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残镇
10722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一千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大海,长江携带着泥沙流进东海,大片滩涂便在海岸边堆积而成。滩涂边有一条古老的护塘海堤,挡住了侵袭而来的海水,一些渔民们便得以在此安生。因了这条护塘,滩涂里便有了一些村落,住的都是赶着渔汛弄些海货来维以生计的人家。但是,老护塘究竟是在哪个年代,由谁人修筑,已是无法考证。

不知哪一年,老护塘变成了一条贯穿浦东东部地区的南北交通要道。随着行人的增多,每隔几里便出现了一座大小不等的集镇。每年的大潮汛时期,镇里的人总免不了要为越过老护塘冲进镇子的海潮伤筋动骨,淹死了人、冲塌了房子的事情常常发生。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上海知县颜洪范率民修筑与老护塘平行的又一条海塘。海塘次年竣工,与老护塘一样呈南北走向,因地处老护塘外,故名外捍海塘。许多集镇的人们,便紧依着外捍海塘,于塘内建筑着男耕女织、养儿育女的生活。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十六夜,飓风骤起,海潮怒涌,刘湾镇以东十多里的内塘里竟成一片汪洋。民死十之六七,六畜无存,庐舍尽为瓦砾场,竟不辨井里。外捍海塘遭遇毁灭性破坏,灾情万分危急。此时清朝政府才想起曾经上书呼吁修堤的钦琏已经去职回乡。于是急下诏书命钦琏重返南汇再任知县,并命其修筑外捍海塘。

雍正元年进士钦琏,浙江长兴人。雍正三年,新置南汇县,钦琏作为新科进士被朝廷遴选为首任知县。在考察了海塘危情之后,他曾屡次上书修筑海塘。然而,朝廷漠不关心,搁置一旁。钦琏虽然深得民心,却不合上意,因此在南汇知县任上仅仅九个月,就遭罢官厄运。朝廷的再次起用,使钦琏有了为民一展大志的机会。修筑海塘的工程于海难后的翌年正月开始。筑塘工地千夫云集、奋力争先,一片繁忙景象。上了年纪的妇女也闻讯赶来,用衣兜土,为早日修成海塘出力。钦琏住在工地,夜以继日指挥修堤,据说当时,他就住在塘边刘湾镇上某户人家的客堂里,客堂成了修塘指挥部。

经过七个月的艰苦劳作,长达百里的海塘终于修成了。人们为了纪念钦琏修塘的伟业,从此将外捍海塘改称为“钦公塘”。钦公塘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海潮袭击的考验。史料记载中最严重的一次海潮灾难,清光绪三十六年(1905年)八月初二,狂风暴雨,海浪滔天,初四潮退去后,钦公塘外满目惨状。有妇女怀抱小孩死于床上者,有尸体挂在树枝头者。钦公塘内却安然无恙。从那时起,人们就称钦公塘为“命塘”。

命塘之内,黄浦江之外的那片土地,便是“浦东”。