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残镇
10722800000049

第49章 庆典

常尧仁在姚芊玲的建议下,买了一辆新车。桑塔纳2000型轿车替代了他的长安客货两用车。这在刘湾镇上,又是开创了一个先例。常尧仁第一次开着自己的高级轿车在自己出钱修造的刘湾镇中央大街上驰骋而过时,他竟激动得浑身发颤,这份感觉,既是骄傲,又是辛酸。他默默地对早已去世的爷爷常冀昌说:阿爷啊,您孙子我没有给您老丢脸,我知道您在天上看着我、保佑着我呢。

心里念叨着,眼角竟有眼泪沁出。这可是复杂之极的眼泪,既是为怀念爷爷,亦是为自己的成就而傲视刘湾镇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为常家多年来承受的不公而今卷土重来的成功扬眉吐气。常尧仁的新车在中央大街上巡回了一圈,经过刘湾镇中学那扇老旧的校门,看到校园内已经破陋失修的校舍时,他心头的那份酸楚就格外严重了。当年,他被剥夺了走进校门的权利,这几乎成了他的世仇,尽管他并未把仇恨指向任何个人,但他依然觉得需要报仇。可没有具体的仇人,又如何报仇?

有一天,热爱读报的程美珊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报导:台湾爱国富商张阿龙回故乡浦东捐助投资养老院……

程美珊大声喊来常明义:善娟的爹爹,你来看啊,张阿龙回来了。

常明义赶紧戴上老花镜接过报纸读起来,读完,老夫妻俩双双感叹起来:张阿龙海盗出身,当年要不是让他逃走,那可是要枪毙的罪,这会儿怎么成了爱国富商了?

常尧仁正好在家,听到父母谈论,觉得好奇,他问常明义:爹爹,张阿龙是哪里人?究竟哪能一回事?

常明义便回忆起早年浦东地区著名的海盗张阿龙的故事。

出身贫寒的张阿龙家住东海沿岸钦公塘内,老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姐妹拉扯长大,生活却始终贫苦不堪。后来,张阿龙伙同一帮渔民专门抢劫商船,成了一方海霸。但他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只抢外来商船。后来,海盗队伍居然发展到配备了枪支武装,国民党便把张阿龙视为毒疮。灭了他是有难度的,他在东海滩边有一定势力。不灭他,又太危险。于是,国民党派人几上张阿龙家。张阿龙也算脑子灵活,中国历史上强盗招安的故事数不胜数,他摇身一变,海盗头目成了海上治安队队长。解放前夕,国民党纷纷去台湾,他也匆匆离家逃亡,留下老娘、老婆和一双子女依然生活在浦东老家。解放初,张阿龙家里的女人和孩子们,那可过的是千人踏万人踩的日子。可张阿龙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渡回来,接走了老娘。这事儿还一直没人知道,人们每天都能看见他老婆和孩子在浦东老家的屋里屋外低眉顺眼地夹着尾巴做人。可过了一个月,就传出消息,说张阿龙把老娘接到台湾去了。人们这才发现,张阿龙的老婆孩子是常常见到的,但那老太太的确已经好久未见身影了。据说,是有人偷听台湾电台,竟听到嗲里嗲气的女声在杂音不断的短波频道里播报“张阿龙潜回大陆,已把母亲张徐氏安全接到台湾”云云。几天后,果然看见安全局来了人。一群人进了张阿龙家,大半天后,又全数涌出了张阿龙家,张阿龙的老婆挤在人群中,被带走了。

张阿龙的老婆后来自杀了,女人做到这种份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丈夫好不容易偷渡回来,竟然只接走了老娘,把她和孩子丢在家里受罪。并且这事儿连她也不知道,只在那一日早上醒来,发现婆婆的床上没有身影,找遍了每个角落也不见,最后发现婆婆的枕头下多了一个布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是两根金条。张阿龙的老婆想来想去,只有自己的男人会做这样的事情,尽管干的是抢劫杀人伤天害理的事,但张阿龙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只接老娘不接老婆孩子的事情他是做得出的。但她实在是太害怕了,婆婆忽然不见了,要是有人问起,可怎么回答呢?安全局来到她家的时候,她倒忽然镇定了下来,横竖也是没有人疼的,便坦坦然地跟了人家走了。被审的时候,她也是如实相告,婆婆被接走,她确是不知道的。但没有人相信她的话,便有一个审讯官说:张阿龙根本没把你当老婆,接老娘走,却不接你走,你还替他作掩护?你也太冤了吧。不如老实交代,坦白从宽。

张阿龙的老婆坚持到这时候,才张嘴大哭起来。但依然说不知道男人回来接走老娘的事情。这么交代自然无法放她过关,顶了几天,终于在一次吃饭时,她把一双筷子塞进鼻孔,然后猛烈一拍,筷子插进脑腔,自杀了。

常明义夫妇回忆起当年流传的这件往事,再看如今的报纸,很难理解做人一辈子,竟可以扮演好几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从祸国殃民的海盗到国民党政府任命的海上治安队长,从逃亡敌人到爱国富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常尧仁接过报纸细细看了半天,心里便冒出了一个想法:昌仁公司成立已近五年,何不搞一个五周年庆典?得想办法联系一下台湾大伯。

昌仁公司五周年庆典那天,刘湾镇上彩旗飘扬,鞭炮齐鸣。刘湾镇镇长、镇委书记,乃至更高层的领导都来参加了庆典活动。比起当年信丰祥开张庆典来,昌仁公司庆典的场面可是今非昔比。就象某一首歌里唱的那样,一九九X年,那是一个春天……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这个春天,东海边的刘湾镇上,常家第三代传人常尧仁衣冠楚楚、满面春风地迎接着地方父母官、生意同道、亲朋好友。老客堂外的中市街显然过于狭小,不能容纳隆重的庆典活动和众多的八方来客。常尧仁请人在中央大街中段的街心花园里搭了一个舞台,拉了电线麦克风,挂起彩绸气球,舞台两边摆上客人赠送的花篮,可说是五彩缤纷、热闹异常,简直比镇政府举办的庆祝活动还要隆重。

庆典活动上午十时准点开始,一位大领导捏着稿子作了简短而客套的发言,一位小领导捏着稿子作了冗长乏味但全面具体的发言。轮到昌仁公司总裁常尧仁发言时,他一步登上演讲台,情绪激昂地说道: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感谢光临昌仁公司五周年庆典,感谢领导的扶植,感谢父老乡亲们的支持,有了你们,才有昌仁公司的今天。我希望,在昌仁公司的未来征途中,继续得到各位的支持。为了表示我微薄的谢意,今天在这里,我要向各位宣布一个决定。在刘湾镇这块土地上,有一个我梦寐以求而至今未曾踏入过的地方,那就是刘湾中学。过去,我是没有资格进去。但是现在,我要说,虽然我从未在刘湾中学的课堂里做过一天学生,但我依然热爱这所优秀的学校。为了表示我个人对知识、对文化的向往和崇尚,我将协同我的大伯父常明德先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付出我们的一份心意。

说完,两位刘湾中学的学生上台,手里抬着一张被放大复印的巨额支票,另一头,刘湾中学校长堆着一脸笑容走上台来。常尧仁从学生手里接过大支票,郑重地双手递到刘湾中学校长手里。校长的笑容已经因激动而颤抖不已,便分不清是笑还是哭了。下面掌声雷动,人们鼓掌的时候,还不忘细看支票的数目,只见一个阿拉伯数字18,后面跟着好多个0.人们忍不住惊叹起来,有人说好象是十八万,有人说不对,是一百八十万啊。常尧仁哪里来那么多钱?当然,有人想起来,刚才常尧仁亲口说,那是与他的大伯父常明德共同捐助刘湾镇教育事业的。这个常明德不是去台湾后再也没有消息了吗?难道和海盗张阿龙一样,摇身一变成了台湾富商,回来投资家乡建设了?

两年前,常明德的结发妻子宋丽珍怀着一腔怨愤撒手辞世了。这个对自己的生活从未真正满意过的女人临死还是心有不甘,她为常明德守了一辈子活寡,她还一生生了三个女儿,没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儿子。她自然要为自己经历的无数人生遭遇而悲叹。这个女人的悲哀就在于,她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并没有失踪,他只是一意要逃避她,死不回头。

宋丽珍死于急性肝癌。程美珊悄悄写信告诉台湾的美琳阿姐,请她把宋丽珍去世的消息转告常明德。消息传到,常明德并未表态,只是托程美琳寄一笔钱回来,用于宋丽珍丧葬的费用。丧事办完后,他又寄了一笔巨款回来,说是分给三个女儿的。

钱自然是寄到程美珊手里,她按常明德的要求,招来了常红娟姐妹三个。三个女儿得知父亲还健在,自然是悲喜交加。好在宋丽珍已死,否则,她将再次破口大骂常明德丧了良心,在最艰难的时候撒手不管她们母女,现在假惺惺地给钱也无法弥补他的罪过了。但宋丽珍终究是不能从地下爬出来责骂丈夫了,而三个女儿每人拿到一笔钱,自然也无话可说,尽管心里憎恨亲生父亲对她们母女的绝情,但到手的钱实在是不小的数目,便也相互安慰着,纷纷说他们的爹爹还是惦记着她们的,给她们钱,那便是对三个女儿的公开相认了。

常尧仁看准了大伯父的心思,便主动与常明德联络,向他介绍了大陆的改革开放大好形势,鼓动大伯父回家乡投资。从大伯父给三个女儿每人一笔不小数目的财产看出来,他在台湾的景况还很不坏。

常明德的回信很快到达了,他在信里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心,也提起了信丰祥绸布庄。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听说了几十年来大陆的情况,不知道父母、月珍姆妈和明义一家人是怎么挺过来的。常尧仁向大伯父大致叙述了几十年来信丰祥的曲折波澜,也介绍了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并且还提到了刘湾中学重建的事,说自己想捐助一笔钱,尽一份心意。侄子常尧仁颇有章法的鼓动打动了他,常明德对捐助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毕竟,刘湾镇是他的故乡,那么多年在外面闯荡,他的确对已经仙逝的父母和几十年未回去过的家乡心存愧疚。常明德便接受了侄子的建议,给常尧仁去了一封回信。

尧仁贤侄:

来信收悉,得知家人事业小有成就,家乡发展欣欣向荣,甚感欣慰。贤侄所言家乡投资事宜,关乎重大,还需细细思量。捐助一事甚好,作为家乡在外游子,叶落归根,帮助家乡建设,实为我愿。刘湾中学乃我母校,权以区区薄财回报家乡,以聊游子思乡之情,理所当然……

大伯父愿意为刘湾中学的重修捐款,常尧仁异常欣喜,便着手操办起来。当他在昌仁公司成立五周年庆典上宣布与伯父常明德一起为刘湾中学捐助一笔款项用于修建校舍后,常尧仁果然因此而名声大振了。原来的名声,是因为生意做得好,钱赚得多,是因为成了刘湾镇上最富有的人而有名,现在,除了这有钱人的名声外,又多了一个慈善家的名声,这才是常尧仁需要的,是他所认定的“名利双收”的境界。

不久以后,常明德终于回刘湾镇探亲,自从四九年前夕离开上海后,他首次回到了大陆。壮年离家的常明德顶着满头白发回到刘湾镇时,已经认不出这里就是他出生和成长的故乡了。虽然不能叫“少小离家”,但却是货真价实的“老大回”,并且,常明德一开口,讲的依然是浦东方言,这可真是“乡音未改鬓毛衰”。刘湾镇政府隆重接待了为母校捐助巨款的台胞常明德,虽然没有像那个海盗张阿龙那样回乡投资,也没有上电视登报,更没有被叫做“爱国富商”,但常明德还是感觉,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常明德的三个女儿,只有大女儿常红娟对爹爹还有记忆,两个小的早已忘了爹爹的样子。那么多年里,只要遇到难处,她们的母亲一准会搬出父亲来诅骂一番,在她们的心目中,爹爹是一个遗妻弃子的负心人。三个女儿虽也是在母亲的影响下对父亲抱有恨意,但终归,她们看到已是知天命的爹爹站在她们面前,颤颤巍巍地伸展他皱纹丛生的手做预备拥抱状,眼睛里涌动着难以控制的眼泪时,她们心头的怨愤突然消失了。毕竟血肉相连,姐妹三人团团抱住父亲,痛哭了一场。

常明德在刘湾镇上住了将近十天,期间,他去看了正在翻修的刘湾中学,古稀之年重游母校,自是一番感慨。回台湾前夜,常明德与常尧仁细细商议了一番投资事宜,伯父与侄子之间,似有说不完的话。这情形,好似常尧仁的亲爹是常明德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