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
10723000000003

第3章 3 本书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为了既构建起创业投资体制的一般理论框架,又能根据一般理论框架,结合中国现实国情,提出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重建中国创业投资体制的政策建议,本书循着以下技术路线,实施从理论探讨到现实对策的研究方案。

在理论探讨部分,本书按照四个不同的层次逐级推进。在第一个层次,通过历史地考察国际社会创业投资概念的起源与演进,以及对国内“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概念之争的评析,总结概括出能够体现出最一般内涵的“创业”(venture)和“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概念,从而为创业投资理论的正本清源提供概念基础。在第二个层次,对创业投资的运作机理进行了剖析,从而为创业投资体制的一般理论框架提供微观基础。在第三个层次,对创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制度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而为创业投资体制的一般理论框架提供中观基础。在第四个层次,最终总结出创业投资体制的一般理论框架。

在对策研究方面,我们运用前面所提出的创业投资体制一般理论框架,首先对中国创业投资体制建设的艰难历程进行了较为沉痛的检讨,对欲振乏力的中国创业投资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为本书提供了较深厚的实证基础之后,我们在最后一章进一步对中国现行创业投资体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制度创新实现我国创业投资体制六大机制转换的对策。

为了给本书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一般原理,既吸收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成果,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和创新,使之更适用于创业投资制度研究。

例如,为了澄清“风险投资”概念所导致的概念歧义,给创业投资理论体系提出科学的概念,本书运用语言分析哲学这一被誉为“当代第一哲学”所提供的科学方法论原理,结合人类创业实践来分析“venture”一词的词义演变,因而得以理解其“冒险创建企业”的新含义,并超越那种脱离具体的语言实践背景而简单化地从最初字面意义将“venture c apital”理解为“风险投资”所必然导致的种种认识误区。

再如,鉴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仅适用于以价格机制和边际方法来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而无力于对人类的制度化行为(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制度化行为)进行切合实际的研究,我们不仅借鉴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来历史地系统地深入地考察创业投资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而且还广泛吸收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信息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来具体剖析创业投资的内在机制。

又如,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创业投资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制度,它的起源与演进又是必然地以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作为前提条件的,正是各种与创业投资制度相关的制度体系之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投资体制。因此,本书还特别注重从各相关制度体系的相互关系中,系统地把握创业投资体制的一般理论框架。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书既注重运用比较经济学和比较法学的分析方法来具体考察和剖析不同国家创业投资体制的特殊机制,又注重运用综合与归纳方法来总结世界创业投资发展的一般规律;既注重运用演绎推理方法构建理论框架,又注重运用历史考察与实证调查方法对研究现实问题,并据此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中国创业投资体制的机制转换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