们同时还发现180英尺长的金链和56枚金币,这是在当今从西班牙船中打捞出数量最多的一次。但是,至今仍有大量的珍宝遗留在海底,等待人们寻找和打捞。

羊皮纸上的诡秘宝藏

1730年7月7日下午5时,在法国某地断头台前,一个人正拼命推开行刑队员套向他脖子的绞索,向蜂拥围观的人群扔出一卷羊皮纸,并大声吼道:“我的财宝属于能读懂它的人!”

这个人就是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大海盗,世界珍宝谜案史上的著名人物——拉比斯。拉比斯真名叫奥里维尔勒瓦瑟,是最显赫的一个人物。1716~1730年,他在印度洋和东北海上横行了14年,共劫夺了5吨黄金,600吨白银,还有几颗钻石及各类珍稀宝贝。其间,在1721年4月,他与英国海盗沆瀣一气,劫夺了在印度洋波旁岛圣坦尼港湾躲避风雨的葡萄牙船只“卡普圣母”号,抢走了船上价值300亿旧法郎的金银珠宝,并把这艘船装饰一番,改名为“胜利号”。1722年,当法国海军将领居埃特鲁安在波旁岛附近打败了英国海军,控制了印度洋海域时,法国国王发布了大赦令。大多数海盗借此机会洗手不干,改过自新了,惟独拉比斯等少数海盗稳藏起来窥测时机。拉比斯劫来的财宝,也就在这时被他藏匿于从塞舌尔群岛到马达加斯加海角的印度洋海区。至于那些藏宝人,则被拉比斯以各种手段灭口了。然而,拉比斯劫来的财宝并不能使他不被绞死,只是给后人留下了难解的珍宝之谜,让人去破解。

拉比斯被行刑时留下的那卷羊皮纸,上面是一封密码信,画有17排古怪稀奇的图样,每个图样代表一个密码,看上去像天书一样晦涩难解,谁能把它破译出来,就能得到那笔巨大的财富。写在羊皮纸上的拉比斯密码如今珍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它的一份影印件在1949年落到英国探险家瑞吉纳克鲁瑟韦金斯的手中。这位英国探险家认为拉比斯财宝可能藏在印度洋上的塞舌尔岛。于是他带上毕生积蓄在塞舌尔岛上呆了整整28年,对17排图样做孜孜不倦的探索,终于破译了16排密码,只是对其中第12排图样却寻求不到答案,直至他因病去世,拉比斯密码仍是一团未解之谜。

当然,这并不是说拉比斯珍宝只是如海市蜃楼般只见影不见真物。法国“寻找藏宝国际俱乐部”掌握另一份与拉比斯宝藏有关的材料,包括一份遗嘱、三封信件及两份说明书,它属于掌握拉比斯藏宝秘密的另一个海盗贝德莱斯坦。探宝专家们认为,德莱斯坦熟知的财宝中有一些便是拉比斯藏宝。德莱斯坦在给他兄弟埃蒂安的信件中讲:“在印度洋最近的一次战斗中,我们跟一艘英国大型驱逐舰较量时,船长受了伤,临终前他向我透露了秘密,并交给我找到埋藏在印度洋上巨额财宝的文件,要我使用这些财宝来武装我们的海盗船只,以对付英国人。但是,我对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已经感到害怕,我宁愿参加正规部队,期望安宁,以便取出这些财宝,并返回法国……有三笔财宝,其中埋藏在我亲爱的法兰西岛(即毛里斯岛)上的一笔尤为可观。按照将转交你的这些文件的指示,你将会找到装满着多布朗(西班牙古金币)和3000万根金条的三只大铁桶和坛子,以及一个装满(印度)维萨布尔和戈尔康达生产的钻石铜箱。”

德莱斯坦在给他侄儿的信中也说:“你来法兰西岛……有一条河流就在这块地方中心不到几法尺远处。财宝就藏在那里。你将会看到,有一个密码图案,它通过奇特的组合会显示出两个缩写字母名字,BN……由于我在海上遇过难,丧失了许多文件。我已经取出了许多藏宝,仍有四笔财宝以同样的方式被同样的海盗埋藏着。你将通过问时送给你的密码手册解开这些奇特的画谜,找到这批财宝。”20世纪初,有人在法兰西岛发现一块署名卡布拉吉尔、有奇特指示的大理石石块,寻宝者依据指示又发现一块写有密码的铜板。遗憾的是没人识别出铜板上的密码,铜板在运输途中又被丢失了!

从1730年绞死拉比斯到现在,已过去260年,探寻拉比斯密码和藏宝的活动始终不断。最近,一个创办不久的中欧“俄丝乌德旅行社”开辟了在塞舌尔岛寻宝的旅游线路,旅费虽贵,但参加者期期爆满。他们不但可以游览风景名胜,而且可以凭借旅行社发给的一份神秘图案的影印件到岛上寻找拉比斯藏宝,创造顷刻间变成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的机会,因而这旅游生意十分不红火。所有这一切颇具诱惑力,但要识破第12排拉比斯密码并非易事,还得凭知识、勇气和运气。

罗本古拉珍宝之谜

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批欧洲殖民者蜂拥来到非洲抢夺财富。19世纪,一批欧洲人来到马塔贝莱国家,请求国王罗本古拉同意他们开采该国的矿山,国王同意了。从此以后,这位生长在非洲大陆上的国王同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建立了联系。罗本古拉根据自己的生活来想象遥远的欧洲白人生活,以为英国女王也有他那样的无上权威。维多利亚女王在回信中十分沉重地说,当她知悉他有300个妻子时,极度悲伤,并且说是否可以把这个数目削减一下。为了取悦白人女王,罗本古拉把妻子的人数减半,于是他把余下的150名妻子全杀死了。因为在那里,国王的妻子是不能与平民同居的。

尽管罗本古拉友好地对待欧洲人,可是这批白肤色的外来者都不是来作客的,他们贪得无厌,四处掠夺,引起土著的不满乃至反抗,结果双方爆发了战争。罗本古拉只得携带妻妃、巫师及一些部落成员乘坐马车,另觅新土。然而欧洲殖民者仍紧追不舍。罗本古拉四处逃避,并派出一名使臣带着一袋金币来求和。不幸的是,这位使臣被杀死,金币也被抢走了。

1894年,罗本古拉死于热病。按照马塔贝莱人的风俗,这位国王与他平生所积聚的财宝一起埋葬。国王的基地是由巫师选定的,在赞比亚河的一条支流附近。巫师派遣一部分军队去挖墓穴,埋入国王的尸体以及象牙、黄金、钻石,这些财富当时值300万英镑。而后,巫师又派另一批军队去杀死那些挖墓埋尸的士兵,把这些尸体葬在墓地周围以护卫国王的灵魂。另外还放置咒语,永保墓地的平安。随后第二批士兵也被召回到一个指定地点,在那里,这批士兵被部落其他成员杀死。这样,只有巫师才知道埋藏国王和财宝的地方。

但是,这时的非洲再也不是那个曾经是闭塞平静的非洲了。欧洲的殖民者死死盯住这些财宝不放,那个巫师的余生就因此没有安宁过,国王死后四年,他也告别了动乱的人世。他的儿子在其父死后方知大事不妙,向南逃跑,结果半途被人抓获监禁,只得装疯。后经传教士干预才被释放,住在一个教会机关内,常常借酒压惊。

经过无数次战火的非洲,后来又被卷入了欧洲人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斯穆茨将军手下有个名叫JGW雷坡德的少校在审查德军档案时,发现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有一张地图,还有测算数字、运输费清单、一些用密码写的文件。他知道这些都是关于某一地区的材料,但因为不懂密码,他只好将之置于一边。不久,雷坡德在审讯两个非洲籍战俘时才知道,这两个战俘曾经陪同过“从远方而来的”一股德国人。这些德国人来干什么呢?战俘说是为了寻找一个与国王有关的地方,此外他们一无所知。

后来,雷坡德从当地土人中知道了罗本古拉以及他的珍宝,他更加热衷于探宝了。他最后终于破译了密码,原来这些材料都是有关发掘罗本古拉财富的文件,上面列述了关于财富的所有情况,甚至巫师及其儿子的情况也包括在内。凑巧的是,巫师儿子隐居的地方正是雷坡德的家乡。1920年,雷坡德找到了巫师的儿子。但他因年老、酗酒之故,记忆力衰退,已记不清坟墓的确切位置。不过,墓地四周的标志,他还能较清楚地回忆起来。

雷坡德通过推论猜测,把罗本古拉坟墓地大致确定在30英里的范围内。1920年年底,他征召当地人作为运输工及挖掘工去探宝。起先他没把探宝目的告诉这些人。后来经过两星期的奔波寻觅,工人要求知道他们究竟在寻找什么东西。雷坡德只得以实相告,结果一夜之间,那些土人跑个精光,所有设备也只得废弃。

但财富的魅力竟是如此诱人。两年后,雷坡德驾驶着福特车,率领着从遥远的非洲雇来的工人,又一次前来探宝。这一次雷坡德更加清楚宝藏可能埋在哪里了。但是,根据他的计算,这一地点正好在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内,他又无法从葡萄牙人那里获得许可证。幸好这一地区荒无人烟,因此,他终于找了个机会越过了边界。

雷坡德一行到达目的地大约是中午时分,树林中听不见鸟语兽鸣,也见不到任何生物活动的迹象,呈现出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工人们十分恐慌,雷坡德则因找到了巫师儿子所说的标志而极为兴奋。

在这支探险队中,有个叫贝朱顿豪的白种人,他是为大家打猎提供肉食的人,根本不清楚此行的目的。但根据他的直觉,他感到这是块被诅咒过的地方。当晚,他告诉雷坡德说:“这里发生过非常奇特的事情,这是块不祥之地!”雷坡德后来回忆说,那天夜里他梦见了成群的苍蝇,根据土著神话,此乃死亡之兆。

次日,工人们开始挖掘,结果掘出两具断腿的尸体。这是护卫国王灵魂的士兵。工人们不愿再挖下去了,他们要求回家,那天晚上,贝朱顿豪这个老练的猎人在营地远处被一头狮子咬死。雷坡德害怕了,天一破晓他们就整装返回了。

但雷坡德仍未死心。三年后又组织人马到达这一地区。这次他启用以邪攻邪之法,带着护身符及其他各类符咒,还在那里举行了一些驱邪仪式,以求平安。但有一夜,他又梦见成群的苍蝇,果然,第二天,一个发掘坑莫名其妙地倒坍,压死了10个人。雷坡德本人也害了热病,只好无功而返。

1934年,雷坡德又准备组织探险。但这时罗本古拉的财富也尽人皆知了,谁都想获得一份。葡萄牙人说如果珍宝找到,他们应得一半,因为墓地在他们范围内。一个采矿公司则宣称,这些财宝是从该公司偷去的,所以该公司应获75%的财富。一个基督教团体则声称这些财富是马塔贝莱人的,理应归马塔贝莱人所有,同时这一团体还认为自己是马塔贝莱人的受托管理者,因此75%的财产应归该团体。

这样,雷坡德就陷入了由于探宝而引起的官司中,疲于应付。这个几经风险的人这时认为,这场官司就是墓地诅咒的一个显兆,前景不祥。他觉得惟一应做的是填平他挖开的坑,使墓地恢复原样,他还把所有文件都毁了,以让墓地自此安宁。

十分有意思的是,后来有两个人在柏林找到了这些文件的复本。他们也顺着这条路线走了一趟,然后这两人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乘飞机飞往非洲南部。但是,这支倒霉的探险队连非洲大陆的土地还没碰上,他们的飞机就一头坠入了茫茫大海。

据说,最后世上只有一个人知道墓地的确切位置,但无论如何也不愿告知他的儿子,因为他担心那可怖的诅咒终又带来厄运。

充满诱惑的海底寻宝

“大洋深处没有人类到不了的地方,即使你要在海底寻找一个丢失的篮球,只要拿出足够的钱就能找到。”这便是海底寻宝专家的信条。

1973年夏,沉没于挪威西海岸隆德岛海湾的“阿凯兰达姆”号船的财宝被潜水员们打捞上来,这是250年前沉没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帆船货物的一部分,船上载有巴达比亚总督及其所属的公司职员的工资和用来买香料的现金30万荷兰盾,该船为躲避海盗的袭击,打算绕行北海而失败,沉没于隆德岛附近。其后马上进行了打捞这些巨额资金的工作,却未能全部收回。以后由于经常用渔网打捞上来金银币,当地称之为“轮带之宝”,几乎使天下俱知在此处可以得到沉船的财宝。在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香料船胜过阿拉伯商人、英国商船队而独霸欧洲市场,因为该公司选择了由大西洋南下,绕好望角向东航行,再沿非洲东岸北上而至印度、缅甸、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的快速航线。据说上述事件是在不熟悉的航线上偶然发生的一个悲剧。

打捞财宝成功的潜水员是两个出去玩的瑞典人和一个挪威人,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使他们打捞并瓜分了这批财宝,只用了10天时间就打捞到相当于2亿日元的金银币。据说这些货币当中,有很多价值相当高的17世纪的荷兰银币和西班牙银币。这一暴发户的新闻迅速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因此,在日本的潜水俱乐部中冒险和探宝热也急剧高涨,甚至书店中都摆有不少关于探宝的书籍。

据估计,匿藏在世界各地的海底沉船约有百万艘,从史前时代的独木舟到二战德制小型潜艇,它们吸引着抱有发财梦想的海底淘金客。几乎每年都有激动人心的新发现,如最近发现的二战时期沉没的日本潜艇1——52,上面满载的4409磅金条至今还在打捞中。

空气轻装潜水技术的开发使人类能像鱼一样在海底自由活动,这一方面促进了学术调查和探险活动的迅速开展,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在世界各地与科学研究大相径庭的以攫取传说中的宝船和财宝为目的的活动也因此而复苏。

对于那些梦想一攫千金的冒险家来说,海底的遇难船及其货物中的财宝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并不是听听而已的宝船探险和宝岛探险的浪漫故事。沉船的位置一旦探明,即使用轻装空气潜水装置也能非常容易地找到对象。由于货物中包含着不少经济价值极高的财宝,可以刺激起这些冒险家无穷的贪欲。

近十几年来,外电已经发布了无数关于这类情况的报道,特别是沉没在美国海域中17、18世纪的舰船,更是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传说17世纪的海盗,常将掠夺的财宝沉入深深的海底而暂时隐匿起来。其真伪姑且不论,可是在1971年8月,在距佛罗里达半岛东南的巴哈马群岛海水浴场16公里的海底,当地的潜水员发现了大约9000枚金、银、铜币。据说这是荷兰有名的海盗彼得海因于1628年抢劫伊恩帕尼亚的斯帕尼休迈因号帆船时沉没的钱币。

1971年12月10日,在加拿大东岸的普莱顿海角的海底发现了1枚金币,在纽约市某画廊的一次拍卖会上卖得1000美元。据说这是法国路易十五世为法属魁北克移民用法国鲁加摩号船运送的金银币中的一枚,该船在1765年沉没于普莱顿海角海域。加拿大的荷兰籍制图工莱克斯特姆和土木建筑公司的3位潜水员探查了这一沉没地点。据传说该船还遗留有价值200万美元的财宝。在加拿大被称做“黄金汉”的斯特姆,从海底捞出了4000枚银币、500枚金币。

现在成为英联邦的一个独立国家的加拿大,18世纪初叶以前,是法属加拿大。许多为法国军队和要塞执勤兵运送给养的配给船好像经常在普莱顿海域遇难。其中“夏毛”号于1967年6月被发现,该船于1724年从布雷斯特港驶出,准备向北转向横渡大西洋时,遇风暴在普莱顿海域触礁沉没。将船中1000枚金币,12000枚银币打捞上来的也是斯特姆潜水小组。他查阅了法国海军记录,搞清了海底沉船位置,了解到这艘木造船长400米,宽9米,可载600吨货物,只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将财宝弄到手。由此看来,他是一个无愧为“黄金汉”称号的投机家。

这一加拿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打捞沉船财宝的作业结束了,斯特姆潜水小组当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海底淘金客的装备绝对称得上是顶端科技。在浅水作业时,他们主要依靠地磁仪一种通过金属物体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发现火炮、锚、螺旋桨等沉船特征标志物的仪器。地磁仪是在二战中研制出来的,当年主要用于侦察潜艇,现在它的灵敏度日臻提高,已能够发现掩埋在沙层下的小物体。一个地磁仪今天只要1.6万美元,价格只有10年前的一半。在从事大面积深水探测时,探宝者则使用侧面扫描声纳,它像一个苗条的鱼雷,可以发现从海底沙滩伸出的物体,如桅杆或船体等。

新型的侧面扫描声纳每天可以扫描100平方英里的海域,能够发现海平面下3英里的小物件,如油鼓等。它的探测结果还可以直接输入船载计算机系统,通过参照全球定位系统将沉船准确定位,从而避免了费时费力且不准确的浮标定位法。但海底淘金客最先进的装备还要属“遥控水下探测仪”,它的功能更全面,测位更准确,虽然每台价格从10万到200万美元不等,但打捞公司还是争相定购。1998年,这种水下机器人发现了1875年沉于北卡罗莱纳外海的“中美洲”号蒸汽船,那上面载有3吨黄金。

菲尔马斯特斯从童年起就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他一直幻想去寻找海底沉财。经过几年思想斗争,1977年,40岁的他终于狠下心辞去了工作,举家迁到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并开始学习如何寻找海底宝藏。

马斯特斯成立了“国际打捞公司”,先是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附近发现了一艘1711年沉没的英国护卫舰,捞上来一些先令。后来,他又找到了一艘被认为是“安妮女王复仇”号的船,即大名鼎鼎的“黑胡子”海盗舰队的旗舰,这个海上魔王在18世纪曾经猖獗一时。经过十几年的海上漂泊,马斯特斯认为自己即将到达事业的顶峰:他发现了西班牙大帆船艾尔萨尔瓦多号。这艘船是1750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外海失踪的,船上满载着8.92万磅可可,24万磅银币和金比索。

“我要使萨尔瓦多像泰坦尼克一样出名!”这就是驱使马斯特斯和成百上千的淘金者纷纷下海的动力。

寻找海底宝藏,光有先进的探测设备还不够,寻宝人还要对历史资料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佛罗里达州的淘金客杰克哈斯金斯经常到州立资料馆去查阅历史文献,调查重点是失事沉船船长的信件和货物清单等,他目前正在追查一支1711年在古巴海域失事的西班牙船队的下落。西班牙是个非常官僚的国家,船长要把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全部记录下来,一式三份,向国王汇报。哈斯金斯希望据此找到一些证据,最终确定一份寻宝图。

马斯特斯之所以找到“安妮女王复仇”号,靠的是1719年一份庭审记录:“黑胡子”手下在出庭受审时提到,该船沉没前曾在北卡罗莱纳州的贝福特停靠过。于是,马斯特斯在美国陆军工程大队的帮助下,仔细考察了贝福特附近水道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变迁。马斯特斯声称自己“只是个二流的潜水员,却是一个出色的学者。”他更喜欢人们称他为“海洋历史学家”,因为他打捞的正是一部金光闪闪的沉船史。

水下金客不仅打捞“沉财”,还充分利用沉船的历史价值赚钱。“泰坦尼克”号的合法打捞者“RMS泰坦尼克公司”,已将船上物品的独家展览权以每年8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SFX娱乐公司”。马斯特斯认为,他也可以照猫画虎,靠“安妮女王复仇”号赚钱,尽管它上面并没有什么值钱货。

“黑胡子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个大卖点,历史上没有几个人能让人们这样害怕。”马斯特斯还计划拍一部关于这个大海盗的四集电视剧,并出售船上物品的复制品,其中包括一种注射器,据说“黑胡子”的手下就用它来给自己注射水银以治疗梅毒。如此看来,电影拍摄权和实物展览不失为从沉船中获利的最佳途径,打捞公司声称:“泰坦尼克》的电影票房和录相带收入比打捞任何一艘沉船所赚的钱都要多。”此外,一些公司还借助互联网来销售沉船纪念品,“梅尔费舍寻宝网址”打出了“你也可以拥有一段历史”的广告,以45美元一根的价格出售用沉船上的白银做成的牙签。

但是考古学家却对这些海底金客的“海盗”行为痛心疾首,他们认为单纯以金钱为目的的打捞行为是对地球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德布拉克”号,这艘英国军舰于1798年沉没在德拉维尔,1995年被一家打捞公司发现。他们在船体上凿了几个大洞,拿走了一切值钱的东西,包括火炮、航行表等,使历史学家丧失了研究当时英国海军实力的重要依据。

打捞公司则反驳说,野蛮对待沉船的作法早已成为过去,现在他们都非常注意保护其考古价值,“每个打捞者都是考古专家”。要取得政府的打捞许可,公司必须保证善待海底文物并保护沉船完整。如在佛罗里达州,打捞公司被要求定期上交考古报告,并将一切“无价值”的东西,即非珍稀金属和珠宝制成的物品交给州政府用于研究,州政府还有权分得20%的沉船财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计划在全球范围内禁止对100年以上的沉船进行商业打捞。但这一拟定中的法律遭到了打捞公司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就是由私人机构完成的。事实上,要想在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上建立秩序,目前还不大可能。

沙皇500吨黄金宝藏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1919年11月13日,沙俄海军上将阿历克赛瓦西里维奇哥萨克率领一支部队,护送着一列28节车厢的装甲列车,从鄂木斯克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向中国东北边境撤退。就在这趟戒备森严的列车上装载着沙皇的500吨黄金。这批黄金都是沙皇从民间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这队人马经过3个月的艰难跋涉,来到了贝加尔湖的湖畔,由于饥寒交迫,有许多人死去了。哥萨克将军发现铁路已被彻底破坏了,无法通行,只好命令部队改乘雪橇穿过贝加尔湖去中国边境。

冰面上积了厚厚的雪,在刺入肌骨的暴风雪之中,500吨黄金装上了雪橇,在武装人员的押送下,在80公里宽的湖面上,像蜗牛一样边扫着积雪边前进。到了1920年3月初,贝加尔湖面上的冰突然出现了裂缝。据说,哥萨克的所有部队和500吨黄金全都沉入水深100多米的湖底。

事情过去18年之后,有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沙俄军官斯拉夫贝克达诺夫公开了身份,并对人讲:“沙皇的这批财宝并没有沉入贝加尔湖,早在大部队抵达伊尔库茨克之前就已经被转移走,并且早已被秘密埋藏了起来。因为当时的形势已很明朗了,大部队不可能撤退到满洲,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考虑,最好的做法就是把这笔黄金秘密埋在一个地方。当时我跟一个名叫德兰柯维奇的军官奉命负责指挥了这次埋藏黄金的行动。我俩带上45个士兵,把黄金转移出来之后,就把它们埋在了一座已倒塌的教堂的地下室里。这事办完之后,我们把这45名士兵带到一个采石场上,我和德兰柯维奇用机枪把他们统统枪决了。在返回的路上,我发现德兰柯维奇想暗算我,于是,我抢先一步掏出手枪把他打死了。这46个人的死亡根本不会引起注意,因为当时每天都要失踪100多人。就这样,我成了现在惟一掌握沙皇金宝秘密的知情人。”

1959年,贝克达诺夫曾利用一次大赦的机会返回苏联,并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碰上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时认识的美国工程师。此人始终没有透露真实姓名,他只用假名,叫约翰史密斯。史密斯了解贝克达诺夫的情况,建议他共同去当年埋藏沙皇金宝的地方。于是他们在一个名叫达妮娅的年轻姑娘陪伴下,一起找到了在离西伯利亚大铁路3公里处的原教堂地下室里找到了仍然完整无损的沙皇金宝。他们只取走了部分黄金。随后,当他们开着吉普车,正要通过格鲁吉亚闯过边境时,突然一阵密集的子弹扫来,在弹雨之中,贝克达诺夫被当场打死,而史密斯和达妮娅则扔下车子和黄金,惊恐万分地逃出了苏联。

如今,这批沙皇金宝的线索又断了。假如500吨黄金确实没有沉入贝加尔湖底,但要找到它,还需要史密斯或达妮娅出来证实才能揭开谜底。

纳粹藏宝之谜

玄奥的纳粹藏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法西斯对被侵略国的财宝大肆抢掠,贪得无厌。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曾向他的部下指示:“你一发现有什么东西可能是德国人民所需要的,就必须像警犬一样追逐,一定要把它弄到手……送到德国。纳粹德国每占领一个国家,它的财政人员马上便夺取这个国家的黄金和外国证券、外汇等。接着还向这些国家征收数目惊人的”占领费“到战争结束时,单单”占领费“的收入就有600亿马克(约合150亿美元)。德国法西斯还用种种理由迫使占领国支付”罚金贡金。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处的统计,共榨取金额达1040亿马克(约合260亿美元)。

希特勒政府在征服波兰后,戈林下令掠夺波兰文物。半年后,他得到这样的报告:“这个国家的几乎全部文物,已经被接受了。据德国官方的一份秘密报告表明,到1944年7月为止,从西欧运到德国的文物共装了137辆铁路货车,计有4174箱,21903件,单单绘画就有10890幅,其中不乏名家杰作。纳粹头目们借机扩充”私人“收藏,仅戈林一个人所收藏的文物,据他自己估计就达5000万德国马克。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博物馆,有5000幅世界名画,16万件珠宝镶嵌的宝物,2400多件古代名贵家具,其中1500件属于世界稀宝。上面的财宝都是有案可查的,那些不在案的恐怕没有人搞得清楚。

纳粹分子掠夺的大宗财富,经过瓜分形成了令人垂涎的八大宝藏,即希特勒金库、隆美尔藏宝、墨索里尼东林宝藏、勒色林财宝、福斯希加潜艇藏宝、南太罗的三处宝藏。纳粹法西斯灭亡后,人们只见到极小一部分。1945年4月20日,戈林离开希特勒,坐着他的装甲“梅塞施密特”汽车飞快地开往巴伐利亚——他认为安全的地方,后面紧跟着装满财宝的卡车护送队。最后一批在运送途中被美国部队截获,其中有27箱绝了版的书,4箱贵重玻璃器皿,8箱金银器,无价的东方地毯等。希特勒自杀后,在其宅邸里发现了一些油画和为数不多的资金。纳粹大量财宝藏在什么地方呢?谁也不知道。

战后,寻找这笔财宝的不乏其人,盟军曾组织一支寻宝队。作家们根据这些寻宝事件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第四帝国行动》就是由福斯希加潜艇藏宝的传说演化而来的。故事围绕着寻找一只金虎展开,这只金虎内部藏着一份纳粹分子复兴第四帝国的总计划,计划内包括20艘潜艇藏宝的所在地点等,而金虎又被纳粹分子狡黠地藏进瑞士一家银行。故事曲折离奇,最后以纳粹分子的阴谋被粉碎而告终。小说所表达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这样大笔的财宝至今未发现一份。盟军所派遣的寻宝队只找到一部分,他们在一个盐矿里发现一批黄金、银器、宝石、瓷器、雕像、名画,总共装了2600辆卡车。

尽管法西斯德国长年穷兵黩武,最后彻底灭亡,但人们仍认为他们有许多财宝藏在世界各地。传闻最多的是纳粹有相当一部分宝藏在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中,寻宝队严密搜寻了那个地方,结果一无所获。后来,在那里还是发现了一些线索。1945年,一位瑞士向导宣称,在山中见到一架纳粹飞机和驾驶员的遗骸,人们马上想起,1943年墨索里尼已到山穷水尽地步,为了维持这个独裁者苟延残喘的危境,希特勒下一密令用飞机运去相当于1亿美元的黄金,那架飞机在阿尔卑斯山阿丹墨罗峰触山失事,当这位向导带着一群人前往时,发现一条移动的冰河掩盖了这个地方,飞机、驾驶员、黄金荡然无存。

1949年,奥地利警察在美国占领区拘捕了一个名叫兰兹的嫌疑犯,发现他的外衣里缝着一张奇怪的单子,上面开列有瑞士法郎、美钞、黄金、钻石、鸦片等总值约1亿多美元的东西,签署这张单子的是原纳粹德国少年先锋队的将军史坦弗佛罗列屈。但是这些珍宝藏在何处,兰兹守口如瓶。1950年5月17日,美国驻奥地利占领军拘捕了一个名叫希姆尔的人,他当时正在一座寺院里埋藏一个箱子,箱中有500多万美元钞及金条。据说也是史坦弗佛罗列屈叫他保管的。史坦弗佛罗列屈被拘捕审讯时,承认希特勒命令他保管战时掠来的财宝,但拒不说出这些财宝藏在何处。

1954年,一位名叫佛兰克的德国人在奥地利度假,偶然发现了阿尔卑斯山脱蒂峰上纳粹藏宝的地方。他利用过去曾是纳粹党员和被希特勒授勋的身份,设法打进了掩护宝藏的组织,最终看到了那严密守护下的窖藏,每一个地穴上都清楚地标明了50万、70万的字样。佛兰克从看管这些财宝的人员口中听到许多以度假为名来寻宝的人被杀的事,当这件事公诸于世时,震动了欧洲。

纳粹宝藏,听起来有点玄乎,有人怀疑这些珍宝的真实性。但是从已经发现的资料看,肯定不是无稽之谈,即使没有传闻中的八大财宝,至少也有几笔可贵的宝藏。

传说中的希特勒“狼穴之宝”

“狼穴之宝”是一笔推测性的藏宝,因而也更令人难以捉摸。

在波兰的格鲁贝尔河畔有一座小城名叫凯特尔赞,以前它又叫拉施坦尔。该城的地理位置大约是跟巴黎在同一条子午线上。1938年,希特勒曾在这里兴建了一座日后被作为大本营的地下基地——“狼穴”。“狼穴”建在地下20多米深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钢筋混凝土城堡,四周有80处野外防御工事和犬牙交错的地雷网与死亡带。在战争期间,拉施坦尔是一个禁区。从1939年到1944年,“狼穴”是希特勒的参谋部,一系列秘密的军事攻击计划都是在这里拟定的,在欧洲各占领国推行的许多社会施政方案也是从这里出笼的。为了确保“狼穴”的绝对秘密,1万名修建“狼穴”的工人在工程结束后都被枪杀了。制定“狼穴”工程方案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也被送上一架飞机载往德国西部。但是,就在降落的刹那间,飞机突然爆炸了。关于“狼穴”的传说有许多,无论传闻有多么神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确实存在着一个“狼穴”。在这个一直延伸到地下50米深处的“狼穴”里,有办公室、套间、图书馆、档案室、宿舍、兵营、食堂、娱乐室和健身房、游泳池,以及一座负责照明、取暖和空调的发电站,一座跟科尼格斯贝格里格铁路线相连接的地下铁道网车站,一座地下降落场,一座医院和一条高速公路。在“狼穴”里还有一座造币厂(历史上从托普利兹湖里捞上来的假美元和假英镑可能也是在这里印制出笼的)和一座银行。据传,纳粹分子在这座神秘的地下金库里存放着数量相当惊人的黄金、白银和各种珍宝。据说这笔财产是为一个神秘的政治目的而准备的,也就是说,是遵照希特勒的命令,按照希特勒的设计,为使大德意志帝国在20世纪末能重新崛起而准备的。战后10多年来,无论是苏联人还是波兰人,都没有能找到这座令人难以捉摸的地下金库。很可能有一些秘密通道,其出口处大概在离“狼穴”20公里或更远一些的地方。不过无论传说中的“狼穴之宝”多么惊人,人们却从来也没有发现有关这笔财产的编制清单。因此,可能完全是凭估计,如果确实存在“狼穴之宝”的话,其价值可能将高达几十亿法郎。

隆美尔的珍宝

希特勒手下最精明而狡诈的将军之一、著名的陆军元帅隆美尔在预感末日来临的时候,派一支队伍把大量财宝埋藏在突尼斯的一个沙漠小镇——杜兹。这支队伍在突尼斯的撒哈拉成功地埋藏了这批财宝以后,在返回杜兹途中遭到一支英国部队的伏击。在其后的战斗中,他们都战死了。所以,没有一个人知道隆美尔的金银财宝埋在何处,甚至隆美尔本人也不知道。

1943年3月8日清晨,希特勒手下最精明而狡诈的将军之一、著名的陆军元帅隆美尔的末日到了。他的装甲部队残部已经向突尼斯城方向退却。

在突尼斯城里存放着从意大利的基地运来的大批金币,还有隆美尔从阿拉伯人手中掠夺来的大量财宝。

在失败已不可挽回的情况下,隆美尔决心不让他的财宝落入英国人之手。他曾考虑到把财宝从突尼斯城海运到意大利的南部,但战局对他的想法是有力的回击,英国已完全控制了海、空权,德国巴无法进行海上运输了。隆美尔只好另外想办法了。

就在3月8日这天,有几个隆美尔的亲信负责将隆美尔的财宝偷偷运走并隐藏起来。当时有15辆到20辆军车,负责装运隆美尔的财物。这些财物中有大批举世珍宝,分别装满36个大金柜,每个大金柜重1吨以上。这些军车在半夜三更开车,消失在茫茫黑夜里,驶向一个秘密的沙漠目的地。隆美尔的亲信之一汉斯奈德曼陆军上校负责押送这队军车,他们要把这批财宝埋藏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某个安全地点,不使它落入英军军队之手。隆美尔知道英国情报部门对他的黄金来源是一清二楚的,因此他们竭力想搞到手。隆美尔为了迷惑敌人,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他派出一支快艇舰队,装了部下从博物馆和宫殿里抢劫来的若干箱艺术品,运送到意大利沿岸的一个秘密目的地。同盟国军队早就等待着这一行动,他们的侦察机一发现这些快艇,就准备截获,如有必要就把它们击沉。

隆美尔声东击西的策略完全奏效,当英国轰炸机和海军舰只竭力设法捕获这些满载财宝的快艇的时候,装运隆美尔大部分珍宝的车队正在另一个地方加快速度,沿着隐蔽的土路,朝西南方向驶向杜兹,那是突尼斯的一个沙漠小镇。按照计划,这批金银财宝要在这里用骆驼队送到一个安全地点,埋藏在遍布该地区的成百上千个沙丘当中的一个。至少,原计划是这样的。

隆美尔的骆驼队可能就是在1943年3月10日左右离开杜兹的,在沙漠里走了1~2天。安全地埋藏一大批珍宝,是不需要走更多的路程的。可是埋藏在什么地点呢?这是一个无答案的谜。

只是在几周以后,收听到的一则英国无线电新闻广播称:在杜兹附近沙漠边缘的一次战斗中,英军截击并歼灭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德军小分队,它显然是被派去一个边远地点执行任务后准备与所属部队会合的。据广播称,德军士兵全都战死了。

实际情况是很清楚的:这支队伍在突尼斯的撒哈拉成功地埋藏了这批财宝以后,在返回杜兹途中遭到一支英国部队的伏击。在其后的战斗中,他们都战死了。所以,没有一个人知道隆美尔的金银财宝埋在何处,甚至隆美尔本人也不知道。

战后,为了寻找和占有这些珍宝,西方各国的政府和各种各样的公司、团体、冒险家,纷纷登台,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探宝闹剧,许多人还为此死于非命。其中最为甚者,大概要算围绕“弗莱格案件”所展开的隆美尔珍宝之争了。

1948年6月的一天上午,法国驻德国什图特加特领事馆里,走进一个25岁的瘦高青年。他自称皮切尔弗莱格,前来申请去法国科西嘉旅游的签证。法国代办得知他曾是党卫军驻意大利潜水分队的司务长时,顿生疑窦,便说:“我可以考虑您的申请,但您必须讲出前往科西嘉的真实目的。注意,别拿鸡毛蒜皮的事来蒙我!”

弗莱格一怔,但他略加思索后,就讲出一段令人震惊的往事来:

1942~1943年,弗莱格曾在党卫军驻意大利某海港的潜水分队服役。1943年9月的一天,他突然奉命带上潜水具前往科西嘉向党卫军中校路德维格德里尔报到。9月17日,德里尔等四名军官,又带他出海来到巴斯提亚市外的圣弗罗伦海湾。弗莱格的任务是:在海底寻找一个能容纳六只铁箱的隐蔽处。经过几天下潜后,他终于在水深55米的海底峭崖上,找到了一个洞穴,便用浮标做下记号。次日凌晨,四名军官又带弗莱格出海,这一次,艇上多了六只体积为80厘米×40厘米×40厘米的铁箱。来到浮标处后,弗莱格开始做下潜准备。这时,一个军官用六分仪测下了这个点的坐标,并记在了纸上。弗莱格“无意”中瞟了那纸一眼,便牢牢记住了上面的数字。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根据几个可见的岸上地物(一幢被炸毁的房屋、一座灯塔、一小片树林),估算了沉物点的方位。

但两天之后,弗莱格在科西嘉突然被盖世太保逮捕。受审中他才知道,箱子中装满被那四个军官偷出来的金币、珠宝、首饰之类的贵重品。弗莱格一口咬定自己只是执行命令,其他事一概不知,更说不出藏宝点的准备位置。后来他在军事法庭出庭作证时,得知四个军官也没招供。最后,德里尔等军官被枪决,他也被罚在东方战线去打仗。

当天,一份绝密电报飞向巴黎。紧接着,一个专门鉴定委员会成立了。专家们对弗莱格提供的情况做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疑问。例如,党卫队军官们怎么会让一个素不相识的潜水员来干如此诡密之事呢?如此重要的坐标会让弗莱格“瞟”去吗?弗莱格既然与犯罪毫无干系,事先又不知箱中何物,为什么不向盖世太保供出准确的藏宝点呢?总之,鉴定委员会对弗莱格的话充满怀疑,但法国政府还是决定利用弗莱格去寻找这批珍宝。而莱恩伯格公司则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具体工作。

在巴斯提亚,弗莱格显得非常自信,在同当局代表谈判时,他坚持要以得到三分之一珍宝为条件,才肯对探宝工作提供帮助。当局则要在找到珍宝后才谈报酬问题。双方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几天后,弗莱格手持藏宝点示意草图,领着莱恩伯格公司的全部船只,浩浩荡荡地向海上开去。但很快就出现了混乱:弗莱格图上的方位,同他“瞟”来的坐标对不上号,而且,沿岸数十公里内,根本就找不到他所说的地理标记。

弗莱格显得手忙脚乱,不是抱怨岸上变化太大,就是咒骂那个军官根本不懂六分仪。最后,专家们只得根据弗莱格的草图和他那充满矛盾的解释,划定了一个大概搜索区。十名职业潜水员依次下潜,弗莱格也下了海。这时人们发现,这个前党卫军潜水员,对潜水却几乎是个门外汉。

时间一天天过去。几个月后,探宝费用已达100万法朗,可连宝藏的影子也没见到。人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上了当。最后,莱恩伯格公司总经理找到弗莱格,只说了一句话:“骗子,你害得我破了产,但你这个恶棍也绝无好下场!”

弗莱格见势不妙,便闭门不出,暗中筹划逃回德国。为了弄到路费,他企图偷偷卖掉配给他的潜水具和两个望远镜,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判了两个月监禁。就在弗莱格坐牢的时候,有关科西嘉藏着“隆美尔珍宝”的消息,传进了报界。一家德国报纸登载了一篇文章,题为《天方夜谭中的神奇财宝》,说隆美尔将军曾指挥部下在非洲各国抢了价值不下1000万英镑的金银财宝和艺术珍品。1943年,因非洲战局恶化,这批珍宝被运到意大利,后来便不知去向了。紧接着,法国报纸又登出一篇某记者采访前抵抗战士路易布尔德的谈话纪要。这位曾在科西嘉一带打过游击的人说,1943年9月的一个夜晚,他在望远镜里清楚地看见,有一艘德军快艇往海里沉下了一些箱子。

这样一来,弗莱格一出狱就成了新闻人物。他也趁机闪烁其词地向记者们透了点有关“隆美尔珍宝”的情况,但对藏宝地点却只字不提,只是暗示他这次参加探宝是被强迫的,所以“不可能有诚意”。

在狱中,弗莱格结识了一个叫安德烈莫蒂埃的职业潜水员,这人家住巴斯提亚附近的一个叫波列托的村庄。1949年,弗莱格到波列托去劝莫蒂埃参加探宝。但莫蒂埃一口就拒绝了,因为这时科西嘉黑手党已宣布这批财宝为己所有,所以,莫蒂埃不想送命。接着,去海边散布的弗莱格突然失踪了,报纸纷纷猜测他已被黑手党绑架并杀害。法国警方也忙乎了一阵,最后不了了之。弗莱格的失踪,无形中为“隆美尔珍宝”的存在做了个绝妙的广告。

1952年6月23日,法国人安里埃利雇了六名潜水专家,乘“年轻女明星”号快艇来到巴斯提亚。他打算把可能藏宝的海底都“篦”一遍。但第二天,一艘返港的游轮,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停在岸边的“年轻女明星”号撞坏。安里埃利以为这不过是次偶然故事,就另外租了艘快艇出海。哪知还没开出多远,发动机却突然瘫痪。埃利这才明白,这一切绝非偶然,他自知斗不过黑手党,只好收兵。

接踵而来的探宝人,是美国的一个女百万富翁。1952年8月,她雇用的一名原海军军官。驾船来到巴斯提亚。这位船长一到,立即用高薪在当地人中招收工人和潜水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到三天,人马招齐。谁知准备工作都还没完,这些人就纷纷托词不干了。原来,他们每人在同一天都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奉劝”他们赶紧毁约,否则将遭严惩。于是,这帮探宝人又识时务地怏怏离去。

1954年,一艘叫“彗星”号的探宝船,在海上被一艘渔轮撞沉,一名水手丧命。法国报界立即报道了这次“偶然事故”,标题是:《谁是下一个?还有敢向黑手党挑战的勇士吗?》这以后,“隆美尔珍宝”似乎逐渐被人淡忘。但1961年8月15日,几家法国晚报同时登出安德烈莫蒂埃被暗杀的消息。报上说,这位弗莱格的“患难之交”有次酒后失言,说要把弗莱格告诉他的藏宝点声张出去,结果,当他半夜一点离开酒吧间后,就被人用冲锋枪打死在城外一片灌木林里。而且一年后,杀害莫蒂埃的嫌疑犯,也被人以同样手段除掉了。

这些悲剧,又使人们想起了“隆美尔珍宝”。1961年,仅在巴黎和马赛,警察就抓获了许多贩卖所谓“隆美尔珍宝”埋藏点示意图的骗子。寻找“隆美尔珍宝”热潮的再次兴起,引起了一个叫乔恩戈德利的人的兴趣。他的参与,使“弗莱格案件”出现了新的转折。

乔恩戈德利是个爱尔兰记者兼旅行家。他仔细研究了有关弗莱格的全部材料,于1961年在《美国周报》上宣称:弗莱格所说的一切,纯属虚构!德国一家杂志立即转载了这篇文章,而戈德利本人,则突然收到一份来自西德的邀请信:弗莱格先生想同他见面。于是,“死”去13年的弗莱格,又突然活了。

戈德利应邀飞往德国。弗莱格承认自己过去所谈的全是谎话,接着便向戈德利透露了“真情”:

1943年,弗莱格在意大利某海军基地当上等水兵。9月17日,盖世太保突然往他们的快艇上运了六只铁箱,然后,又留下以德里尔为首的三名军官。他们艇奉命驶往科西嘉去加入一支护送物资回德国的舰队。起航前,德里尔对箱子里的东西做最后一次清点,在一旁帮助开箱的弗莱格大吃一惊:箱中装的竟全是金银财宝。9月18日,快艇驶达巴斯提亚港,正遇上联军对该港的猛烈空袭。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德里尔便下令将珍宝沉入海底。弗莱格记得沉宝地点离岸不远,正对着一座被炸毁的清真寺。

对于自己这些年的失踪,弗莱格解释说,1949年,他在波列托村被黑手党绑架。匪徒在逼他画了张藏宝点示意图后,就将他放了,还给了他一点酬金;但他们警告说,如果今后他本人或通过别人再来探宝,定杀不饶。他吓坏了,所以一直躲到德国一个小镇上,隐姓埋名13年。

对弗莱格的这些话,戈德利认为更不可信。于是,他决心查清这个弗莱格先生的真实面目。仅仅半年,戈德利的调查就有了重大突破。原来,这位弗莱格先生,不仅履历,连姓名都是假的。他的真名叫瓦尔特。真姓则是由字母K开头的一个词。在1948年以前,K从未涉足科西嘉,甚至连法国也没去过。1945年,K因为是党卫军成员,被美军关进了达豪集中营。在众多重要纳粹战犯中,他的罪行简直无足轻重,所以行动较自由。事有凑巧,同营中有个叫施密兹的纳粹骨干,他的长相、身高、肤色等,都几乎同K一模一样。施密兹在对K做了一番观察和交谈后,便决定收买和利用K。一天傍晚,施密兹在营房的一个角落里悄悄告诉K,他曾是隆美尔手下一支特殊分队的指挥官,专门负责把各部队抢来的珍贵物品运往德国。1945年,他见帝国败局已定,便将许多来不及运走的珍宝分三处藏了起来——澳大利亚、意大利、科西嘉附近海底。施密兹提出,只要K同意将自己的身份证和衣服给他,他就把三个藏宝点的示意图给K。K答应了,于是便得到了三张草图。但施密兹当天半夜却被军事警察带走,从此便失踪了。K知道,要发财,只要得到一处珍宝就足够了,但首先必须得到自由。于是,他去求见集中营美军代表布雷坦巴赫大尉,说自己偶然知道两个纳粹的藏宝点,并画了在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两个点的示意图。

两支美军特遣队立即向图上所绘的地点奔去,结果满载而归:在澳大利亚,挖出了许多艺术珍品;在意大利,找到了大量珍宝首饰和货币。于是,K被获释,而且当局还按他的要求,给了他一张写着皮切尔弗莱格的身份证和一笔奖金。靠着这笔钱,弗莱格在过了两年舒心日子后,于1947年前往汉堡,参加了一个自费潜水训练班,开始为科西嘉之行做准备。

戈德利在掌握了这些材料后,便确信施密兹讲的第三个藏宝点肯定存在。1962年,他把这一切告诉了好友、海底考古学家埃德温林克,并出示了部分文件和地图。于是,两人开始做探宝准备。为了不走漏风声,所有雇佣人员都必须作出对该工作保密十年的承诺。林克很快就将“潜海者”号快艇改装成了一个设备齐全的浮游实验室。整个行动的基础,就是弗莱格在集中营时得到的示意图。

1963年4月19日,“潜海者”号快艇不声不响地驶达巴斯提亚港。尽管戈德利和林克用心良苦,“潜海者”一出海,还是被一艘渔轮盯上了。这渔轮像幽灵一般,不即不离,搞得探宝者们个人紧张万分,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没过多久,戈德利就收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先生,我想就隆美尔珍宝”一事警告您几句:在这件事上,死的人已经不少了,劝您不要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上去。这珍宝是我们的!信的署名无法辨认。

“潜海者”灰溜溜地走了。又是一次以失败告终的探宝行动。

1975年,法国记者罗伯尔沙鲁,曾就新纳粹组织是否卷入了“隆美尔珍宝”之争的问题,走访了新纳粹运动的一个首领。这个头目先把弗莱格臭骂了一顿,说他是个江湖骗子,讲的全是谎话,其目的是想从天真人手中骗钱。他还威胁说要惩罚弗莱格,因为他侮辱了四个党卫队军官。最后,这个首领还是承认:“如果真有珍宝存在,我们早就找到了。我们才应该是第一批获宝者……我们组织内的几百个潜水员,曾在科西嘉从北向南、一米一米地搜遍了整个东海岸。那里没有任何珍宝!”

这一访问记见报后,弗莱格吓坏了,赶紧在德国的一家报纸上登了份声明:“的确,我撒了谎,而且一辈子都在撒谎,但珍宝确实存在,不过不是藏在科西嘉,而是藏在意大利的一座寺庙里。”

折腾了几十年的“弗莱格案件”,就这样结束了,而且,大概是彻底结束了。可“隆美尔珍宝”之争却还没结束,而且,在那些被法西斯军队抢走的珍宝被全部发现之前,这场争夺是不会结束的。

“隆美尔珍宝”最终成了千古之谜,但是终究有一天,一位勇敢而智慧的英雄,会为人类找回这笔失落的财富。

下落不明的“大德意志之宝”

1944年底,当纳粹德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武装力量联合攻击下即将彻底崩溃前夕,希特勒已在考虑把德国政府的财产隐藏到安全地方去,以便日后东山再起。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战败民族第一次隐藏自己的财富。

1945年4月,人们发现,有近1000辆卡车在负责转移德国银行的财产。这笔财产按当时的估价相当于3500亿法郎。此外,还有一大批首饰、金条、宝石、稀世艺术珍品,以及纳粹头子们的私人财产,教会财产,从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和捷克等国犹太人身上掠夺来的财产等。这就是“大德意志之宝”,其总价值估计可达7000亿法郎。这是在执行希特勒于1945年大决战前夕下达的把当时还留在德国的所有财宝以“国家财产”名义隐藏起来的命令。

这批财宝有一部分已经找到和收回,其中主要是1945年5月隐藏在上奥斯一座盐井底下的财宝,价值达100亿法郎。随后又找回了秘密警察头子卡顿布伦纳隐藏在奥斯克里加别墅花园里价值10亿法郎的财产,以及1946年埋藏在萨尔茨堡的总主教府邸地窖里的赫尔穆特冯希梅尔子爵的财产。后来,在纽伦堡附近韦尔顿斯坦别墅的钢筋水泥地窖里还找到了戈林元帅的部分私人财产:36只大金烛台、一个银浴缸、一批大画家的名画和极其罕见的白兰地酒等。

1960年成了以色列人阶下囚的、曾被纽伦堡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阿道尔夫埃兴曼,在布拉亚阿尔默的高山牧场区就埋藏了价值190亿法郎的财宝。人们在富斯施克城堡附近的一个谷仓里找到了1945年纳粹党卫队头子萨瓦德埋藏的两只大箱子。在一个今天已成了屠宰场的混凝土地下室里,发现了当年纳粹德国外交部长的一个藏有黄金、外币和珍宝的小藏物处。

1946年的一天,有一个曾经参加隐藏财产行动的前中尉弗朗兹戈德利奇透露说:有一笔相当大的财宝埋藏在奥地利伦德附近。他说:我知道此事,因为我参加了那次行动。有30只货物箱被俄国战俘们埋藏了起来。不过,活干完了之后,他们再也不会讲话了,因为他们已经命归黄泉!

以后,又有几十人为了寻找这些巨宝而死于非命。

1946年,两名寻找藏宝者赫尔穆特迈尔和路德维格皮切尔带着精确的平面图走进了奥地利山区。可是不久,人们就发现了他们的尸体。在离两具尸体不远的地方,人们找到了几处已经空空如也的埋藏财宝的秘密地点。这表明,被寻找的财宝已经被谨慎地转移到其他地方埋藏起来了。1952年,有一个叫约瑟夫马泰的野营者,在里弗莱科普山区神秘地失踪了,只有他的野营帐篷被遗弃在一片空旷的山谷里。1953年5月,在里弗莱科普山区还发现过另一具尸体和8个已经空空洞洞的藏宝处。

所有这些稀奇古怪的暗杀和失踪事件明显地表明,隐藏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的财宝是被一些秘密的突击队严密控制和守卫着。这肯定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财宝,因为,人们从一个当年被美国人逮住的德国嫌疑犯身上,找到了一份有纳粹德国党卫队将军弗罗利奇正式批示和签名的如下清单:66亿瑞士法郎;99亿美元;13.5吨金条;294颗钻石和数万件艺术品。

美国的武装部队和联邦调查局一直在奥地利托普利兹湖区寻找着希特勒德国的藏宝,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找到。1959年7月,德国技术人员带着超声波深测器和水下摄像机,在托普利兹湖下70米到80米深处的湖底确定了16只货物箱的位置。许多货物箱已被打捞上来。人们在货物箱里发现了伪造得和真的完全一样的假英镑。其价值达100亿法郎。这批假英镑出自当年被德国人关押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的伪币制造能手。当年,这批假英镑是纳粹德国用来扰乱盟国经济的“伯恩哈特行动”的主要措施。

人们认为,海拔2000米的托普利兹湖里至少沉放着20多只密封箱,其中除已经找到的假英镑外,还有首饰、黄金、人造宝石和样机原始图纸。有人认为,真正的金条埋藏在湖区假英镑附近的地方。

也有人认为,“大德意志之宝”的主要财宝已经多次转移,其主要藏宝处分散在山区,主要是在奥地利加施泰因、萨尔茨堡、萨尔茨卡梅尔克附近地区。这些藏宝受到非常严密的监控,非熟悉内情的人看来是不大可能找到它们的。有人认为,主要藏宝点是在奥斯小城周围。该城离萨尔茨堡的直线距离约60公里,处在两个长10公里的湖的西南尽头。奥斯在战争期间是纳粹德国最后顽抗的据点之一,是希特勒在1945年拟定的一个方案中的主要战略点。在纽伦堡审讯期间,人们估计有价值2亿多马克的财产被隐藏在奥斯地区。

原联邦德国政府和奥地利政府都在竭力寻找这批财宝。法国、美国、苏联和以色列的秘密机构也曾窥视这批藏宝。因为,从法律上来讲,各方几乎都可以有权要求得到这笔财产。不过,谁也无法知道,这批神秘的“大德意志之宝”最后究竟会落到谁家之手。

“纳粹黄金中转站”之谜

第三帝国军队通过各种手段聚敛的巨额财富仅黄金就达三四百吨。除去法西斯党魁埋藏的部分黄金外,余下的巨额财富的流向仍然是个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40年后,这个历史之谜才为瑞士《二十四点钟报》等报刊所披露。据报道:1941~1944年,总计有350吨纳粹黄金悄悄地流入瑞士国民银行,折合17亿瑞士法郎,其中70%的黄金(约12亿瑞士法郎)由瑞士国民银行买进。

这笔巨额黄金在战争期间为纳粹德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是向葡萄牙购买战略贵重物资——钨,它是军火工业,尤其是飞机制造工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当时,出于国际舆论的压力,葡萄牙政府不愿接受纳粹德国这笔不义之财,除非通过瑞士银行转手成交。这是当时瑞士国民银行副董事长罗西在秘访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之后所拟的内部通知中承认的。二是纳粹用于支付从瑞士购买的工业设备。瑞士历史学家韦尔纳兰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当时,80%的瑞士精密仪器工业,70%的电力工业,60%的军火工业都是为德国人工作的。”另一位历史学家克莱斯也揭露,由于当时瑞士向德国的设备、能源输出非常重要,以致纳粹曾计划为瑞士提供专门用于军事安全的保护措施。鉴于这些理由,有人把瑞士称为“第三帝国黄金的中转站”。

战争爆发前,1938年德国的黄金储备不超过1.22亿瑞士法郎。然而,在战争期间纳粹黄金却源源不断地流向瑞士,引起盟国的高度警惕。它们怀疑德国的黄金是从被占领国波兰、比利时等掠夺来的,有些黄金还可能是来自纳粹集中营的被害者遗物。于是,盟国向中立国瑞士、葡萄牙等发出警告,但当时盟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此事,同时纳粹黄金的流动又非常保密,几乎无人知晓。战争结束后,盟国经过与瑞士的谈判,达成了华盛顿协议,瑞士同意拿出2.5亿法郎的黄金补偿盟国,美、英、法盟国则明确表示不再追究瑞士战时购买纳粹黄金一事。

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为什么瑞士国民银行为首的金融界要购进这批沾满被占领国人民鲜血的“不义之财”?有人猜想这或许纯属业务交易,无政治动机,或许还有人认为瑞士银行对购进德国黄金有自己的辩解,他们轻易地相信了纳粹德国的“保证”,但这些看法难以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