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知识手册
10723600000081

第81章 眼科疾病

1.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火眼”,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眼病。多见于春夏季节,发病急骤,以明显的结膜充血及粘膜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特点。

本病潜伏期一般1~2天。初起时自觉有异物感、烧灼、刺痛及畏光感觉,分泌物增多,细菌性结膜炎常有浓性分泌物,早上起床时上下眼睑胶粘在一起,有轻度怕光和异物感,但不影响视力。

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为水样或粘性,球结膜下可有出血,角膜中因细小白点混浊而影响视力,有时还可伴有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一般发病后4~5天,症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2周内可痊愈。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用无菌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眼,清除分泌物。

②根据分泌物细菌学检查,适当选用抗菌素或磺胺类眼药水滴眼,如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药水要频繁。

③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通过接触病人的洗脸用具传染,接触病人后要洗手,不要用手揉眼。忌食辛辣食物及牛羊肉等,戒烟酒。

(2)中医药治疗。

①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各20克,薄荷、桔梗、竹叶、生甘草各10克,杭菊花、谷精草、赤芍、生地各15克。

②黄连解毒汤与五味消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大黄、薄荷、生甘草各10克,银花、蒲公英、谷精草、生地、丹皮各15克。

③蒲公英、银花各30克,野菊花15克,加水2000毫升,煎15分钟放于大茶缸内,代茶饮用,随饮随加白开水。

④黄芩10克,桑叶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首煎服,二煎熏洗目。

2.流行性角结膜炎

流行性角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眼病,由腺病毒8型引起。从感染病毒到发病,潜伏期约5~7天。

一般是单眼突然出现严重的结膜充血和水肿,并分泌大量的眼眵。眼睑结膜会出现小颗粒(滤泡),不久有流泪、畏光,耳前淋巴结肿大。几天以后,另一只眼也发生炎症,但也有只是单眼发病并痊愈的。

1~2周后,症状有所好转,但角膜表面会出现点状混浊,这种状态叫点状表层角膜炎,会引起轻度视力障碍。

结膜炎在几周内痊愈,但角膜混浊会持续几个月乃至1年以上才会慢慢消失。患该病后,获得的免疫力能保持数年。

患者可内服抗病毒药,滴用抗病毒眼药水。是否滴激素眼药水,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严重者可以用。

本病重在预防。要严格隔离病人。患该病的人,不要用手揉眼,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手巾。在急性期里,不要上班或上学,更不要去公共浴池或游泳场所。

3.色盲、色弱

色盲就是不能用眼睛分辨出物体的颜色。这里应分清是辨色能力丧失还是辨色能力差。根据三原色学说,不能识别红颜色的叫红色盲;不能识别绿颜色的叫绿色盲;不能分辨蓝颜色的叫蓝色盲。如果这三种颜色都分辨不出,那就叫全色盲。

有一部分人辨认颜色比较困难,需要多看一会才能分辨出来。这种能力比较迟钝的人,被称为色弱者。

色盲和色弱都是由一种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至今还没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据多方面资料统计,男性色盲发生率为5%,女性为0.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4.斜视

正常人看物体时,两侧的眼睛会正确地对准目标。如只有一侧眼睛能够正确对准目标,而另一侧眼睛不能对准目标,出现偏向内侧或外侧的状态,医学上就称之为斜视。

一般说,很少有两侧眼睛都发生斜视的。但注视目标的眼可左右交替,即左眼向前方注视,右眼不集中于目标,也有与此相反者,称为交替性斜视。仅单眼斜视时,易引起弱视。

斜视不仅有碍外观美,而且会丧失两眼单视这一重要机能。所谓两眼单视,就是用双眼观察某个物体时,将映在每个眼睛上的像传到大脑,在大脑里合成一个像而予以辨识,并能获得立体感和远近感。因此,斜视的治疗不仅是矫正眼睛的位置,使外形美观,而且重点要能够获得双眼单视。到成人以后,要获得两眼单视往往很困难,所以应在儿童时代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

斜视严重时,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据视线偏向眼睛的哪一侧,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下斜视等。其中,最多的是内斜视和外斜视。内斜视多见于儿童,外斜视多见于成年人。有时内斜视和外斜视还会合并上下斜视。此外,还有外表看来很像斜视的假性斜视。这是因眼睑外形与眼球角膜的关系所致,看起来好像是斜视,实际不是斜视,这种情况不需治疗。

在治疗斜视时,弄清斜视的发病方式和经过非常重要。因此,在治疗之前,医生总要调查清楚才进行治疗。

生下来就有斜视与2~3岁以后才出现的斜视,在治疗结果上是有差异的。双眼单视至生后6个月时开始发育,5~6岁此能力即发育成熟,所以出现斜视的年龄越早,就越会影响正常的发育。

斜视发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是高烧、异常分娩、长期使用眼带、远视等则能成为诱因。

斜视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有的不需手术就可痊愈。因此,术前检查对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极为重要。一般在3岁左右便可进行视力检查。

如果同时患有弱视,则要在治疗斜视前先治疗弱视。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由远视眼引起的内斜视),那么在戴眼镜和使用缩瞳剂过程中就会痊愈。缩瞳剂是使瞳孔收缩的眼药水,同时也会使由远视所引起的斜视程度减弱。另外,在内斜视中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通过戴眼镜和缩瞳剂仅能使部分斜视有所减轻。

在手术进行治疗时,儿童要进行全身麻醉,成人可进行局部麻醉。根据斜视的程度,轻度的斜视只做一侧眼睛的手术即可痊愈。当斜视严重时,一般要错开时间,对两眼分别进行手术。对并发有上、下斜视和双眼单视异常的斜视,有不少要接受3次或4次手术。由于手术是将眼球外部肌肉断健后进行徙前和徙后,与视力无关,所以是比较安全的手术。

5.弱视

弱视一般是指视力减退,应用镜片也难以彻底矫正的状态。

弱视从大体方面来分,有教育性弱视和医学性弱视两种。

教育性弱视:指由于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牛眼、视神经萎缩、小眼球、无虹膜、白化病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先天性疾病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不管怎样治疗,其视力也达不到0.3以上者。

医学性弱视:指通过治疗和训练,视力可以得到恢复的弱视。

弱视的治疗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当出现眯缝着眼睛看东西、距离电视很近看电视、歪斜着脸看东西、在明亮处要闭上一只眼睛看东西等症状时,就要去眼科检查。儿童在入学前也要接受检查。

本病的治疗分遮盖疗法、后像疗法和红色滤光镜疗法。

(1)遮盖疗法:把视力好的一只眼睛遮盖住,强迫用弱视的那只眼睛看事物。经一段时间的强迫刺激,弱视眼的视力可有提高。也可用交替遮盖法(健眼与弱视眼交替遮盖),此法简便易行。如每周遮盖健眼5~6天,遮盖弱视眼1~2天,效果是较好的。

(2)后像疗法:在强光刺激下视物10秒钟后,闭上眼睛仍感觉该物呈现在眼前,这在影像医学上叫后像。医学上利用这种后像的原理,用后像镜的强光刺激(一般照射20秒至1分钟),使视网膜产生后像,从而提高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起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3)红色滤光镜疗法:用600~640毫微米波长光线的红镜戴在弱视眼前,同时完全遮住健眼,练习写字、画图等作业,每日1~2次,每日10~15分钟,逐渐延长时间至数小时,能够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6.沙眼

沙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膜、角膜炎,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眼病,通过接触而感染,进展缓慢。多见于小儿,男女老幼皆可患病,痊愈后仍可再感染。

病轻者无任何不适,仅在体检时才发现。病重者常有摩擦感、畏光、流泪及少量分泌物。角膜上有血管翳时,刺激症状更为显著,并影响视力。如伴有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等,则症状加重,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失明。

检查可见眼睑内有乳头、滤泡形成,眼睑结膜血管模糊。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常用治疗药物有15%~30%磺胺醋酰钠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金霉素眼膏、0.1%利福平眼药水等。

②手术治疗:乳头多的沙眼用摩擦法,滤泡多的沙眼用压榨术。

(2)中医药治疗。

①新制柴连汤加减:黄连、黄芩、生栀子、柴胡、防风、荆芥、薄荷、生甘草各10克,赤芍20克,银花30克。

②归芍红花散加减:生大黄、生栀子、黄芩、红花、生甘草、防风各10克,当归、连翘各15克,赤芍、丹参各20克。

③川连5克,芒硝3克,桑叶10克。煎水弃渣后外洗双眼。

④局部点滴黄连西瓜霜眼药水、紫草眼药水、熊胆眼药水、黄连眼液等。

7.睑缘炎

睑缘炎俗称“烂眼圈”,是睑缘皮肤及睫毛根部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病之一。临床上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眦部睑缘炎3种类型。

(1)鳞屑性睑缘炎:睑缘充血,睫毛及睑缘表面附有上皮鳞屑。因睑缘点状皮脂溢出聚集于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腊样干痂。鳞屑及痂皮去除后暴露出充血的睑缘表面,其上无溃疡,睫毛容易脱落,但可再生,病人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睑缘局部刺痒,日久不愈者睑缘逐渐变形增厚,由于泪点外翻而发生泪溢现象。

(2)溃疡性睑缘炎:为一种较严重的睑缘炎,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或有全身慢性病的儿童,此型患者分泌物较多,干后结痂将睫毛粘着成束,去除痂皮可见睫毛根部有出血性小溃疡及小脓疮。睫毛易脱落且不能再生而形成秃睫,或虽能再生但因毛囊附近形成瘢痕收缩,导致睫毛乱生,刺激眼球。病久者,睑缘肥厚变形,导致泪溢,周围皮肤湿疹,甚至下睑外翻等。

(3)眦部睑缘炎:病变常为双眼,炎症限于眦部,外眦部多见,睑缘及附近皮肤充血糜烂,眼部刺痒不适。

本病顽固易复发,需长时间坚持治疗。安定情绪,消除思想负担,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眼部各种刺激。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鳞屑性睑缘炎:首先寻找并消除病因及一切诱因,局部用3%碳酸氢钠液洗眼,去除鳞屑及痂皮,涂黄降汞眼膏等,每日3次。为防止复发,病愈后2周内继续用药。

②溃疡性睑缘炎:用温盐水或3%碳酸氢钠液湿润局部痂皮,消除痂皮后涂2%黄降汞、抗菌素或5%磺胺眼膏。病情好转后应持续用药1~2周,以防复发。

③眦部睑缘炎:用0.25硫酸锌溶液点眼,涂黄降汞或抗菌素眼膏。

(2)中医药治疗。

①银翘散加减:薄荷、蝉蜕、竹叶、牛蒡子、生甘草各10克,杭菊花、生地、连翘、丹皮、二冬各15克,银花20克。

②除湿汤加减:黄芩、黄连、古参、陈皮、防风、生甘草各10克,连翘、银花、茯苓、丹皮、滑石、薏苡仁各15克。

③千里光、野菊花、蒲公英各20克,防风、荆芥、陈茶叶各10克。煎水熏洗,每日3次,每日1剂。

④可选用50%千里光眼药水、100%鱼腥草眼药水、5%花椒眼药水等滴眼。

8.睑腺炎

睑腺炎又称“麦粒肿”,俗称“偷针眼”,为化脓性细菌侵犯眼睑腺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因发病部位不同,分内外两种:内睑腺炎是睑板腺的发炎,外睑腺炎是睫毛毛囊或其附近的皮脂腺的发炎。

睑腺炎初起时局部红、肿、痛,并能摸到硬块,压缩剧烈,眦角部的麦粒肿还可引起邻近球结膜高度水肿。随着炎症发展,硬结逐渐变软、化脓。一般3~5天后,脓肿成熟,呈现黄色脓头,溃破排脓后,疼痛立即缓解,红肿逐渐消退。

婴幼儿患者症状可较严重,整个眼睑肿胀,不能睁眼,甚至波及面颊部,还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以及全身发热等反应,甚至发展成睑脓肿或睑蜂窝组织炎。

患本病全病程中严禁挤压,禁用未经消毒的针来挑破麦粒肿。患者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治疗原则是局部湿热敷,每日3~4次,每次15~30分钟。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脓肿成熟,出现黄色脓头时,可切开排脓,但切忌挤压局部,因挤压后细菌可能进入血液而扩散,甚至引起海绵窦栓塞、败血症等。个别重症病例可全身应用抗菌素及磺胺药。

(2)中医药治疗。

①银翘散加减:连翘15~20克,银花、蒲公英20~30克,杭菊15克,薄荷、竹叶、桔梗、牛蒡子、生甘草各10克。

②黄连解毒汤与泻心汤加减:黄连5克,黄芩、黄柏、生大黄、厚朴、生甘草各10克,银花、蒲公英各30克,生地、丹皮、赤芍各20克。

③蒲公英汤:蒲公英60克,野菊花15克,加水1000毫升,煎15~30分钟,滤渣取汤,分2次服。再将药渣加水500毫升煎沸,待温后熏洗患眼,每日数次。

9.脉络膜炎

脉络膜炎也叫葡萄膜炎,可分为急性弥漫性葡萄膜炎和特殊葡萄膜炎两大类。

(1)急性弥漫性葡萄膜炎:患眼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症状发展很快,出现角膜周围充血、前房混浊、玻璃体混浊、虹膜与晶体发生粘连等症状,最终会使瞳孔闭锁,也有导致失明的。眼底也会发生变化。

(2)特殊葡萄膜炎:除眼部症状外,还有全身症状。

白塞病:多见于中年男女。在男性中重症者较多。除葡萄膜炎症状外,还伴有口腔炎、关节炎、尿道炎、皮疹、外阴溃疡等。容易复发,每次复发都会使视力下降,也有最终导致失明的。

原田氏病:又叫急性弥漫性脉络膜炎,多见于20~25岁的女性。主要症状有视力急剧下降、头痛、恶心、听力障碍、耳鸣,还伴有触摸头时会感到疼痛之类的症状。另外,同时,脉络膜发生水肿和混浊,视网膜亦多受累,可见视乳头水肿,有时会发生视网膜脱离等。预后一般较好,随着症状逐渐消退,视力也会恢复。不过,往往会出现脱发及皮肤白斑。

治疗脉络膜炎可用激素类眼药水滴眼、内服或向眼球内注射激素,患病期间注意休息。

10.巩膜炎

巩膜炎即指巩膜发生了炎症,巩膜炎的共同点是自觉疼痛、畏光流泪,炎症局部有深红色结节隆起并有压痛,伴结膜充血水肿。一般不形成溃疡,病程缓慢,易复发。表层巩炎症轻,易治而后果良好。巩膜炎为巩膜深层组织发炎,症状重、难治而预后差,常合并角膜炎和葡萄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巩膜炎又分为前巩膜炎与后巩膜炎,后巩膜炎诊断更难。

引起巩膜炎的原因较多,有些尚不明了。外源性、内源性感染者少见,多与自身免疫有关,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痛风、风湿病等有关。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去除病因,局部滴或结膜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晚上涂可的松眼药膏。伴有角膜炎或葡萄膜炎者,可用1%阿托晶点眼,以防虹膜粘连。

②重症患者可根据全身总体情况,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2)中医药治疗。

①肺热亢盛:局部紫红,结节隆起,伴咽痛咳嗽,舌苔黄,脉数。治宜清泻肺热、活血散结。

方药:桑皮叶、牛蒡子、连翘、贝母、杏仁、葶苈子、红花、桃仁、决明子、地骨皮各10克,生甘草、大黄各6克,金银花15克。

②肝胆火旺:目赤涩难睁,羞明流泪,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胆。

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泽泻各10克,木通、大黄各6克,生甘草5克,青葙子20克。

③风湿热邪内结:白睛结节,色鲜红,周围有赤丝牵绊,眼珠闪胀而痛,有压痛感,羞明流泪,视物不清,伴周身骨节酸痛、沉重,胸闷,口苦,苔白厚或腻,脉滑或濡。治宜散风化湿、清热。

方药:连翘、滑石(包)、黄芩、荆芥、防风、车前子(包)、黄连、丹皮、秦艽各10克,木通、酒军各6克,赤芍15克,蚕砂20克。

④阴虚火旺:结节不甚高隆,血丝色偏紫暗,有轻度肿胀,压痛不明显,眼酸痛,畏光流泪,伴口咽干燥,潮热,便秘不爽,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散结。

方药:生地、丹皮、甘草、贝母、薄荷(后下)、麦冬各10克,白芍15克,元参、珍珠母(先下)各20克。

11.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即眼底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眼底视网膜和玻璃体发生出血,基本上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患者自觉眼前好像有某种飞行的动物,看东西模糊。此病虽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年轻人中以结核性多见;老年人中以视网膜动脉硬化症多见。此外,肾炎、糖尿病、妊高征、恶性贫血、梅毒以及眼外伤、高度近视等均可引起。

治疗上,首先要治疗原发病,以内科治疗为主,眼科治疗为辅。

12.倒睫

倒睫是指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和球结膜的一种睫毛位置异常病。常与眼睑内翻同时存在,但也可以只有倒睫而无内翻者。倒睫的原因常是由于眼睑内翻,睑缘炎特别是溃疡性睑缘炎后引起的毛囊部瘢痕收缩的结果。此外,眼睑赘皮等都是倒睫的常见原因。

患者自觉磨痛、怕光、流泪。检查时,可见部分或大部分睫毛向内(贴近眼球)倾倒,接触角膜或结膜,眼睑痉挛(闭眼难睁),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剥脱(一般需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方可察觉),甚至出现角膜混浊、角膜溃疡、角膜上长有新生血管。

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倒睫因内翻引起者,按内翻的治疗原则处理。

(2)无条件而急需解决痛苦者,可用睫毛镊拔除倒睫,可立收效果。但倒睫往往再生,重复以前的症状。

(3)结膜囊应注抗生素眼药水和涂抗生素眼药膏,以保护角膜、结膜,预防感染。

13.睑内翻

睑内翻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部朝眼球方向卷曲的一种位置异常。当内翻至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必然随之倒向眼球,刺激角膜、结膜,成为倒睫。因此,临床上睑内翻一般伴有倒睫。睑内翻主要由于睑结膜或睑板因某些病变后瘢痕收缩所致,上下睑均可发生,以上睑多见。另一种内翻多见于老年人,是由于眼睑组织的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引起,常为下睑。此外,先天发育异常也可引起内翻,常与眼睑赘皮同时存在,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多发生于下睑。

睑内翻严重者演变为角膜溃疡,愈后亦形成角膜翳,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甚至造成失明。

治疗原则及方法可参照下面3点进行。

(1)婴幼儿合并眼睑赘皮之内翻,由于睫毛细软,对眼球的威胁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内翻倒睫症状可望缓解。如果患儿出现揉眼、起眵、眼红(结膜充血)时,应考虑及时手术治疗。

(2)瘢痕性、老年性退变引起的睑内翻,只要出现临床症状,原则上均需手术矫治。

(3)出现临床症状而未手术矫治者,结膜囊(眼内)应滴抗生素眼药水,以预防角膜、结膜感染发炎。

14.泪囊炎

泪囊炎有慢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之分。

(1)慢性泪囊炎总是有眼泪,眼角周围有脓性分泌物粘附。压迫眼角时,泪点会流出脓来。这是由于鼻泪管堵塞,在持续出现溢泪的过程中,细菌进入泪囊引起的。

治疗慢性泪囊炎可用抗生素和消毒液冲洗泪囊,无效时采取手术治疗,摘除泪囊或做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若放置不管,除会引起急性泪囊炎外,当角膜受伤时,还会引起角膜溃疡而导致失明。

(2)急性泪囊炎多发生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细菌通过泪囊壁,侵入泪囊周围组织,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现剧痛和较大范围的红肿。这种急性泪囊炎会自行破裂而排脓,但也有导致泪囊瘘的,即由泪囊又产生一个新的泪道。

治疗急性泪囊炎可用抗生素,或切开排脓,每日换药。转为慢性泪囊炎时,应按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治疗。

15.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指上睑提肌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睑不能提起或提不全,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的一种眼病。根据病因不同,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多为双侧,有遗传性。为上睑提肌或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所致;麻痹性上睑下垂,因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发病;肌源性上睑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症。此外,尚有外伤性上睑下垂、交感性上睑下垂等。

本病无痛痒,自觉患眼不能睁大,检查见患眼下垂,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病人因睑裂变窄,常皱起前额皮肤,提高眉部,借以紧缩额肌以提高上睑位置。严重者必须仰头或以手指抬起上睑方能视物。除此之外,各类上睑下垂尚有各自的特点。

(1)先天性上睑下垂:睑下垂与生俱有。由于睑下垂遮挡视线,视功能发育受影响,下垂严重者,常伴重度弱视。此类上睑下垂常伴有上直肌功能不足,因而眼球上转受限。

(2)麻痹性上睑下垂:多发病突然,常合并动眼神经支配的其他眼外肌麻痹。

(3)肌源性上睑下垂:为后天得病,伴有全身肌肉(随意肌)容易疲劳现象,但也有单纯出现于眼外肌而长期不向其他肌肉发展的病例。这种睑下垂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后立刻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3~1.5毫克,15~30分钟后症状暂时缓解。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①西医药治疗。

①肌源性、麻痹性、外伤性者可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肌源性者尚可用新斯的明,以提高肌肉的活动能力。

②手术治疗:适用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如下垂较重,影响视力发育,手术时间应尽量提前,以防弱视形成;如下垂较轻,且不影响视力,手术时间可安排在成年后,待下垂程度已定型,手术矫正量较准确,术后外观也较美观。其他数型不可轻易手术,只有保守治疗无效而时间较长者,经慎重考虑,方可手术。

(2)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只适用于后天各型。

①脾虚失运,中气不足:上睑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或伴眼球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全身有困倦乏力等症状。治宜升阳益气。

方药:黄芪、党参各15克,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各12克,炙甘草6克。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②风痰上壅,客于胞睑:发病突然,并伴眼球转动失灵,可兼见舌苔厚腻,脉滑等。治宜祛风涤痰通络。

方药:羌活、防风各10克,秦艽、胆南星、僵蚕、法半夏、木瓜、松节各12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生姜3片。

③胞睑受伤,气血淤滞:上胞下垂,为外伤所致。治宜行气活血。

方药: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穿山甲各12克,大黄、桃仁各10克,甘草6克。可酌加川芎、郁金、枳壳等。中成药:云南白药、活血止痛散等。

④针灸治疗:选穴:睛明、攒竹、瞳子、阳白、临泣、风池、太阳、丝竹空、足天里、三阴交、合谷、光明、脾俞。每次取眼周穴及全身穴各2~4个,轮换取穴。可用攒竹透睛明,鱼腰透丝竹空、太阳透瞳子。三阴交、足三里、光明、合谷,可施灸法。

16.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晶体状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本病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了解,可能与紫外线、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遗传因素及晶状体营养和代谢状况有关。

患者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黑点,呈渐进性、核性和囊下性3类。

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患者日常起居不受本病的限制,但术前因视力减退活动能力有所下降,术后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无特殊要求。

老年性白内障尚无肯定疗效的口服药物,但可试用谷胱甘肽、白内停、白可明。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应服药将血压与血糖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17.青光眼

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压力(眼压)间歇或持续升高,引起视神经乳头损害、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的一种常见严重眼病。有明确的全身或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青光眼;反之则称为原发性青光眼。

(1)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其发病率占全民1%,占40岁以上人群2.5%。可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发病率为1:5~7,而且闭角型以老年人居多。

正常眼球内充满房水,房水的产生和排出有一条循环通道,处于动态平衡,使眼底保持在1.33~2.79千帕(10~21毫米汞柱)。一旦动态平衡失调,房水产生过多或排出通道受阻,眼压就会升高,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和发作。老年人在年龄增长后,眼球有所缩小,角膜直径变小,前房浅、房角窄,加上晶状体增厚、前凸、前移,当瞳孔中度散大(处于暗处),周边虹膜与房角相贴,使房水正常排出通道(位于房角)受阻,促使眼压升高。少数患者前房角始终开放者即为开角型青光眼。

(2)闭角性青光眼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前者发病急,来势猛,症状重,不及时治疗,多很快失明,是眼病急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以下特点:患眼剧烈疼痛伴同侧头痛、虹视(夜间看灯有虹彩样的彩圈)、视力急剧下降,重症仅能分辨手动和光感;有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畏寒发热,有时还有腹泻、便秘;眼压升高,一般在6.67~10.67千帕(50~80毫米汞柱),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呈毛玻璃状雾状混浊,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瞳孔呈青绿色反光,前房变浅,前房有关闭状态。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降低眼压,不然病眼可能在24~48小时内失明。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虽与急性型前驱症状相同,但程度轻微或无症状而与开角型的症状相似。

青光眼形成的根本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与眼睛的遗传、发育、解剖结构和老化有关。其发作与日常生活中诱因相关,应尽量避免和减少这些发作诱因:

(1)注意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不宜过劳,戒烟酒。

(2)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饮水每日不超过500毫升。

(3)不在暗房及弱光条件下工作或停留过久(包括看电视、电影),不宜长时间阅读和书写。

(4)禁用阿托品、654——Ⅱ类药物,慎用安定、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5)定期去医院测量眼压,检查视野和眼底。

本病的治疗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

(1)药物治疗。

①1%~2%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滴眼,可缩小瞳孔,开放房角,排出房水,降低眼压,可酌情每日滴3~4次。

②以0.25%~0.5%噻吗心安眼药水滴眼,每日1~2次;或口服醋氮酰胺(乙酸唑胺)125~250毫克,每日2~4次。此类药可减少或抑制房水生成。急性发作者应急诊就医。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疏通房水排出通道,建立一条新的眼外排出通道;建立新的眼内排水通道;应用透热凝固、冷冻等使睫状体减少房水生成。

(3)激光治疗。

应用激光作手术,常用的有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激光小梁成形术。方法简便,操作较易,没有切口,无感染,恢复快,痛苦少,效果好,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18.夜盲症

夜盲症对暗处弱光的感受能力低下或丧失,俗称“雀盲眼”。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夜盲症有小口氏病(先天性夜盲兼眼底灰白变色症,为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白点状视网膜变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

后天性夜盲症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所致,这种夜盲症如进一步发展,结膜和角膜表面干燥而成白色混浊,最终导致失明,除此之外,皮肤变得很粗糙,或容易感染各种感染症。

预防和防治本症的方法只有一条,即服用充足维生素A。平时多吃维生素A含量多的食品以及容易在体内变成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含量多的食物。

19.角膜炎

角膜炎由结核、梅毒等引起,或沙眼、流行性角结膜炎等病变波及角膜,或物理、化学刺激(外伤、酸和碱等),或营养障碍使角膜发生软化所致。炎症可发生在角膜浅层或深层(基质层)。

(1)浅层角膜炎:有由流行性角结膜炎引起的浅层点状角膜炎;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维生素B12缺乏及泪液分泌不足引起的麻痹性角膜炎;外伤、流行性角结膜炎等引起的丝状角膜炎;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树枝状角膜炎等。

浅层点状角膜炎常出现刺痛、畏光、流泪,角膜有白色混浊,可能有轻度视力障碍。几个月后,混浊可被完全吸收。

浅层麻痹性角膜炎有畏光、异物感、视力模糊等,但症状很轻。

树枝状角膜炎症状较重,眼睛疼痛,角膜感觉下降,而且容易复发。

(2)角膜基质炎:角膜基质层内发生炎症,不会引起角膜溃疡。可由结核、梅毒、风湿等引起。

梅毒性者,角膜周围有充血,深层混浊,角膜后面有沉着物。混浊逐渐波及整个角膜及其全层,进一步发展会侵及血管。混浊在几个月后逐渐被吸收,但大都留下瘢痕(云翳、斑翳或白斑)。通常在数月后,另眼也会发病。

结核性者,角膜周围也出现充血,基质呈斑状混浊,但大都是单侧性。另外,病情时好时坏,病程很长,角膜大都留下瘢痕。炎症严重时,会并发虹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结核性或梅毒性者,应进行抗结核或驱梅治疗。可用抗生素、激素及维生素B12等肌注或用眼药水滴眼。如为丝状角膜炎,几天后角膜表面的丝状物会脱落,但用红外线照射会加快脱落,或用小镊子将其除掉。

由于角膜炎大都原因不明,所以很难进行彻底治疗,当病情发展后将很难治愈,并且易复发,故应尽早治疗。

炎症消除后,残留的角膜混浊,可进行热敷和红外线照射。如没有吸收的希望,视力也受到影响时,配角膜接触镜有时会使视力得到部分恢复。如视力恢复不理想,可进行角膜移植术。

20.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可发生在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发生在眼球内视神经乳头者,称视乳头炎;眼球后部视神经炎叫球后视神经炎。一般认为,梅毒、结核、急性传染病、鼻窦炎、脑膜炎、中毒(酒精和尼古丁中毒等)、维生素缺乏、注射疫苗等均可引起视神经炎,但实际上大多数视神经炎是原因不明的。

视神经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但无论哪一种,患者有畏光、头痛、眼眶深部疼痛、视野异常(中心暗点)、视力障碍(也有在几小时内就完全失明的)等症状。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如检查眼底,可见视乳头充血、混浊、出血、水肿、边缘模糊,为视乳头炎;如视乳头无异常,则为球后视神经炎。

如症状严重,要住院治疗。即使症状轻,在急性期应进行积极治疗,疗效大都较好。但有的人经各种治疗仍不能痊愈而失明,也有的治疗几个月后发生视神经萎缩,这时亦要对症治疗,治疗主要是及时给予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B族药物,以及适量血管扩张剂等,常可收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